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海驭车
——中国星官中的车马交通

2015-12-22

天文爱好者 2015年9期
关键词:王良织女星车马

□ 齐 锐

星海驭车
——中国星官中的车马交通

□ 齐 锐

处暑节气过后,暑气渐消,每日黄昏后,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的星官,完整地呈现在南天星空中。这里有人们熟悉的织女星和牛郎星,从位置上看,它们正是中国星官中北方七宿的核心。这一期,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在星空中漫步,去找找中国星官中的那些关于车马交通的故事吧。

牛郎只在传说中

对于黄河流域以北的观察者来说,夏末时节黄昏后,织女星正位于头顶上方,它散发着白色耀眼的光芒,在慢慢黑下来的夜空中总是第一个出现。其实在中国星官体系中,“织女”星官一共有三颗星,最亮的这颗称“织女一”,只不过人们常常习惯把它直接叫作织女星。

在织女星南边的天空中,银河的对岸,有颗同样明亮的星,它就是牛郎星。尽管在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凄婉动人,家喻户晓,但是在正统的古代天文典籍中,你却找不到“牛郎星”!取而代之的是“河鼓”星官。河鼓,顾名思义,就是指立在银河边,一面隆隆敲响的战鼓。“河鼓”星官共由3颗星组成,中间的一颗最亮,名叫“河鼓二”,它就是民间常说的牛郎星。而牛郎星两侧的那两颗星,传说中就是他的两个孩子,不过正统的名称却是“河鼓一”和“河鼓三”。

从织女星向东看去,在不远处的银河之中,有颗明亮的大星,在西方星座中它是天鹅座α星,而在中国星官中,它却名叫“天津四”星。天津,就是指银河上的渡口。“天津”星官共有9颗星,其中最亮的主星,因其排在天津九星的第四位,因此后人称其为“天津四”。至于中国的城市天津,它的名字是明朝才有的。看来是先有天上的“天津”星,后有地上的天津城。

在中国星官体系中,织女星和牛郎星属于北方七宿中的牛宿,而天津星官则属于女宿。

图1 夏季大三角。织女星、牛郎星(河鼓二)和天津四,这三颗亮星组成了夜空中的一个大直角三角形,称为“夏季大三角”。织女星是这个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这个大三角是夏季星空中最醒目的标志。

车神奚仲

在“夏季大三角”中的织女星和天津四的连线上,有一串小星,自北向南一字排开,它们就是“辇道”5星。辇道实际上就是古代供车马走的马路。

在中国古代星官的布局下,天帝平时居住在紫微垣内,每当他出游巡视四方时,便会从紫微垣的后门出来,乘坐车马,沿着“辇道”,来到银河岸边,从“天津”渡过银河,来到对岸的民间寻访。在图1中织女星的近旁,我们不难找到“辇道”星官。

在紫微垣的后门处,有天帝乘坐的车马,随时等候着召唤,而平时车马都停放在“车府”中(“车府”7 星属于危宿,在银河的对岸,是存放车辆的地方)。

从图2中,可以看到“车府”星官位于天津九星的左侧,而在天津星的右侧,也就是在织女星和天津四连线的北方不远处,有四颗小星组成一个“Y”字形,这个星官名叫“奚仲”。奚仲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不要着急,我们这就讲它的故事。

从星官布局看,“奚仲”是服侍天帝出行的侍者中的一员,专门负责掌管天帝乘坐的车辆。

相传奚仲为古薛国人,他的故里在今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奚仲因造车有功,被夏王大禹封为“车服大夫”(也称“车正”)。

上古时代人类的运输全靠手提、头顶、肩扛、背负,后来以马、牛来驮运。随着社会的发展,产品增多,大量的商品交换产生了对运输工具的需要,于是逐步创造出滚木、轮和轴,最后出现了“车”这种陆地运输工具。

图2 以天津九星为中心的中国星官

图3 我国古代车的发明者奚仲

原始的车轮没有轮辐,这种车轮在汉、唐时代著作中称为“辁”。据《左传》记载,夏王朝的奚仲最善于造车。汉代陆贾的《新语》中说奚仲“挠曲为轮,因直为辕”,创造了有辐的车轮。由辁发展到轮,车辆的行走部件发生了一次大变革,为后世殷代造车奠定了基础。到了殷商和西周时,则已发展出相当精致的两轮车。

