论朝鲜朝女诗人许兰雪轩的诗歌风格
2015-12-23孙惠欣付晶
孙惠欣 付晶
[摘要]许兰雪轩一生命途多舛,诗歌创作也呈现出相应的风格变化:从少女到婚后初期,多描写少女心思和闺怨题材,呈现出清新含蓄的风格;从婚后到痛失一双儿女,加之父兄被贬、离世等,其诗歌呈现出凄艳哀婉的风格;后期,因对生活绝望,转而投入道家世界,风格多飘逸浪漫。但她并未远离国家战事和百姓疾苦,创作了许多边塞诗,呈现出豪放的风格。许兰雪轩的诗歌是韩国女性文学史上最为璀璨的花朵,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许兰雪轩;诗歌风格;中国古代诗歌;影响
[中图分类号]1312.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07(2015)03-0052-05
许兰雪轩(1563-1589)是朝鲜朝中期著名女诗人,出生于硕儒之家,其父亲、兄弟都是朝廷重臣。许兰雪轩自小跟随兄长许葑学习汉字和汉文学,10岁左右拜师“三唐诗人”之一的李达,学习古诗文创作,其诗歌深受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儒道两家思想对许兰雪轩诗歌也影响至深。许兰雪轩一生创作了200多首诗歌,有诗集《兰雪轩诗集》传世,被时人誉为“近代闺秀第一”;柳如是评价“许妹氏诗散华落藻,脍炙人心”。本文以许兰雪轩不同时期创作的诗歌为对象,分析其不同的创作风格及其演变的轨迹。
一、“逢郎隔水投莲子”:清新含蓄的风格
清新含蓄的风格主要体现在许兰雪轩少女时期和婚姻初期时的诗歌创作中。许兰雪轩文学天赋过人,八岁时就因《广寒殿白玉楼上梁文》这首汉诗被称为“女神童”,“才名出二兄之外”。她很幸运地生长在一个家风相对开明的硕儒之家,从小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宽松的家庭氛围,使其闺中的生活相当悠闲自得,所受束缚较少。在其兄长及老师李达的影响下,这位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活泼开朗、纯洁大胆,积极追慕自由,对爱充满向往。因而,许兰雪轩少女时期创作出的诗歌清新活泼,有一种跳跃的音符美。如其《秋千词》:
邻家女伴竞秋千,结带幡巾学半仙。风送彩绳天上去,佩声时落绿杨烟。
蹴罢秋千整绣鞋,下来无语立瑶阶。蝉衫细湿轻轻汗,忘却教人拾坠钗。
诗中展现了一幅少女秋千图。随风飘动的五彩秋千绳,佩饰相撞的叮当声,描绘出少女荡秋千的轻松、快乐和自由。从慢慢停下来的秋千上跳下的贪玩少女,在拂去绣鞋上的灰尘时,忽然看到了意中人,心慌意乱的她不知所措,只是羞涩地站在台阶旁,顾不上拭去脸颊上的汗水,连掉在地上的金钗都忘记叫人拾起来。诗中化用了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人来,划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词境,在揭示少女活泼可爱的娇羞之态的同时,把少女内心的渴望也表露无遗,在古代朝鲜人诗作中比较少见。可以看出,许兰雪轩勇于冲破封建的藩篱,寻求自由爱情,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
