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铜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问题研究

2015-12-22雷勋平刘晨

学周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物流管理方案

雷勋平 刘晨

摘要:本文以教育部实施高等学校本科

教学质量与改革以及启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立足铜陵学院的奋斗目标和物流管理专业实际,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厘清铜陵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明确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目标,进而从教学团队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六个方面设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关键词:“专业综合改革试点” 物流管理 铜陵学院 方案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4.002

根据《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11]6号),为引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201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启动实施“本科教学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11]226号), 启动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旨在充分发挥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1]。具体包括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教学方式方法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管理改革等。根据通知精神和要求,各高等院校结合自身发展,积极申报,进一步确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建设目标、拟定翔实的建设方案迫在眉睫。鉴于此,本文拟立足铜陵学院实际,结合物流管理专业现状,探讨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是当前必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思路

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铜陵学院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学院“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办学定位,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创新培养模式,提升学院教学、科研和整体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内涵丰富的知名本科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物流管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与物流相关的管理、经济和法律基本知识,具备处理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相关业务的技能,能够胜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采购、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物流管理、运输操作、配送、仓储及库存管理、物流服务销售等物流业务运作及管理、物流园区规划、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以及物流咨询等工作岗位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目标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以全面提高师资队伍素质为中心,以优化结构为重点,以科研促进教学为手段,以优秀教师为引领,努力建设一支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烈、队伍结构(职称、学历、学缘、年龄)合理、教学水平高、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改革目标明确的优秀教学团队。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改革课程内容、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知识面宽、专业基础实、综合素质高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力争进入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三)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重点开展精品课程建设,争取获得2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并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市场经济和实习实训基地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自主编写和完善系列专业教材,在《现代物流管理》教材的基础上新编2-3部教材,并积极申报省级规划教材。

(四)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进一步加强物流管理专业实验室改扩建工作,提高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建设的规模与水平;加强与校外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提升校外合作单位的层次和联系紧密度,新增2-3个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双师型”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物流管理专业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各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五)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第一,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多媒体与板书教学的互补作用;第二,在教学方法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第三,在授课过程上,注重“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和“分层次”教学;第四,在教学考核上,注重考试考查相结合,力求形式多样化。

(六)强化教学目标管理

完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模式,优化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决策机制、运行模式和考核机制。由“强化过程管理”向“强化目标管理”转变,形成教师、学生、管理者三方共同参与教学管理的新局面[2]。在实践教学管理方面,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继续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教学能力的全过程监控,发挥二级学院督导对教师的督导和学生的引导功能。

三、基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视角的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

(一)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积极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依托“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培养方案设计、课程教材建设为载体,由校内专任教师和合作单位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结构合理、能力互补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团队成员既有深厚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专任教师实施理论教学,又有实践经验丰富、具备很强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兼职教师提供强力的实验技能实训,形成良好知识结构和以中青年为主体的师资队伍,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2.积极建设教学团队

综合考虑优化师资队伍职称、学历、学缘、年龄结构,以教学团队负责人为引领,以重点课程建设为依托,以校、院质量监控为保证,以产学研合作为平台,打造采用“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人才队伍组织模式。通过校企通力合作,实现学校、政府、企业、学生多赢;实施科学管理,明确各方责任与利益,通过建设和运行科学的监督考核制度,保证团队的持续发展。

3.积极提升师资队伍综合素质

依据《工商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十二五”建设发展规划》,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热爱教育工作、教学经验丰富、了解社会需求、团结向上、结构合理的专兼职教师队伍。随着学校管理中心下移,深化二级学院管理体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制度,完善校内专职教师学习进修机制,积极开展教师师德师风教育,强化教师的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3]。同时,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力度,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员,并对现有师资不断培养,积极聘请校外相关单位与物流专家来校兼职授课。

(二)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落脚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完善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加强与铜冠物流、中国邮政管理局铜陵分局、中国电信铜陵分公司和中国邮政铜陵分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开展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共同科学研究等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强化实践教学。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是加强合作单位质量建设,选定1-2个实习实训基地进行长期合作;二是共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提高实习实训质量;三是改革毕业论文指导方式,由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毕业论文;四是继续实行指导教师双向互动式交流,外面的教师能进来内面的教师能出去的灵活模式。具体建设内容如下:第一,共建双方负责基地的共同建设与维护;第二,实习实训基地每年负责接收学生开展认知实习和生产实习;第三,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承担的相关课题的研究;第四,学校根据培养人才不同层次的要求,从基地遴选一批研究人员作为学校研究生兼职导师,积极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层次,实习结束后进校进行实习培养工作的总结交流,学校负责安排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和基地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实习。

2.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已与中国邮政管理局铜陵分局、中国电信铜陵分公司初步达成联合培养人才意向,接下来要加强与这两家实习实训基地及有关单位深度合作,尝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三)以课程、教材建设为关键点,丰富专业教学资源

