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L494控制的同步整流BUCK恒流源的设计*
2015-12-22倪云峰周攀亮
倪云峰,夏 军,周攀亮
(西安科技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710054)
NI Yunfeng*,XIA Jun,ZHOU Panlian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710054,China)
恒流源是能够向负载提供恒定电流的电源。现代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对恒流源的需求。例如,大电流高精度恒流源在白光LED照明、蓄电池的快速充电器、电气触点电阻测量、实验室等领域有着多方面的应用[1]。上述应用都对恒流源有精确、稳定、电流连续可调等要求。
当前的恒流源主要以传统的线性恒流源为主,线性恒流源的优点在于可以保证较高的精度,但是当电流较大时,会有较大的损耗,从而影响了恒流源的效率。针对此种状况,提出了一种基于TL494控制的同步整流的BUCK开关恒流源。整个系统由BUCK拓扑电路,TL494主控制器和IR21834驱动芯片组成。实现了0—20A连续可调且具有过压保护的大电流、高精度恒流源。
1 基本原理
电路采用了单端式高频变换器PWM集成开并电源技术,电路由桥式整流滤波、高频变换器、整流滤波、取样电路、脉宽调制器、及辅助电源组成,如图1。
图1 恒流源电路框图
市电经过变压器降压、整流滤波后,形成了直流电压。BUCK变换器的高频功率开关管将直流电压斩成高频脉冲方波。然后再经整流滤波,可得到输出电流。串联在回路中的采样电阻对输出电流进行采样,采样信号送至调制器的比较端与基准信号不断进行比较、放大,使调制器产生一个随采样信号变化的PWM,调节高频开关管的占空比D从而输出所需电流。输出电流Io与占空比D之间的关系如式(1)所示。
其中Ii为市电经过整流之后的直流输入电流。
对输出电流进行环路补偿校正.使输出电流在负载范围内可以恒定到预定的电流值,同时经过分压采样电阻采样输出电压,当负载增大时,输出电压超过预定的10 V电压时,主控制芯片关断主开关管,输出电压稳到10 V,达到电源过压保护的目的。
2 电路分析
整个电路系统由BUCK拓扑主电路、脉宽调制电路、自举驱动电路三部分构成。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2 恒流源电路原理图
2.1 BUCK拓扑主电路
主拓扑BUCK电路如图3所示,输入Vin为20 V~25 V直流电压,输出电流Io为0~20 A连续可调直流电流,输出电压为10 V的过压保护。
图3 BUCK主电路原理图
2.1.1 采样电阻的选取
当输出电流增大时,采样电阻Rs会持续发热,电流越大,取样电阻发热越严重,温漂亦越大,对采样的精确性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如何降低取样电阻发热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设计中采用康铜丝作为采样电阻,康铜丝阻值大约0.01Ω,可以很好地抑制温漂,而且采样精度灵敏。
2.1.2 同步整流
由于输出电流较大,最大可达20 A,故需要选择耐压和耐流较大的功率开关管,续流二极管选为肖特基二极管,很难承受10 A以上的大电流,故需用同步整流管取代肖特基二极管续流,实现同步整流。主功率开关管VQ1选为IRF3205,其开关两端最大承受电压 VDSS=55 V,导通电阻 RDS(on)=8.0 mΩ,流过的最大电流IDS=110 A。采用同步整流,可以进一步降低功耗,加快开关的开关速度。
2.1.3 RCD 缓冲电路
由文献[3]与文献[4]可知,主开关管VQ1的电压尖峰主要由同步整流管的体二极管VD和寄生电感L1、L2共同作用产生,如图4所示为同步整流管电压尖峰产生的等效原理图。当VQ2栅极关断之后,进入死区时间,主开关VQ1还未开通,电感L的电流全部流过体二极管VD。而当VQ1导通后,正在导通的VD突然被加上反向电压,在SW到GND之间会瞬间产生一个很大的反向电流,通过寄生电感L2就能产生很高的L2电压尖峰,之后寄生电感L1、L2又会与VQ2的等效电容C2形成LC谐振,从而可能产生更大的电压尖峰。
图4 电压尖峰产生的等效原理图
2.2 脉宽调制电路
脉宽调制电路以TL494为主控制芯片及外围元器件组成,如图7所示。核心元件TL494是双端输出式的脉冲宽度调制器,它包括输出5 V的基准源、误差放大器、电压比较器PWM、触发器、两个或非门、两只输出推动管。它的功能方框图如图8所示。
2.2.1 频率设置
调制器的工作频率由TL494的管脚“6”和“5”外接电阻RT和电容CT决定,满足式(2):
电压尖峰对开关管VQ1和VQ2影响极大,它会使开关损耗增大,影响整机效率,严重时还会烧坏开关管,因此必须消除。本设计中,采用RCD缓冲电路吸收电压尖峰,如图5所示。
图5 RCD缓冲电路
当 VQ1刚导通,VQ2刚关断时,L2、C2、VD2、GND形成一个续流回路,对电容C2充电;
当 VQ1关断,VQ2导通时,C2,VQ2,R2形成一个放电回路,存储在电容中的尖峰能量在电阻R2上消耗掉。R2为2 W的功率电阻,VD2为超快恢复二极管。
通过使用RCD缓冲电路,功率开关管的电压尖峰可得到明显改善,通过示波器测得的BUCK变换器的SW点的波形,如图6所示。
2.2.2 输出电流调制原理