在许兰雪轩少女和婚姻初期,其诗歌的含蓄美也十分突出,尤其表现在表达爱情的诗作中。在中国古代诗学概念里,含蓄是指一种委婉深远的艺术意象和风格。刘勰《文心雕龙·隐秀》:“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深文隐蔚,余味曲包”,阐释了语言深湛、委婉含蓄的作品所包含的无穷韵味。姜夔《白石道人诗说》:“语贵含蓄。东坡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叶燮《原诗》云:“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沈祥龙《论词随笔》:“含蓄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都从不同角度对含蓄的审美内涵作出了阐释。深受中国诗歌影响的许兰雪轩,也用含蓄隐曲的笔触,通过环境的衬托和语言巧妙的组合,来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世界,因近见远,义生文外,使其诗歌有了丰富的意境美。再比如:
家住江陵碛石矶,门前流水浣罗衣。朝来闲系木兰棹,贪看鸳鸯相伴飞。
——《竹枝词》三
湖里月初明,采莲中夜归。轻桡莫近岸,恐惊鸳鸯飞。
——《江南曲》
上述两首诗歌均借用鸳鸯这一忠贞爱情的象征,委婉含蓄地表达出一个怀春少女对永结同心的爱情的向往。《竹枝词》中,家住江陵的少女,清晨偶然看到鸳鸯戏水的情景,就情不自禁地看了好长时间。《江南曲》中对采莲船的描写更是传达爱情的神来之笔。自古江南男女多在采莲、采菱的劳动中寻找意中人和表达爱情,这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场景。许兰雪轩正是借助这一场景,借物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对自由爱情的渴望。两首词中一个“贪”字,一个“恐”字,极其细腻地刻画出少女的心思,描摹出一幅温馨美好的图画。又如下面的几首《遣兴》:
梧桐生峰阳,几年傲寒阴。幸遇稀代工,劂取为鸣琴。琴成弹一曲,举世无知音。所以广陵散,终古音湮沉。
凤凰出丹穴,九苞璨文章。览德翔千仞,叽叽呜朝阳。稻粱非所求,竹实乃其餐。奈何梧桐枝,反楼鸱与鸢。
有客自远方,遗我双鲤鱼。剖之何所见,中有尺素书。上言长相思,下问今何如。读书知君意,零泪沾衣裾。
梧桐为树中之王,凤凰为百鸟之王。古人常用凤凰和鸣、梧桐生长象征高洁美好的品格。许兰雪轩自比梧桐,尽管遇到了绝世之工,得以成为“鸣琴”,但终因世间“无知音”,而湮没在尘海中。《尔雅·释鸟》载,凤凰“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可见凤凰又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兰雪轩在诗中以凤凰自比,用神鸟凤凰比喻自身的高贵出身及非凡的诗才,又称凤凰所食之物并非寻常的“稻粱”而是“竹实”,含蓄地表达出她不涉流俗,志趣清雅,追求高洁的情操。可遗憾的是,本应是凤凰栖息的梧桐树,反被“鸱鸢”所占领。诗歌以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出对自身命运不济和怀才不遇的感叹。至于最后一首《遣兴》,抒写的闺妇思念丈夫的情愫,使读者看到一位边读书信边泪满衣襟的思妇形象。诗歌的笔法委曲多致,细腻而又深沉,其实明显是化用了汉乐府民歌《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的诗句。还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客从远方来》中的“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以及《明月何皎皎》中的“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等。与《饮马长城窟行》相比,这首诗点睛之笔在于结尾的“读书知君意,零泪沾衣裾”两句,把少妇思夫的情感描写得幽深而绵长,余味无穷。