1.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坚持拓宽基础、增强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办出专业特色的基本原则,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遵循学校培养方案设计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学校“八百工程”为契机,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尝试开始“物流管理系列大讲堂”、学术竞赛和大学生科研活动等,且由相关教师担任导师在课外给予指导。改变教学方式,尽快改变传统的口头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做到多数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课堂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形象性与生动性。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结合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探讨课程整合、衔接、更新与提高的方式与方法,使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不断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以系列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全面推进课程建设

借鉴省级精品课程《管理学》的经验,在2013-15年建成包括《物流管理基础》在内的1-2门校级精品课程,并积极参与省级精品课程申报,力争取得突破。

3.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也是专业建设不可缺少的内

容[4]。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的教材都选用精品教材,并结合我院学生的特点,尽量选用既有理论深度,同时又注重实践操作性的教材,选用获奖教材、推荐教材和原版教材比重占100%。同时,组织教师立项编写或参编高质量教材;自编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制作和充实各类声像教学资料,积极开发具有专业特色的CAI课件,录制网络教学视频。拟在物流管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期间主编教材1-2部,如《供应链管理》等。

(四)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根本点,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1.实施并提升实践教学改革效果

更加重视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不断改进和完善实验教学条件,力争每门专业主干课程均开设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其中专业类课程的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所占的比重达到40%以上。定期开展“三期实习”,积极探讨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改革。认知实习以加深对物流管理专业的认识为主;生产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基本能力为主,主要在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毕业实习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以上三个阶段构成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

目前该专业已经建立了两个实习实训基地。今后3-5年根据各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学生的实习效果,共建“校企合作实训基地”,积极探讨和完善实践教学的模式,形成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管理及相关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示范和参考作用。

2.加强实验实习考核考评制度建设,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积极探索良好有效的考评体系,对实验实习的各个环节实行良好的管理,以保证实验实习达到预期效果,逐渐改革仅采用简单的实习报告评分的制度,强调动手和启发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改革实验课程教学

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体现并实施个性化教学的思想,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别组成不同类型实验小组,例如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群体,组成物流市场调研、物流系统设计等实验学习小组,由学生自由自主设计课程相关实验内容环境等,并提交实验设计报告;而一般学生可以组成综合型实验学习小组。改革首先以《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基础》等课程为试点,并逐步推广至其他主干课程。

(五)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着眼点,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1.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以科研促教学

依托该专业师资力量,整合联盟高校力量,积极开展社会研究,在申报纵向课题的同时,充分发挥大学服务社会的功能,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物流园区规划、企业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铜陵港口物流发展对策等方面组织申报横向课题,为安徽省、市物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研、人才支撑,为培养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奠定基础。同时,将科研成果有效转化,融入到课堂,有效促进教学工作。

2.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教学方式的改革首先是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通过时间安排、教师指导方式、实验内容、实验地点等方面进行实验教学改革。一是积极开展模拟化实验教学,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二是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建立常规固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与知名企业展开长期友好的学术和实践交流,扩大专业影响。三是建立寒暑假社会实践制度,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使学生深入企业,深入社会,了解市场,加深对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认识。

(六)以教学效果评价为突破点,强化教学目标管理

1.建立和完善教师的考评机制

将大力改革教师培养和使用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方式改革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5]。在现有评价(学生评价、同行互评和学校督导专家评价)基础上,增加随堂听课考核环节,并加入课程建设、教学团队申报与建设贡献等考核环节,力求使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更加公正和科学。

2.学生实习评价体系

改革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建立学校、实习基地、用人单位及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能力考核评价机制。除教师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外,该专业将更加注重实习实训基地和社会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以此作为调整教学改革方向和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继续加强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采用实地考察与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社会各界对毕业生的反映,通过分析研究后作为教学改革的依据。

3.教研室建设与管理

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科学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突出应用型和创新性,加强实践能力培养,贯彻产学结合思想,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积极跟踪国内外技术发展及产业趋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根据先进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原则,认真制订好人才培养方案及专业教学计划。

以院级重点课程建设为突破口,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转变教学观念在课题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能力,要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转变,勇于教学改革实践,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创新。

参考文献:

[1]彭小建.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2):36-38.

[2]李浩文.基于专业综合改革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以——湖南科技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6):46-48.

[3]方波,白政民,张元敏.应用型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探索——以许昌学院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3(14):150-152.

[4]易荣华,乐为,周立军.基于大质量观视角的经管类专业综合改革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2(7):22-24.

[5]郭晓丽.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学管理问题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

(32):38-39.

基金项目:本文是安徽省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经济管理类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以铜陵学院为例”(课题批准号2013jyxm220)阶段性成果;铜陵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及对策研究”(课题批准号jy13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雷勋平(1979- ),男,硕士,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和供应链管理。

刘晨(1964- ),男,学士,铜陵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会计学、高等教育管理。(责编 张亚欣)

猜你喜欢

物流管理方案
选择最优方案
烂脸了急救方案
最佳方案
定边:一份群众满意的“脱贫答卷” 一种提供借鉴的“扶贫方案”
基于电子商务理念下的物流管理优化新策略
稳中取胜
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