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形体动作节奏感、韵律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2015-12-22徐敏唐琼伍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4期
关键词:韵律感节奏感思维能力

徐敏 唐琼 伍琴

摘要:由于受年龄段的影响,幼儿整体的认知能力以及行为习惯都普遍低下,不能很好地对周围的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但是,幼儿内心的模仿意识和对外界信息的接受能力是很强的。正确培养幼儿对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使他们成长中的思维能力不断地提高,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不断地加快,注意力也会慢慢的集中。本文就幼儿形体动作节奏感、韵律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做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思维能力;节奏感;韵律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52-02

在幼儿的成长期间,他对于外界的一切都充满了无穷的好奇心,内心总是装着一些千奇百怪的想法。心智发育的不成熟导致了幼儿情感的局限性。大量的科学研究表明,及早地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有助于他们未来在心理和生理上更好地发育成长。而幼儿形体动作节奏感、韵律感的掌握程度与其情感的培养是密切相关的。只有真正地教会幼儿对于形体节奏感、韵律感的把握,加深他们的理解能力,才能激发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更多的潜能。所谓的节奏感、韵律感一般都是通过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由于年龄的制约,幼儿在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方面的能力有限,因此,只有找到适合他们的有效途径,才能使幼儿更好地体会节奏感和韵律感,促使他们通过更多的活动表现出来。

一、亲近自然,聆听声音

自然界中充满着无数美妙的声音,不同的声音带给幼儿心理触动的差异是很大的。这些声音有高有低,有强有弱,有欢乐的,有恐惧的,但是不同的声音都有其特殊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幼儿在自然界玩耍跑动的过程中,会对周围的声音有种潜意识的聆听,进而会自动的寻找、观察。他们在寻找声音来源的过程中会发现一些动物奇怪的举动,在不受到动物行为攻击的情况下,他们便会观摩动物的动作,尝试着去刻意模仿,模仿时还会携带一些动物的声音和行为动作,以便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心理上便会慢慢的接触这些外界新事物的信息,将事物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潜意识的记载下来,并通过自己的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同时,幼儿的很多形体动作都是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都是在无意识中显露出来的。让幼儿在自然界中感受不同生物的声音,通过这些声音的伴奏,自身不自觉地模仿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他的形体语言便会很丰富,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便会在长时间的实践中不断地得到加强。自然界中各种有效资源的存在,会使幼儿各种身体器官在体验的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应,这对他们形体动作的培养作用是巨大的。而在形体动作不断地重复时,幼儿对于其节奏感和韵律感的理解也就慢慢加深了。在自然界中寻找声音的存在,体验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对于幼儿的成长发育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二、童谣中寻找欢快的形体节奏感和韵律感

幼儿的天性中充满了好动贪玩,他们对于所谓的节奏或是韵律等这些抽象的概念没有任何清晰的认识,只是凭着内心最原始的感觉去体会。童谣是一种富有音乐美的口述文字类的表达方式,其中丰富的语言交织着欢快的节奏感和优美的韵律感,以音乐版的旋律带动幼儿的形体动作。他们会随着童谣的伴奏拍手跳动,伴随轻快声音的节奏慢慢地做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每个动作,各种兴趣就在玩耍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同时,童谣的内容一般都是由押韵、对仗工整、反复重叠性的文字组成,幼儿在仔细的聆听或是诉说的过程中,便会感觉到韵律感的存在。童谣是适合于幼儿学习和模仿的音乐教材,借助童谣的趣味性,幼儿利用自己的身体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些看似简单的肢体语言,也从侧面反映出了幼儿对于形体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把握程度。依据幼儿性格的特点创作不同类型的童谣,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潜意识里的学习行为,将会更有利于他们在不同的童谣中更好地寻找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幼儿的成长阶段会受到各种各样外界信息的刺激,他们的身体机能也会随时做出各种反应。只有利用好健康向上的信息,才能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成长的更快。而童谣作为一种特殊的专为幼儿服务的音乐文字,将会更科学地调动他们的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因此,对于童谣的创作者来说,他们也应充分地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识到什么样的题材才能更加适合幼儿的成长,便于他们快速地接受利用。于是,童谣的创作者在不同类型的题材中也会刻意的加入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从源头上保证了童谣的质量。这就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学习童谣的过程中充分地发挥了自身快速模仿表达的特点,使他们的形体动作看起来有了更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这是幼儿更好成长的基础,只要投入到童谣学习的热情中,他们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节奏感和韵律感的重要性,进而在形体动作的表达中做的更好。