“行”,是中国古诗的一种体裁。王灼《碧鸡漫志》:“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许兰雪轩创作了《少年行》、《相逢行》、《长干行》等以“行”为体裁的诗歌。如其《长干行》:“家居长干里,来往长干道。折花问阿郎,何如妾貌好。”通过女主角“折花”、“问”两个动作的结合,表现了女子希望男子给出明确回应的热烈期盼,含蓄地描写了一位少女的初恋,给读者以无限想象。
二、“满阶梧叶落西风”:凄艳哀婉的风格
嫁进名门的许兰雪轩,本应像一般富家女子一样,过着衣食无忧、相夫教子的生活,但心高气傲、不甘平庸的她在婚姻生活中没有找到能够在精神层面与其共鸣的伴侣,丈夫的平庸粉碎了她心中向往的美好爱情。有人批评许兰雪轩“诗则高矣,其德行远不及其诗”,却独不见“其夫金诚立,才貌不扬,及有曰‘人间愿别金诚立,地下长从杜牧之”,可知许兰雪轩乃“佳人伴拙夫,安得无怨”。婚姻不幸,子女相继离世,家中公婆不容,注定了许兰雪轩的悲剧人生。因而她的诗歌风格也由少女时代的清新含蓄转为“凄艳哀婉”,如下面的《感遇》:
盈盈窗下兰,枝叶何芬芳。西风一披拂,零落悲秋霜。秀色纵凋悴,清香终不死。感物伤我心,涕泪沾衣袂。
此诗运用比兴手法,托物言志,将自己比作兰花,孤芳自赏,气节清高。“西风”、“秋霜”的肆虐使兰花凋零,不过纵然凋零,其清香终归不散。这里清香的兰花,恰是许兰雪轩自身的写照。她对自己的诗才充满自信,但又慨叹世人对她的不认可。诗人取法《楚辞》借物寓志,以兰的芬芳茂盛喻贤者的志行高洁、才能卓异,又以其逢秋而损,寄寓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的忧伤,意境婉约,言辞雅丽,有一种凄艳之美。再如《闺怨》:
锦带罗裙积泪痕,一年芳草恨王孙。瑶筝弹尽江南曲,雨打梨花书掩门。
月楼秋尽玉屏空,霜打芦洲下暮鸿。瑶琴一弹人不见,藕花零落野塘中。
此诗吸收了乐府民歌的长处,语言看似明白如话却耐人寻味,白描手法写出了闺妇的心声。“泪痕”、“雨”、“梨花”、“月”、“秋”、“霜”、“藕花”等一系列柔美的意象,寓托了独守闺房的幽伤。由于对爱人的思念与日俱增,日日以泪洗面,泪水都将衣服湿透,所以弹奏一曲来缓解思念之情。诗人独自经历了芳草盛开与凋零、梨花开落、秋尽冬来的一年。由于过度思念,眼前恍惚出现了丈夫的身影,然而一弹琴人却不见了,只剩残落的藕花,婉转细腻地写出了思妇怨怅之极的心理状态,具有浓郁的民歌气息。又如《哭子》:
去年丧爱女,今年丧爱子。哀哀广陵土,双坟相对起。萧萧白杨风,鬼火明松椽。纸钱招汝魂,玄酒奠汝丘。应知弟兄魂,夜夜相追游。纵有腹中孩,安可冀长成。浪吟黄台词,血泣悲吞声。
此诗采用平白不加修饰的辞藻,叙述作者痛失一双儿女的悲伤。“纵有腹中孩,安可冀长成”两句,则注入了作者对自己凄惶生活的无奈与绝望。一句“血泣悲吞声”,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她万念俱灰的哀伤。
古人常用惜春、悲秋、叹日暮三种形式来表达时间意识。春日降逝,繁华凋零;秋风吹来,草木零落。自然界万物的生灭,使人联想到自身生命的短暂,而产生悲愁的情感。“‘叶诗语的诗学内涵在于‘草木的变化,每一次草木荣衰都在提醒人们一个生命过程的结束。悲秋主题诗歌的表现内容,一是逝者如斯的时间感怀;二是老之将至的生命感伤;三是家国日衰的政治情怀。”故许兰雪轩《秋恨》云:“绛纱遥隔夜灯红,梦觉罗衾一半空。霜冷玉笼鹦鹉语,满阶梧叶落西风。”写独守空房的诗人夜不能寐,而心似“霜冷”,境似“落叶”,无限凄凉。这恰是诗人自身悲苦处境的真实写照。
《送荷谷谪甲山》是一首赠别诗:“远谪甲山客,咸原行色忙。臣同贾太傅,主岂楚怀王。河水平秋岸,关云欲夕阳。霜风吹雁去,中断不成行。”诗作于许篈被贬之时。许篈(1551-1588),字荷谷,许兰雪轩的兄长,是许兰雪轩最大的精神支柱。1583年,许篈被贬谪到朝鲜北部的甲山。在朝鲜历史上,甲山与三水郡合称“三水甲山”,与济州岛同为边疆流放之地。许篈的流放,使许兰雪轩失去了精神层面的支持者,对她来说是一件备受煎熬的事情。这首赠别诗就用遭到权贵毁谤蒙冤贬至长沙的贾谊代指许篈,而用昏庸无能不辨黑白的楚怀王代指朝鲜当朝的统治者,表达了她对兄长被贬的不满及其远去甲山的无限担忧以及对昏庸无道的当朝统治者的无情讽刺和批判。
