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015-12-22宋俊民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科学课程探究能力提问

宋俊民

摘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这是新课改下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摒弃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灌输,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探究活动的开展,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这样才能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课程 探究能力 兴趣 提问 实验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112

科学课程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肩负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增强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使命。然而,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对科学课程重视程度不高,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情感的激发与技能的培养,只重学习结果,忽视探究过程,将学生视为信息的被动接收者,整个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所展开的枯燥而机械的灌输式教学,这并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不是我们所追求的高效教学。那么,在科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呢?对此,我有如下几点体会。

一、精心导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热情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由散漫状态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注意力集中于新知上,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为此,在科学课程教学中,我们不要只是机械而枯燥的直接展开新知的学习,而是要重视这短暂的导入,为学生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在导入阶段就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热情。这正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条件。

1.实验导入。实验现象明显,更为直观形象,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教师可以在导入阶段来进行直观的演示,以实验的直观性与神秘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如在学习大气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做如下演示实验:将一酒精棉点燃后放入瓶子,然后将剥了皮的熟鸡蛋置于瓶口,让学生来猜测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这样当学生观察到鸡蛋被吞入瓶中后就很惊讶,想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从而展开新知的学习。

2.悬念导入。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推动积极地探索未知科学世界的内在动力。我们正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巧妙地制造悬念,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将学生带入求知的愤悱状态,这样自然就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调动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3.现代信息技术导入。现代信息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不同于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语言传递方式与文字教学素材,而是以图文声像来传递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学信息,可以带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这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能够引发学生对教学信息本身的关注,进而实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与主动探究。

二、巧妙设问,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内在动力。正如第斯多惠所说:“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只有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主动去发现,学生才能真正地学到知识,学会学习,才能具备较强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为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再采用没有悬念的一味讲解,而是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通过巧妙地置疑,来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活动。

1.问题本身要具有价值性。具有价值的问题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难易适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问题的切入点在何处这直接关系到问题的价值性。在已知处,问题过于简单,只是对概念与定理的回顾,无法引导学生的探究活动;在未知处,问题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围而无从展开探究。只有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提问,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二是有层次性,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学生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这不仅体现在兴趣爱好上,还体现在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上,这决定了我们的提问面不能太广,而是要面向学生个体,提出有层次性的问题,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的。

2.提问要把握好提问时机。既然要问就要问到点上,如此方能发挥提问功效,成为推动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的动力。因此,教师不要盲目追求问题的数量,而是要重视质量,还要重视抛出问题的时机。一般说来,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或是对难点问题难以理解时,或是理解出现错误,或是偏差时都可以抛出问题,进而以问题为契机达成预定的目的。

3.问题呈现方式要多样化。如何呈现问题这同样是值得我们思考与关注的问题。如果只是采用单一的呈现方式,即使再新鲜有趣,运用得多了,学生也会习以为常,而失去原本的吸引力。为此,我们要结合学生特点来设计多样的呈现方式,如游戏引出、故事呈现、多媒体呈现等,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提问。这样才能让教学具有长久的活力与吸引力,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效果。

三、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技能

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是学习的手段,本身也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可以说脱离实验的科学课程就会成为空洞的理论灌输,并不能将学生带入科学的殿堂。重视实验教学,将课堂上的实验与课外实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有更多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学会自主探究,从而架起通往科学世界的桥梁。

如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探究如何将凹进去的乒乓球复原,这一活动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就可以利用随着温度上升,被压扁的乒乓球内的压力变大,促使乒乓球恢复原状这一原理来设计实验:准备一冷一热两杯水,先将凹进去的乒乓球放入冷水中,没有反应,再将凹进去的乒乓球放入开水中,惊奇地发现乒乓球复原了。这样的实验就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爱上探究,实现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之,在科学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要以兴趣为先导,以提问为手段,以实验为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在探究中确立主体探究地位,经历探究全过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原臻钰.初中科学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4.

[2]林青青.浅谈如何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2).(责编 张宇)

猜你喜欢

科学课程探究能力提问
对《科学》课程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思考
初中科学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中职学前教育开设科学课程的必要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