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体验性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5-12-22宋天月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5年12期
关键词:体验性情境语文

宋天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它也是新主体教育观的体现,“体验”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动、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因此语文教学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生活的意义,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语文课程中那丰富的生活内涵,感受到教材中隐含的人性美、自然美和语言美,使语文教学具有鲜活的生命力。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知识增长的过程,成为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语文教学过程才充满情趣和动力,才能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语文学习才有活力,有生命。所以语文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

语文学习需要体验性的学习方式

体验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及引导鼓励,激发学生把新的教学内容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联系,并加以内化,体认、内省并感悟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学生内心自主性生长的过程。

体验性学习强调注重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全程参与和全力体验。它以对人的发展,对生命的关怀为本,以对知识、生活、情感的体验,智慧的开启为目标,通过学生“出乎其外”的实践性学习,追求获得学习“入乎其内”的深刻体验。它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给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学习和交流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拓展学生自由学习、思考、体验的空间,注重体现学生认知、思维等心理活动过程,促使学生对学习的全过程进行充分的体验。它要求在学习活动中,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个性化学习、创造性学习,在体验性学习中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转变。

体验性学习着眼于“立人”。它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一种体现了二十一世纪人文理念、教学理念、培养目标的新的学习方式。

实践活动:体验性学习的方法

体验性学习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掌握新知识的方法。学生天生好动好奇,当他们接触到新事物时,就会立刻产生一种好奇心理,并想亲自体验一下。由于这种心理的驱使,他们阅读和思考时,甚至会忘记时间和饥饿。这时,如果教师能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产生一种强烈的兴趣和快感,就能在非常自然的状态中,培养出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意志能力。再有,体验性学习方法也是使学生产生探索、追求以及创新心理的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往往会碰到一些疑难问题,并想搞清其中的究竟,一个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另一个问题,促使学生不断探索。它使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环境中,产生一种充实感和满足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素质能力的提高。

生活:语文体验式学习的基石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使语文课程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内容走向学生经验。这时的语文教学才更贴近学生的生活需要,让语文学习充满人文气息。

比如,在教《幼时记趣》时,我在课前先让学生搜集自己幼时的趣事,上课时先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最有趣的故事讲出来与大家分享,然后,才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因为引入了生活体验,所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感悟就容易了许多。又如在教《社戏》时,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小时候与小朋友在一起偷东西吃时的快乐,还可以给学生讲一讲自己小时候与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偷东西吃的快乐往事,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了解作者小时候与小朋友交往嬉戏的快乐生活,这样学习的效果会好得多。再如,给学生组织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来体验合作与成功喜悦的机会,那么,语文学习就不再让学生感到枯燥了,也会有效地培养提高他们的文化、文学素养。有一年暑假,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他们体验一下学有所用和电视、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我让学生们在假期中自己动手办一份具有个性特色的手抄报。学生们都非常高兴,跃跃欲试。开学后他们用事实证明了他们的能力——一份份独具特色的手抄报呈现在我的眼前:有的办了《校园文学报》,有的办了《作文报》,有的办了《科学报》,有的办了《名著欣赏报》……他们的报纸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使我不得不对他们刮目相看。

个性化的感受:体验式学习的主旋律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独特性,不管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体验,它使知识的学习不再是仅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而是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体验”要求学习不仅要联系生活,接受他人经验,更强调学生亲历的实践过程以及独有的个体经验。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提倡“入境品情”,对于学生不易理解的文章,可以通过扩充作品背景或调动学生已有的相似的人生体验,来帮助“体验”。如在学习朱自清的《背影》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父亲关爱孩子的事迹,在回忆中体味亲情的伟大与崇高,从而自然引入朗读、赏析,以此体验作者所要表达的父爱子、子敬父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感悟文本。又如教学《交友之道》,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交友中的经历,在讲述故事中加深对友情的体验和感悟,或谈诚实,或谈谦逊,或谈无私,或谈爱心,都从自己的独有的角度表述对交友之道的想法。写作教学中我们也强调“从生活小事入手,表达真情实感”,来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以此提高审美情趣。所以,语文教学必须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语文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

