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教师人格魅力对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性影响

2015-12-22吕冬旭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4期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

吕冬旭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具有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与课堂有效性的实现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通过两则案例对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教师人格魅力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四种主要影响方式,为教师塑造自身人格魅力、提高思想品德课有效性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人格魅力;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42-02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和特征

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的内涵。“人格”在蔡元培先生的《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一文中有较为完整和准确的解释:“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一)体育,(二)智育,(三)德育,(四)美育。”由此可见,人格不单是人的道德品质的统称,它更是人的才能学识、言行举止、情感意志、品德素质等特征的总和。“魅力”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极能吸引人的力量”。因此“人格魅力”就是在人品、学识、能力、气质等人格特征方面所具有的吸引力。而“教师的人格魅力”指的是教师作为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依靠学识、人品、言行等形成的人格吸引力,是教师才能学识、言行举止、情感意志、品德素质等人格因素的综合。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因学术特点所致,既具有与其他教师相通的人格魅力,同时也显现出了有别于其他学科教师的独特之处。思想品德课一般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反映在授课教师身上,则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政治性和道德性。具体而言,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人格魅力的特征包括:第一,政治规范性。这指的是思想品德课老师首先要思想端正,把握社会主流方向,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武装自己,而后将这种正确的认识带给学生,并以此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第二,道德情感性。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个增长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由情到行的过程。思想品德课教师需要在教育过程中以真实可亲的情感去说服和教育学生,使学生在这种道德情感中不断受到感化和影响。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人格魅力与课堂有效性的内在联系

1.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之于教育对象的有效性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对象是青少年,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正处于三观确立与塑造阶段的现实的青年。教育对象的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教育和熏陶他们,使其按照社会的发展要求,通过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活动塑造个人品格,正确成长成才。

2.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之于教育手段的有效性影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精神交流的过程,是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才有可能得到教育对象的信任和尊敬,进而使教育对象产生向学的心理,营造有利于思想品德课顺利完成的氛围。

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人格魅力之于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师的教育手段除了教材和教具之外,更多还需要运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如知识才能、情感意志、道德品质等无形的教育内容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和感染教育对象,才能使其思想、行为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案例分析

为了进一步说明教师人格魅力如何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实现,也为了对老师人格魅力影响方式进行思考和总结,我选取了两个案例,从不同侧面讲述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影响。

案例一:情感交换的力量。

我的好友告诉我,一堂思想品德课改变了她对家庭的看法:当时她的父亲正过世,她十分难过,不想回家看到妈妈哭泣的脸,感觉世界都灰暗了。后来在一堂课上,她改变了这种想法。

课堂上,李老师在讲“我和父母”一课中“家是人生幸福的港湾”时,突然有几个同学在讲台下议论起来。李老师示意其中一名女生站起来,并问道:“你们有什么疑惑吗?”女生抬头看向李老师,说:“老师,我不赞成您的观点。虽然您讲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但是我看到您的女儿,她坐着轮椅。您怎么能说自己的家庭是美好的呢?”一瞬间,全班都安静了。李老师沉默了三秒后,笑着向大家说:“我同意小佳的想法,我也曾经质疑过我的家庭还幸福吗?”李老师示意小佳坐下,然后坐到第一排的一个空位上,面对我们笑着说:“我的宝宝今年也和大家一样大呢!她和大家一样美丽,一样善良,唯一不同的是她一出生就不能站起来了。老师刚开始也不能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所以非常伤心。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够面对我的孩子。后来我终于想通了。我想问下大家,有没有同学的亲人眼睛看不见或者耳朵听不着,身上有残缺的?”有几个同学默默地低下了头。李老师继续说:“亲人的不完美不是指家庭的不幸福。我觉得家庭的幸福恰恰在于它接纳了这种不完美,并且守护着这种不完美,这是之所以为家的意义所在。”在好友的记忆里,她不仅深深为李老师的宽厚的人格魅力所感动,而且她在李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中真正体会到了家的含义。在她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她都会将这个含义牢牢记住,走出失独的痛苦,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这从侧面也反映了李老师实质上是在用个人的品格去影响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关爱残疾人,亲爱亲人,关爱家庭。在这样的言行教导下,无疑会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人格,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积极影响。

案例二: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魅力。

这一案例是本人亲身经历。对我和我的同学来说,初中思想品德课不仅有趣,还总能引发我们的人生思考。

王老师是一个十分认真的老师,上课从不迟到早退,笔记清楚,讲课完整。同学们都非常喜欢上王老师的课。早在第一节上课前他就和我们说:“不许请假,不许早退,不许旷课,不到扣分。”这四个“不”字如紧箍咒一般牢牢地拴在了每一个同学的额头,谁也不敢妄动。有一次调课,教务处通知我们将王老师的课调到了周二上午。但到了上课时间,王老师迟迟没有过来。班长作为代表给老师打了个电话:“王老师,您好。今天有您的课,大家都来了,您有事耽搁了吗?”王老师急忙回道:“很抱歉,我没有收到通知。我现在马上赶来。请大家先将第八章的课后练习做完。我很快就过来。”班长犹豫道:“老师,现在已经开始上课五分钟了,您还赶得来吗?”王老师说:“我现在打的过来,麻烦同学们等我一下。”十分钟后,王老师气喘吁吁地跑到教室,一放下材料便开始讲课。一节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准时在铃时结束了。下课前,王老师向大家道歉:“很抱歉,今天我迟到了还差点旷班了。”全班哄堂大笑。王老师继续说:“我向大家道歉,并且给自己扣分。但是由于规定我不能给大家加分。因此我决定我以课时抵分。我们班有四十个人,我共欠大家四十分,一分相当于五分钟,因此我还应该在课后给大家无偿辅导200分钟。”听完这句话,全班同学都愣住了。有同学站起来和王老师说道:“老师,不是您的错,教务处调整上课时间,没有通知您……”谁知王老师摆摆手,说:“不论是谁的过失,我迟到是事实。我甘愿受罚。请大家给我机会。”于是,全班响起了掌声。教师的模范作用就是这样。因此,初中思想品德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根据教学环境,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来影响学生,既可以是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也可以是饱满激昂的上课热情,更可以以自己行为折射出来的高尚品格去影响学生,保障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

四、教师人格魅力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影响方式

1.教师人格魅力之以才育人。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人格魅力中的才指的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修养。教学质量理所应当是教师有效教学的基础。所以,在进行教学时,思想品德教师要提高自我的教学能力和教学修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做到与时俱进。只有用发展的目光去审视自己的教学,才有可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教师人格魅力之以行树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言行举止往往对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意义深远。教师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全过程,是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重要维度。在学生中塑造良好的榜样作用,也将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断以模范的标准来要求和约束自己。

3.教师人格魅力之以情感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师生间的一种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勇气,增进师生间的距离。良好的沟通交流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有效渠道,也是教师展示自己的学识、才能、品格和人生经验阅历等人格魅力的机会。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去对待学生,更要在课下努力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做好充分准备。

4.教师人格魅力之以质尚人。教师人格魅力中的质即品德素质。思想品德课有效性的最有力体现就是学生品德素质的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以自我人格去影响和塑造学生的人格,要让学生意识到教师人格的正确性,即魅力所在,关键在于要以才、行、情为基础打造自己的人格吸引力、感染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最终实现树德立人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建云.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朱萍.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魅力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3]赵奇.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5).

猜你喜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新课改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的探索
对如何上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看法
浅析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导入艺术
初中思想品德行为作业与书面作业道德内化功能的对比研究
情境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