三、“白马天山踏雪归”:豪放飘逸的风格
许兰雪轩作为一位女诗人,其创作并没有仅仅局限于生命易逝、男女爱恋等主题,她还敢于直面国家政治和战乱民情,以豪放的情怀创作出内容丰富的诗歌,表现了诗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忧国爱民的忧患意识。这类作品多是边塞诗和咏怀诗,是许兰雪轩诗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如下面的《出塞曲》:
烽火照长河,天兵出汉家。枕戈眠白雪,驱马到黄沙。朔吹传金柝,边声入寒笳。年年长结束,辛苦逐轻车。昨夜羽书飞,龙城报合围。寒笳吹朔雪,玉剑赴金微。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男儿重义气,会系贺兰归。
此诗描写了艰苦的边塞生活,冰天雪地上“枕戈”而睡,在遍地黄沙的战场上策马驰骋,歌颂了边防战士不畏艰辛、勇敢杀敌、忠勇为国的高尚品质,也写出了将士久戍边地的思归之情。所谓“夜深惊起思乡梦,月满阴山百尺台”(《塞下曲》)。再如她的《塞下曲》:
前军吹角出辕门,雪扑红旗冻不翻。云暗碛西看侯火,夜深游骑猎平原。
都护防秋挂铁衣,城南初解十重围。金戈渫尽单于血,白马天山踏雪归。
在这两首诗中,“雪”与“马”之白色与“旗”、“血”之红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战争的惨烈和残酷。尽管天寒地冻的恶劣气候使红旗都不再飘扬,勇敢的战士们为了守卫边疆,仍旧驰骋在平原上。而为了解除“城南”之围,勇士们发誓将“金戈渫尽单于血”,这是何等的豪壮!
生活在朝鲜宣祖年间的许兰雪轩,正值党争激烈之时。她的父亲在党争中被贬为庆尚监司,病死于谪所;她敬重的哥哥受到牵连也被流放,两年后逝去;再加上她自己婚姻的不幸,在婆家的种种磨难,使她无法在现实中得到慰藉,只能采取逃避的生活态度,投入到道家的世界中,把自己的孤独、苦闷、彷徨、怨恨都抛向虚空。如此造成的其飘逸的诗风,集中体现在她众多的游仙诗中。
许兰雪轩创作游仙诗,追根溯源,乃是中国传统浪漫主义诗风对她的影响。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最早可追溯到屈原的《楚辞》,郭璞、李白等都是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对许兰雪轩的诗歌创作都有重要影响。另外,在她创作的这些游仙诗中,道家的超越意识清晰可见。老子力图超越现实生命的有限,追求生命的无限;庄子力图实现精神超越,认为“逍遥游”便是人获得了精神的超越。道家的这种生命及精神的超越意识,对许兰雪轩飘逸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其作品和诗句诸如:“烟盖飘遥向碧空,翠幢归殿玉坛空。珠露金飚上界秋,紫皇高宴五云楼。”(《游仙词》二十六)“闲拨神弦石壁上,花鬟月鬓啼江姝。”(《湘弦谣》)“桑鸾夜下蓬莱岛,闲辗麟车踏瑶草。”(《步虚词》)“闲携姐妹礼玄都,三洞真人各见呼。”(《游仙词》十四)“焚香遥夜礼天坛,羽驾翻风鹤氅寒。”(《游仙词》五)“霓裳一曲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游仙词》八十五)“广寒宫殿玉为梁,银烛金屏夜正长。栏外桂花凉露湿,紫箫声里五云香。”(《游仙词》二十七)这些描写仙界景象的诗句,描绘出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其中“焚香遥夜礼天坛,羽驾翻风鹤氅寒”化用了晚唐诗人曹唐的《游仙诗》十二中的“焚香独自上天坛,桂树风吹玉简寒”。