童谣是一种富有诗意性和音乐美的适合幼儿成长教育的示范模板,作为幼儿的启蒙老师,无论是家长还是学校的老师,都要加强对幼儿学习童谣的重视程度。他们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表现的更好。在实践中增强他们对于各种不同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的意识,有利于他们自主地去探索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童谣的存在,是无数幼儿教育家通过多年的研究验证,创作出的适合幼儿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培养的有效途径。只有利用好童谣的形式特点,才能使幼儿得到全方面的锻炼,才能使他们不断地通过自身的形体动作理解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三、乐器中启发幼儿的形体节奏感和韵律感

不同的乐器有其独特的音色,节奏感鲜明的乐器对于幼儿的启发是极其重要的。古筝轻快悠扬的旋律,钟鼓厚重沉闷的音调,钢琴千变万化跳动的音符,在幼儿的心灵都有明显的节奏感区分。他们通过感受不同的乐器声音,心理上会产生一些记忆程度不一的模糊的感触,在以后成长的岁月里,总会不经意的回想和思考,有助于他们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条件反射:不同的乐器会有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这些乐器的伴奏声中,幼儿们总会在无意间翩翩起舞,用自己特有的丰富表情和肢体语言,演绎出节奏感和韵律感鲜明的舞姿。幼儿具有很强的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各式各样的乐器能够激起他们内心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去敲打不同的乐器,以满足内心的求知欲,解开心中所有的困惑。而在敲打乐器时,他们又会或多或少的发现不同声音的区别,主动的去寻找这些声音的特别之处。乐器的演奏带着鲜明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对不同乐器的学习感受,幼儿会在心理上慢慢的接受这些乐器的独特之处。像那种“咚咚”的鼓声,节奏感分明,韵律感十足,幼儿在初次的接触中会有一些紧张害怕的情绪,但他们天生的好奇心还是会促使其主动去接受这种乐器。他们在这种乐器的长期熏陶中,形体动作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自然而然地被启发并提高了。类似的还有钢琴,很多的音键代表着不同的音色。这些音键的同时使用,就能表达出一首节奏感和韵律感很强的歌曲了。幼儿在聆听的过程中,就会根据不同的节拍做出不同的形体动作。而这些节拍中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也间接地被幼儿吸收利用了。

乐器的种类繁多,但各自都有不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通过让幼儿感受这些乐器的节奏感的反复变化,有助于他们思维模式以及情感的更好发展。生动充满无穷魅力的韵律感,充分地带给了孩子们内心愉悦的状态。结合各类乐器的特点,幼儿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这些乐器的丰富内容,才能使自己的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得到不断地加强。

四、体育运动有利于加强幼儿的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培养

体育运动中有许多的技术项目带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经常从事体育运动锻炼的人,不但肌肉发达、健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技能状况,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疾病的机会,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读能力,适合能力,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而且对改善体形体态,矫正畸形体形,培养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是一种最积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如:体育运动中的艺术体操项目,具有强大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它是借助美妙动听的音乐,将矫健的身体动作在强烈的节奏和旋律的制约下完成,既有极强的体育竞技性,又具有独特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又如幼儿广播体操,它的动作具有韵律感,富有趣味性和模仿性,配乐节奏鲜明,富有强烈的节奏感,符合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所以,体育运动是培养和发展幼儿的节奏感和韵律性最有效的训练手段之一。

五、结语

幼儿的成长阶段的培养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为了使幼儿能在以后的生活环境中表现的更好,对于他们的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幼儿的形体动作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存在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意义重大,慎重地选择科学合理的培养途径,才能取得更多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在生活的点滴方面发现适合幼儿成长的一些关键因素,这也需要幼儿教育工作者们付出更多的精力。我们相信,未来幼儿的培养工作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1]高小妮.如何培养幼儿音乐节奏感[J].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11):81.

[2]谢振宏.有效设计幼儿园唱游教学活动初探[J].参花,2013,(24):72-73.

[3]杨静.韵律活动对幼儿音乐教育的作用[J].贵州教育,2010,(22):18.

猜你喜欢

韵律感节奏感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辽宁本《洛神赋图》之内涵探析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
影、音、情三花并茂,令音乐课堂芬芳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