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初探

2015-12-22王少康孙桂菊杨立刚张红许余玲沈孝兵金辉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4期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

王少康 孙桂菊 杨立刚 张红 许余玲 沈孝兵 金辉

摘要:食物中毒是预防医学专业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学生亲身经历现场处理的要求,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对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为锻炼学生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方式。

关键词: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233-02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是预防医学专业《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课程的主要内容,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属于食源性疾病的范畴,因其中毒种类繁多,发病机制各异,鉴别诊断艰巨,发病面积大,涉及人群多,临床表现复杂,严重者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是食品卫生学部分的学习重点和难点之一。食物中毒处理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灵活运用能力的最重要途径,是预防医学毕业生学校学习与工作实际联系的纽带,该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毕业后能否很快的适应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的实际工作,关系到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构建的目的及意义

目前,食物中毒依然是我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卫生管理和法制监督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内容之一,常常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通报,2012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事件报告197起,中毒6685人,死亡146人[1]。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该市食物中毒形势较严峻,2010—2012年食物中毒平均年发病率为7.93/10万[2]。震惊全国的“南京汤山毒鼠强投毒事件”就是食物中毒的典型例子[3];“南京小龙虾事件”引起患者“肠横纹肌溶解症”也属于到目前为止仍为原因不明的食物中毒案例之一[4]。广大居民因吃腐败变质的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更是数不胜数,食物中毒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心健康。

对于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的经常性准备、食物中毒报告制度、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食物中毒调查处理程序与方法等内容显得尤为重要。但因食物中毒发生时间和场所的不确定性和紧急性,组织学生亲临食物中毒现场进行实习成本过高,又因食物中毒常需要和恶性胃肠道传染病进行鉴别,学生现场实习同时将具有高危险性,现实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亲身经历食物中毒现场处理的愿望和要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缺乏对食物中毒应急处理直观的认识和学习过程,这严重影响了本科教学质量。

本研究以食物中毒事件为核心,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和数码仿真技术,虚拟食物中毒现场情景,通过人机对话,使学生像在真实的环境中一样运用各种虚拟实验器械和手段,结合食品卫生学专业知识和我国食物中毒的相关法律法规,从食物中毒经常性准备、现场卫生学调查、可疑食物的控制和污染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中毒人群救治、行政处罚实施等方面对食物中毒进行虚拟处理,提高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的建立和开展,能够在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之余,提高推动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就业竞争力,更加符合精英教育的教学理念。

二、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构建的过程

1.材料的收集。项目组织人员到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卫生科参观学习并进行调研,收集了《南京龙虾致横纹肌溶解症事件》和《南京黑芝麻糊乌头碱食物中毒事件》等多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材料,包括现场照片、录像、图片和流行病学调查表、可疑食物的送检项目及检测方法、污染现场的处理手段、患者的救治方案、违法单位的处罚措施等各种文字资料,准确记录了食物中毒处理的流程,并对相关食物的销售、加工处理程序进行了深入探访,收集各种信息材料,构建食物中毒虚拟实验的框架和组成要素。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食物中毒相关文献资料和法律法规的检索与分析,包括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总则、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规范等,深入分析食物中毒处理的具体流程。

2.食物中毒虚拟实验软件的编制。根据相关材料,设计食物中毒虚拟实验的框架结构,编写详细的需求方案,收集制作相关素材,包括嵌入到软件中的《食物中毒处理讲义》,利用flash和as软件编程工具和动画制作软件,编制食物中毒虚拟实验软件,插入知识考核点,加入虚拟操作的环节等,以考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3.食物中毒虚拟实验的验证和实施。利用公共卫生学院虚拟实验室,安装食物中毒虚拟实验软件,在预防医学专业实习中进行了试用。通过召开师生座谈会和专家点评等多种形式,收集多方面反馈意见和建议,纠正软件专业性和逻辑性错误,调整设计缺陷和不足,并在实践教学中正式实施,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经过一年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物中毒虚拟仿真实验构建的初步探索,初步完成了食物中毒虚拟仿真软件的编写与实施,从空洞的理论教学模式转变成为了实际的模拟操作模式,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通过虚拟食物中毒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准备、现场卫生学调查、可疑食物的控制和污染样品采集、实验室检测、中毒人群救治及行政处罚的实施等各个环节,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锻炼了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理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就业竞争力,为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精英教育的要求奠定了基础。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虚拟实验这一实践教学方式已然成为高校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5]。

参考文献:

[1]赵梦娇,金连梅,倪大新,等.2012年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现方式分析[J].疾病监测,2013,28(8):688-691.

[2]吴迎春,傅春玲,莫黎敏,等.2010—2012年昆山市食物中毒流行特征[J].职业与健康,2014,(03):331-333.

[3]荣曙,金慧英,杨龙.“9·14”南京汤山特大投毒案对违禁鼠药防控的启示[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1,29(4):198-200.

[4]孙桂菊.哈夫病与食品安全[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9(6):699-701.

[5]顾洪丰,蒋剑红.虚拟实验在医学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3,(46):61-62.

猜你喜欢

虚拟仿真实验
“信号与系统”虚拟仿真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
基于虚拟仿真的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改革
汽车工程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LabVIEW的牛顿环虚拟仿真实验设计
计算机网络对虚拟仿真实验的应用研究
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研究
高中生物虚拟仿真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交融互补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