奚仲发明的车,其贡献不亚于“四大发明”。作为古薛国早期的大发明家,奚仲被百姓奉为车神,后人修建了奚公祠常年祭拜,以求出行平安。“祭拜奚仲,平安出行”的民谚流传至今。

图4 为纪念车神奚仲而建的奚仲墓

赵氏先人造父

从图2中可以看到,在“车府”星官的北边不远处,有几颗亮星组成的“造父”星官。它属于北方七宿中的危宿。“造父”这个名称听上去有点怪,其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

据《史记》记载,造父是西周时期驭马和相马的高手,爱收养天下名马。周穆王封他为御马官,专管天子车舆。相传他曾风餐露宿,入蛇蟠之川,闯虎穴之沟,出潼关,进桃林,寻得八匹骏马,调驯好后献给了周穆王。周穆王于是命人配备了上好的马车,让造父为他驾驶着外出打猎游玩。

公元前993年,有一次他们驾车西行至昆仑山,见到了西王母,于是周穆王乐而忘归。岂知“天上方一日,人间已一年”,周王朝的局势发生着变化,此时传来徐国徐偃王造反的消息。

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带着穆王一日千里,迅速返回

驭马星神王良

镐京,及时发兵打败了徐偃王,平定了叛乱。由于造父驾车立下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就成为春秋时晋国赵氏的先人。

关于造父年轻时学习驾驭技术,还有“造父学御”的传说,十分生动。由于造父除了擅长驾车,也很会相马,历史上也常有人把造父和伯乐说成是同一个人。但从时代看,造父应该比春秋时的伯乐更早一些。

“造父”星官由五颗星组成,其中最亮的一颗称为“造父一”。这是一颗亮度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的变星,现代天文学称之为“造父变星”,并将其作为一类变星的统称。可不要小看这种造父变星,天文学家就是靠对它们的观察,测出了遥远的星星与我们之间的实际距离。因此造父变星又被称为星空中的“量天尺”。

图5 徐悲鸿手绘“八骏图”

就在造父星官东边不远处的银河中,有更加明亮的“王良”5星。其中的4颗排成一列,另一颗则独居西边,与这4颗星保持相等的距离,这一形状相当有特点。

相传王良是春秋晋国公卿赵襄子的马车夫,是驾驭马车的能手。在公元前452年,贪婪的晋懿公不断威胁韩、魏、赵三卿,索要土地。在危机的时刻,王良为赵襄子驾车,逃脱了晋懿公的追兵,争取到了去说服韩、魏两国联合起来反攻晋懿公的机会,从而保全了赵国。王良因驾车有功,去世后被尊为天上驭马的星神。

“王良”5星中,位于西边的那颗最亮,对应着驭手王良,而东边排成一列的4颗,就是王良驾驭的四匹战马,因此这四颗星又称“天驷”。在“王良”星的北面还有一颗“策”星,它正是王良手中的马鞭。(见图2)

从图6中可以看到,在王良星官的附近还有“天厩”、“天大将军”、“阁道”等星官,组成一幅雄伟的画面:你瞧,在星空中,驭手“王良”从“天厩”中牵出战马,飞身跃上,扬鞭“策”马,沿着长长的“阁道”,在“天大将军”的指挥下,奔向沙场。

在“王良”星的西边不远处就是“造父”星官。传说王良曾为造父驾车,但恐怕这是人们美好的遐想,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物。不过无论如何,历史上两位著名的驭马高手都在星空中留下了自己的位置,历经世代,传为佳话。

图6 星空中的驭马之神——“造父”与“王良”星官

其实王良星官正是西方星座中著名的仙后座的一部分。仙后座凭借它那“W”形的外观,在星空中格外醒目。相信读者借助星图一定能找到它。

到此,我们已经漫步了东方七宿和北方七宿的主要星官,一起欣赏了壮美的夏夜星空。下一期我们将来到秋季星空,讲述发生在那里的故事。

(责任编辑 张恩红)

猜你喜欢

王良织女星车马
织女星-C成功首飞开启欧洲航天运输新时代
宇宙中的“牛郎”和“织女”
乡居留句
最好与最差的车夫
最好又最差的车夫
“驰”和“弛”
我们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谈话吗?
“ 光年 ”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