“霓裳一曲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化用了唐代李九龄的《上清辞五首》中的“霓裳曲罢天风起,吹散仙香满十洲”。“广寒宫殿玉为梁,银烛金屏夜正长”化用了崔日用《夜宴安乐公主宅》中的“银烛金屏坐碧堂,只言河汉动神光”。许兰雪轩的游仙诗想象奇特、意境开阔,显示出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不难看出许兰雪轩对羽化升仙、脱去世俗纷扰、过上自由逍遥生活的渴望之情。
《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谓悬车。”徐坚注:“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泉,羲和至此而迥六螭。”元脚的龙叫螭,六龙即六螭。许兰雪轩《梦作》云:“轩横海零压巨鳌,六龙晨吸九河涛。中天楼阁星辰近,上界烟霞日月高。金鼎满盛丹井水,玉埴晴晒赤霜袍。蓬莱鹤驾归何晚,一曲吹笙老碧桃。”诗以“横海”、“巨鳌”、“六龙”、“九河涛”这些巨大的景象,勾画出一辐气势壮阔的仙界画面。
有时许兰雪轩的咏怀、感遇之类的诗歌也体现为豪放飘逸的风格。如其《感遇》(四):
夜梦登蓬莱,足蹑葛陂龙。仙人绿玉杖,邀我芙蓉峰。下视东海水,潺然若一杯。花下风吹笙,月照黄金垂。
生活在政治经济极不稳定的朝鲜朝时期的许兰雪轩,历经党争下的家道没落、婚姻不如意、儿女夭折的伤痛。在严酷的现实里,万念俱灰的她只能将自己的失意熔铸在虚幻、缥缈的神仙世界中,希望在自由自在的神仙世界中发泄不满的情绪,以弥补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缺憾。《感遇》四中,诗人在人世间感受不到的温暖,却在仙界得以实现。来到蓬莱山的诗人,受到仙人们的热情款待,仙人还盛邀她到芙蓉峰游玩。在明亮的月光下,伴着悠扬的笙歌,把酒言欢,一片祥和欢乐的景象。如此餐风饮露,神游九州,诗歌的风格自然呈现为豪放飘逸的特色。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许兰雪轩诗歌创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可归纳为:从少女到婚后初期,是她诗歌创作的初期,多描写少女心思和闺怨题材,呈现出的是清新含蓄的风格;从婚后到痛失一双儿女,加之父兄的被贬、离世等等,使得许兰雪轩所创作的诗歌呈现出凄艳哀婉的风格;后期,因对生活绝望,许兰雪轩转而投入道家世界,创作了大量游仙诗,风格多飘逸浪漫,是她寻求解脱的有效方式。但她并未远离国家战事和百姓疾苦,创作了许多描写战争生活的边塞诗,呈现出豪放的风格。
许兰雪轩的诗歌创作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其原因一是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她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先秦、两汉及魏晋游仙诗、唐代边塞诗等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技巧,明代七子“拟古乐府”的复古诗风也对其产生了影响。她的诗作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影响,与其积极吸收汉诗精华并融入其创作中有着重要的关系。二是许兰雪轩命途多舛的生活经历,使她对生命有了不同的感悟,导致其不同时期诗歌风格各有不同。
[责任编辑 朴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