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粳型不育系中种35A的选育及其繁殖技术研究

2015-12-22许传万杨静波宋玉美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8期
关键词:保持系柱头粳稻

许传万,许 学,杨静波,宋玉美*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合肥230061;2.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45)

目前,我国应用最广的三系粳稻不育系均属于BT型不育系,是利用各生态稻作区的常规粳稻测交并连续回交转育而成[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利用BT型三系粳稻不育系选育出大量的杂交粳稻品种,这些品种的育成在提高单位面积内的粮食产量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近年来,以江苏的9优418(江苏),安徽的80优121以及与III优98等优质杂交粳稻品种表现较为突出,在相关省份均有较大的种植面积[2]。由于大部分三系粳稻不育系存在异交结实率偏低、制种成本高、配组优势不强、品质较差等问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杂交粳稻组合的推广和应用。因此选育出品质好、抗性强、异交结实率高的新的粳稻BT型不育系是加快优质杂交粳稻选育和促进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3]。

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中种35A,具有异交结实率高,抗稻瘟病、条纹叶枯病和白叶枯病,耐高低温抗倒性强等优点。该不育系的选育为提高杂交粳稻制种产量创造了条件,为加快杂交粳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1 不育系的选育过程

中种35A是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和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育成的。以从日本引进的BT型不育系MH2003A为母本,与中粳品系35进行人工杂交,2007年正季在合肥种植F1,表现不育,以后逐年在海南和合肥两地进行回交,至2010年回交6代后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为100%。2010年通过安徽省品种管理组织的专家现场技术鉴定,定名为中种35A。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形态特征 中种35A株型稍松散,叶片短、窄、直、稍内卷,叶色较淡,穗型为半弯型,株高87 cm左右,穗长19 cm,主茎叶片数为16叶左右,着粒密度较稀,每穗总粒数115~120粒,成熟时秆青籽黄熟色好。保持系结实率在95%以上,粒型椭圆型,千粒重24.6 g左右,谷壳黄色,颖尖无色有芒,脱粒性较好。

2.2 生育特性 中种35A不育系,在合肥地区5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 d,8月上旬始穗,播始历期78~85 d;在江苏省苏北地区5月28日播种,6月28日移栽,8月19日始穗,播始历期82 d。

2.3 不育性及异交性 中种35A属BT型粳型不育系,花粉主要以圆败(双核期败育)为主,属配子体不育。2010年8月镜检110个株穗550朵颖花22 000粒花粉,败育率为99.98%,自交套袋104穗,12 058个颖花,自交结实率为0。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受高温影响较小,育性稳定,自交结实率为0,达到了三系不育系的育性标准。

2.4 开花习性 2009~2010年对中种35A进行定株开花习性观察(图1),结果表明,该不育系表现花时早,开花集中,开花高峰明显,花时受温度影响小,开颖角度大,柱头部分外露。单株自见穗起,抽穗当天即开花,始花后2 d即进入开花盛期,3~4 d后单株开花进入开花末花期。中肥田块单株开花期为6~8 d,晴天时单株当天开花高峰一般为11:40~12∶30,开花高峰期较为明显,见穗后3~5 d占单株总开花朵数的70%左右;阴天时开花高峰一般为12:20~13:00,单穗开花相对不集中,且该不育系的同性保持系当天开花略早于不育系。中种35A开颖角度为34°,自然柱头外露率为31%左右。

图1 中种35A日开花动态

2.5 抗病性 2009~2010年,中种35A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鉴定,抗稻瘟病(3级),抗白叶枯病(5级),对条纹叶枯病也具有一定的抗性。

3 繁殖技术

3.1 选时播种,培育带蘖壮秧 该不育系在合肥地区一般在5月25日左右播种,播前应做好晒种,催芽时采用药物浸种,湿润育秧,播量应控制在225 kg/hm2,做到稀播均播,播后一叶一心时施断奶肥,施尿素52.5 kg/hm2。移栽前施一次送嫁肥,同时在秧田严把质量关,去杂去劣,防治病虫害,移栽秧龄30 d时秧苗要达到一茎二蘖。

