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探讨

2015-12-22殷海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44期
关键词:改革

殷海成

摘要:本文针对动物营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加快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物营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4-0028-02

实践教学是综合培养大学生认知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教学环节,关系到教学的综合质量。校外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又与实践基地建设密切相关,基地建设是否有利于实践教学将直接影响培养人才目标的教学任务和质量。本研究围绕动物营养专业校外实践教学过程和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和创新研究。

一、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存在的问题

校外实践基地是校内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扩展,是学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练兵场所,是为了尽早让学生接触、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了解社会,使学生在毕业后较快熟悉专业理论学习知识的应用。建立校外实践基地是高校和企业联系的纽带,有利于教学、科研团队和企业之间形成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目前,动物营养专业主要开展了参观式、顶岗实习、带薪实习三种实践教学方式。参观式由教师带队对生产车间、生产流程、员工操作进行观摩,听技术员的介绍,让学生感性地了解企业的生产,理解自己在书本上所学的知识和实践中的差异,对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一定的帮助;顶岗实习使学生参与企业非核心的生产过程,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动手处理问题的能力,避免了眼高手低的现象,为就业奠定了基础;带薪实习在生产实习过程中顶岗并延长实习时间和获得一定的报酬,加深了对所处单位的了解,独当一面,具有很大的挑战性。

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仍然有很多不足。学校方面: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校外实践教学环节设立在大三,专业学习还刚刚开始,远不能跟上实践环节的实际技能需要,缺乏专业理论的基本技能以及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实践教学周期短(3周)使企业很难在短期适应学生的实习需要,使得企业不接收可能影响其生产效益的实践教学活动,无法开展实质性的合作;同时缺少专职教师和经费,实习局限于郑州市周边企业,缺乏对现代新型企业的了解,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很难有效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企业方面:现有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虽说隶属于集团公司,但本质上还是股份制企业和半私营企业,经济效益是他们发展的目的,因此普遍认为大学生来实习对企业意义不大,更何况部分学生的实践表现给企业留下的印象不好,使校外实践教学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造成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同时,企业的设备陈旧、老化、生产环节相似、简单操作、体力劳动强度大等,以及后勤(住宿、就餐)得不到保证,使得很多实践活动难以开展。学生方面:一方面学生渴望参与校外实践的学习,另一方面,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一旦参与,感到自身素质和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差距很大,造成心理上悲观,积极性大打折扣,无法完成相应的实践教学任务。

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改革

1.理论教学应突出实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强实践教学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1]。实践教学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实践适应能力以及组织领导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目前,理论课教学多采用多媒体授课,应多提供图、文、声、像等信息,使得教学效果生动、直观和多样化,形成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式,理论教学要按照实习单位的实际运行模式安排教学计划,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避免照本宣科、闭门造车,还要让企业在全程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从而保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衔接,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校外实习基地合作模式变革。对于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必须积极大胆地改革与创新现有的合作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2],建立完善、功能齐全、突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模式,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条件。首先,改现有的“参观式”为“参与式”实习。将对单纯的教师或技术人员的“流水式”的讲解以及合作单位的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的方式转化为参与相关工作与参与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培养有效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第二,改“派”去顶岗实习为“选”去顶岗实习。派出去的学生是校外实习实践教学由所在学院带队教师为了完成实习任务而采取的方式,没有针对企业实习岗位而选择合适的学生。对于考研学生以及娇生惯养、胆小怕事的部分学生不适合顶岗实习,尤其不适合“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的岗位。“选”去顶岗实习就要求针对实习岗位选择具有组织纪律和责任心强、积极主动,有沟通与协调能力、岗位技能以及执行能力等方面的人才,选择能胜任的学生去实习。第三,改“带薪实习”为“实习带薪”,避免兼职劳动和就业见习。带薪实习往往使学生或单位误认为是短期的兼职劳动和就业见习,达不到实习的真正目的;“实习带薪”强调实习的目的,实习过程付出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

3.适合实践教学的实习单位的选择。首先,实习基地要符合专业实践要求。校外实践就是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实际应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现有的实习基地主要是饲料加工企业,对于饲料工程专业缺乏合适的实习单位,虽然有牧羊、正昌饲料设备公司,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加上实习经费的限制,更是可望而不可及。其次,选择规范的、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集团公司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学到真正有用的知识,才能保障实习质量;相反,对于人力资源紧缺的企业,对于学生实习往往是“放羊式”管理,起不到实习应有的效果。第三,选择具有研发平台、农研所等带有研究性质的企业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利用企业高层技术人员为学生提供实习指导,体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要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就业起到更好的示范作用。第四,选择能就业的校外实践基地。面对人才供给“过剩”和就业“岗缺”的局面,建立企业与大学生之间的“桥梁”,选择与就业相结合的校外教学基地能为大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企业引进人才创造了条件。

总之,建立适合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本专业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落实素质教育、激发创新精神的必要途径[3]。通过对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及时修订实践教学计划,改革与企业的合作模式,建立起既体现了企业发现合适人才的实际需求,又实现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金光明,杨冰,许万祥,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方案[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18(5):55-59.

[2]苏德,毕力格.构建动物科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创新体系的探讨[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178-179.

[3]李淑红,王京仁,韩庆,等.地方本科院校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新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112.

猜你喜欢

改革
不是改革的改革
改革之路
个税改革,你的税后收入会增加吗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