情境:体验式学习的氛围

情景中体验是指在教学中设计某种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景与学习内容的结合中产生联想和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或以生活展现情境,或以实物演示情境,或以图画再现情境,或以音乐渲染情境,或以表演体会情境,或以语言描绘情境,巧妙设置,将学生带入情境,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产生联想和产生情感的共鸣,并且联想和共鸣与所要学习的只能意会的知识是息息相关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学习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成为学习的推动力。这种情境会作用于师生双方的心理,影响师生实现教与学目的的行为和力量,促进目的的实现。

如在教学《“诺曼底”号遇难记》时,先由“一家三口所乘木船破裂进了水,他们都不会游泳。远处有一只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又不可能。试从孩子的角度想个办法让全家脱险”这一话题说起,让学生畅谈自己的所思所得,再进而追问:如果船大人多,夜深雾浓,又应如何呢?让学生畅所欲言,去设想让全家脱险的办法,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又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还创造了良好的机会,让学生去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让他们在自我表述中加深了体验,也增强了他们运用语文的能力。后来又以“如果是你,能像哈尔威船长那样镇定自若吗”一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解读文本,想象哈尔威船长当时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进而感悟他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并让学生联想开去,说说自己所知道的舍己为人或自私自利的事情,调动学生去阅读、思考、分析、联想、阐述,在阅读和对话中体验,在体验中加深感悟,获得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认知不平衡:体验式学习的激发诱导

在情境中制造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进而不断改善、发展自己的认知结构,且在认知发展的同时,获得轻松,愉悦,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师可以抓情节冲突,引发学生反思不和谐的情景,激起心中的不平衡,诱发参与探究的欲望。如教学《斑羚飞渡》一文,先利用多媒体展示藏羚羊被残杀的画面,引导学生体验盗猎者的不人道,而后再展现斑羚飞渡的画面,让学生体验老斑羚的自我牺牲精神。通过对比,造成强烈的反差,激活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获得各自不同的学习体验。

自由质疑:自主体验的条件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书,思考,质疑问难,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阅读的基本条件。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能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发现并提出问题。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思考;教师要善于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组织讨论交流,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把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如教学《送行》一文,板书文题后,我让学生根据文题自由质疑:谁送谁?有哪几次送行?当时的情景各是怎样的?从中你获得怎样的人生感悟?这些问题都激励着学生去积极地阅读、思考,从而获得对人生的深切感悟。

朗读:获得体验的极佳途径

语文的阅读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感悟、理解,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应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对同一篇文章,或同一个人物,人们往往产生不尽相同的感受和体会。老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比如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结束时朗读最后三节,读出自己对哈尔威船长崇高品质的体验和感悟,这是对学生进行灵魂洗礼、精神升华、思想提升、人格完善的过程,也是让学生感受美好人性、沐浴大爱之光的良好契机。

互动合作:“共同富裕”式的体验

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它将以问题为轴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阅读,获得对语言的认知、理解、体验和感悟;通过合作学习,多向交流,不断丰富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探究学习,不断增强获取新知的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文本教材”向“体验教材”转化。

互动式体验是学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不同意见的碰撞中去领悟学习内容中的只能意会的知识。这种体验式教学形式多为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主要形式开展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要设计恰当的讨论主题,主题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由教师引导学生提出。

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是发生在学生——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的。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并全班交流,在师生、生生互动中,解决认知的不平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如教学《台阶》一文,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悟以及自己在阅读中产生的疑问,许多问题都能在相互交流中得到解决。像“为什么只写父亲看别人家的高台阶时专注的目光而不写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父亲就开始造屋,这可信吗”这些问题,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思维的火花相互碰撞,从而获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这比老师的提示引导更为有效。

又如,在教完“人与自然”单元后,我让学生以六人小组为单位,拟一则环保标语,越形象越好。经过合作学习,多向交流,同学们拟出的标语不乏妙语,其中“爱护一株小草比爱护一片森林更难”就是同学们感悟、体验的再现。

当然,教师还应当认识到,正是由于学生间的差异,面对同一经历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不同体验。教师的体验只是不同体验中的一种,不是“标准答案”,教师不要把自己的体验强加给学生。教师只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需要注意的是,体验性学习也有它不利的一面,即花费时间长,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因此,在选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全面考虑教学内容、师资水平、设备条件以及课时多寡等问题,绝不能不顾一切,盲从于某种教学形式,造成适得其反的结果。

猜你喜欢

体验性情境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浅谈小学数学的体验性学习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体验性学习,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有效性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文化性比喻认知的非体验性*——以时空异置为切入点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