3.2 行比及栽插密度 父母本行比为2∶6,栽插密度为13.2 cm×16.5 cm(保持系2行父母本间距24 cm,母本间为13.2 cm×13.2 cm),成穗时母本每穴9个有效穗,父本10个有效穗。

3.3 科学施肥,合理灌水 不育系的田间长势,主要取决于大田肥水管理水平的高低,一是施肥合理恰当,二是保证秧苗稳健生长,三是保证花期完全相遇。因此施肥应基地足包肥速补肥少。水浆管理“深水栽、浅水活”,要适时烤田,促分蘖,干湿交替到收割,一般以收割前7 d断水为宜。

3.4 提高异交结实率 由于该不育系不包颈,叶片直,直接影响到人工或自然授粉,挡住了母本柱头接受花粉的机遇,再加粳型不育系一般见始穗速度快,割叶掌握在抽穗5%时应及时割叶去杂。BT型不育系不论是繁殖或制种,在“九二〇”的使用上要掌握“巧”、“适”、“量”的技巧。一般在当天割叶喷“九二〇”,喷施2次“九二〇”。第1次喷施用量“九二〇”为90 kg/hm2对水270 kg,第2次对不育系和保持系同时喷施180~210 g/hm2“九二〇”对540~600 kg水,使之稀释,达到父本高于母本5 cm左右的效果。

提高不育系的异交结实率,其关键性措施是使不育系和保持系在花期完全相遇的前提下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措施,即等母本单穗开花到3~5朵时才能赶第一次粉,以后每隔30 min赶一次至全田花粉结束。

3.5 去杂去劣,确保种子质量 秧田必须去除陈年时留下的萌发苗系列,特别要与籼稻隔离500 m以上。如时间隔离,异品种的抽穗期早或迟20 d以上,去杂期应分为秧田、大田,特别是在抽穗前,应严格把关,去掉异型株。开花时去除母本中异型保持系的散粉株,收获时应注意去掉母本行中结实低偏育的单株,确保收获后的种子达国标一级种子质量的要求。

4 讨论

优良的BT型粳稻三系不育系,除具备良好的配合力和稳定的不育性外,还必须具有开花习性好、柱头大且外露率高的性状,这样可以缩短杂交制种时与父本的花时差,从而提高异交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4]。因此不育系选育重点在于改良不育系的柱头外露率,通过有目的地选育柱头外露率高的早花时粳稻保持系材料,转育出高柱头外露率和早花时的粳稻不育系,以提高杂交粳稻的制种产量。恢复系的改良重点是提高外观品质、结实率和恢复度。组合测配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选育出强优势组合。目前中种35A配组的组合产量、米质、抗性突出,应用前景良好[5]。

[1]邓华凤,何强,舒服,等.中国杂交粳稻研究现状与对策[J].杂交水稻,2006,21(1):1 -6.

[2]李金军,徐美玲,陆金根,等.粳稻BT型三系不育系嘉60A的选育及应用[J].浙江农业科学,2004(1):19-21.

[3]王小虎,钟卫国,王雪刚,等.BT型长粒粳稻不育系常01-11A的选育及应用[J].杂交水稻,2014,29(1):10 -14.

[4]杨军,朱旭东.野败型杂交粳稻的研究及育种进展[J].中国稻米,2009(6):1-3.

[5]许传万.Ⅲ优98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2006(2):104-105.

猜你喜欢

保持系柱头粳稻
高粱制种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我国双季早粳稻实现“零的突破”
解读粳稻品种南方种植播期
川鄂盐道白菜柱头图形符号意义分析
大豆不育系及其同型保持系生殖生长期生理特性比较研究
卷柱头薹草草坪建植技术探析
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柱头性状表现
豫南粳稻机械化适应品种筛选及利用研究
播期播量对晚粳稻宁84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杂交稻三系配套的原理及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