TL494的管脚“2”接电位器,可实现电压基准可调,输出电流经过采样电阻转化为电压信号,与基准电压分别接入调制器的管脚“1”、“2”,经误差放大器放大后输出控制电压接到脉宽调制器PWM的反相端。D触发器输出为两个相差为180°的方波脉冲,分别送至两个“或非”门输入端,接入到两个晶体管的基极,晶体管的射级输出的脉冲电压。为了使调制器的输出电流增大,将管脚“9”和“10”两输出端并接起来,这样可提供较大的驱动电流。输出作为IR21834的输入,经过自举输出两路反相的PWM方波。
图7 脉宽调制电路
图6 SW的波形
图8 TL494的功能方框图
2.2.3 过压保护
经过分压采样电阻的电压信号接至TL494的“16”脚,当输出采样电压高于管脚“15”设定的基准电压时,两个“或非”门输出低电平,两个晶体管Q1和Q2射极输出低电平,所以主开关管VQ1关断,实现了电流源的过压保护。
2.3 自举驱动电路
由于BUCK电路的结构比较特殊,主开关管VQ1的源极S没有接地,如图9所示。此时,不能采用在栅极上直接加TTL逻辑电平来控制,驱动功率MOS管,必须要保证栅源之间的电压VGS在10 V~18 V之间。因此需要一个自举电路输出一个VGS=15 V的浮地脉冲方波。同时要完成BUCK电路的同步整流,需要另外一个对地脉冲方波驱动同步整流管。
因此选择带有自举功能且能够输出两路反相的PWM的芯片IR21834,IR21834芯片及外围电路如图10所示。此芯片能够同时输出两路具有一定死区时间且相位相反的两路PWM脉冲方波,如图11所示为示波器测得的IR21834芯片的两路输出波形。
图9 BUCK电路的主开关管与同步整流管
图10 IR21834自举电路
HIN和为逻辑输入电平,接TL494的输出。VCC与VB之间的二极管VD为超快恢复二极管,其反向耐压要大于600 V。VB与VS之间接一个自举电容C,一般选择高稳定、低串联电感、高频率特性的钽电容。HO输出端接主功率开关管VQ1的栅极G,VS接VQ1的源极S,LO端接同步整流管VQ2的栅极G。IR21834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
图11 IR21834的两路输出脉冲方波
采用上述电路,设计了一款输出为0~20 A电流连续可调且具有过压保护的开关恒流源,通过对样机的测试结果表明:本文中所设计的恒流源的输出电流连续可调范围较大,并且具有较高的恒流精度。与传统的电路相比较,在相同的功能下,电路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高,而且效率一般可以达到80%以上。因此,本文中所设计的BUCK开关恒流源在工程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12
当IR21834的HIN输入为逻辑高电平时,IR21834的MOS管Q1导通,Q2关断,VB端电压等于HO端的电压,VB与VS间有钽电容,钽电容的电压为15 V。如此,HO与VS之间有15 V的压差,能够使得主开关管VQ1的栅源之间的高电平电压VGS=15 V,从而可以驱动开关管VQ1。当IR21834的HIN输入为逻辑低电平,MOS管Q1关断,Q2导通,HO与VS之间的电压为零,VQ1的栅源之间的低电平电压VGS=0,开关管VQ1关断。当IR21834的输入为逻辑高电平时,MOS管Q3导通,Q4关断,LO端电压为VCC。当IR21834的输入为逻辑低电平时,MOS管Q3关断,Q4导通,LO端电压为0。
3 结论与测试
本设计的恒流源可以输出0~20 A连续可调的直流电流,最大输出电压为10 V,当输出电压高于10 V时,开关管关断,输出电压恒定到10 V,实现过压保护功能。经测试,在不同的负载条件下,恒流源的实际输出电流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负载条件下恒流源的输出电流 单位:A
[1] 钟乃元,高飞.大电流高精度恒流源[J].电子测量技术,2007,30(9):176 -178.
[2] 陶华,贺平.新型开关恒流源[J].电测与仪表,1993,2(5):31-34.
[3] 毛昭祺,吕征宇.抑制BUCK电路同步整流管漏极尖峰的方法[J].电力电子技术,2006,40(1):55-56.
[4] 杨世彦,韩明武,孔治国.大功率BUCK变换器电压电流尖峰的分析及抑制措施[J].电子器件,2004,27(2):257-260.
[5] 荣军,杨学海,陈超.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恒流源系统的设计[J].电子器件,2013,36(2):225-229.
[6] 吴茂成.高精度宽范围恒流源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1,541(48):64-66.
[7] 田俊杰,董威,陈静,等.基于场效应管的恒流源设计[J].中国测试,2009,35(1):118 -121.
[8] 常铁原,朱桂峰,胡重九.一种高稳定数控恒流源的设计[J].电测与仪表,2010,531(47):59 -61.
[9] 刘艳,汪毅,贾雯杰,等.一种常见精密恒流源的改进与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1,544(48):93-95.
[10]米卫卫,杨风,徐丽丽.高精度恒流源的设计与制作[J].电子测试,2012,12:65 -71.
[11]白炳良,周慰君.基于TL494开关电源的设计[J].大学物理实验,2009,22(2):73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