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麻木清汤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疗效观察

2015-12-22崔兵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8期
关键词:清汤中风病麻木

自拟麻木清汤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疗效观察

崔兵

(山西省长治市中医研究所附属医院,046000)

中风偏瘫后患肢麻木是中风病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主要特征是患肢感觉麻木,尤以末梢部为甚,常伴有酸胀疼痛感,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同时造成生活上的严重麻烦。中医治疗中风后肢体麻木多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为治疗原则,利用中草药、针灸等方法进行治疗[1]。为寻求更好疗效,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自拟麻木清汤口服对60例中风偏瘫后患肢麻木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脑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病程最短20 d,最长203 d,平均(60.72±13.03)d。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9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病程最短20 d,最长196 d,平均(63.96±15.10)d。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符合 1995 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 CT 或 MRI 证实。中医诊断符合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医中风病诊断标准[3]。

纳入标准: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②中风病发病 20 d~1年,病情稳定,且有偏瘫肢体麻木症状者;③中医辨证属于风痰瘀血,痹阻脉络(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偏身麻木,头晕目眩,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排除标准:①伴有意识障碍者;②严重语言不清,不能清楚表达肢体感觉异常者;③合并严重心脏、肝脏、肾脏及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④患肢有外伤或畸形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脑保护、改善脑循环、营养神经等。伴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给予降血压、控制血糖及扩张冠状动脉等治疗。缺血性卒中加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自拟麻木清汤口服。药物组成: 鸡血藤 15 g,葛根 15 g,乌梢蛇 10 g,地龙 10 g,郁金 15 g,石菖蒲 15 g,当归15 g,赤芍15 g,红花 10 g,桑枝15 g,桂枝 12 g,胆南星12 g,半夏 12 g,天麻 10 g,钩藤 15 g,甘草 6 g。每日1 剂,水煎早晚各服 1 次。连续服用 21 d。

治疗结果

疗效判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5 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确定。 治愈:麻木及伴随的所有感觉异常症状完全消失,查体无感觉障碍;显效:麻木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减轻,不引发不快情绪,不影响生活,伴随症状亦基本缓解; 好转:麻木症状减轻,伴随症状改善或缓解,乃诱发不快情绪或影响生活;无效:麻木症状无变化,伴随症状改善或无改善。总有效率 =(治愈例数+显效例数+好转例数) /总例数×100%。

结果见表1。表1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患肢麻木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后遗症状。麻木在中医学中称为“不仁”。如《素问·风论》曰:“卫气有所凝而不行,故其肉有不仁也”;《素问·痹论》谓:“荣卫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痛,皮肤不营,故为不仁”。指出病机为卫气运行涩滞。对于中风病的麻木,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指出:“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认为肢体肌肤麻木不仁多为中络所致。指出病邪中于脉络,营气不能运行于肌表,则肌肤麻木不仁,阐明了其病因与病位。李东垣认为:“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流通,至填塞经络”。历代医家对麻木的病因病机多归结为气血的不足和经络的涩滞,也可概括为“不荣则麻”,“不通则麻”。

在临床治疗中,我们观察到,中风肌肤麻木不仁在中络、中经、中腑、中脏各型中均可存在。结合现代中医认为中风病的基本病因病机气血逆乱,上犯于脑,笔者认为卒中后肢体麻木是由于气血逆乱失调、经络气血阻滞不畅引起的,治疗中风后患肢麻木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等为治疗原则,方用自拟麻木清汤治疗,方中鸡血藤、葛根引经通络;乌梢蛇、地龙搜风通络;郁金、石菖蒲调气熄风;当归、赤芍、红花养血活血通络;桑枝、桂枝温经通络;胆南星、半夏化痰通络;天麻、钩藤平肝熄风通络;甘草调和诸药。全方的治疗重点就在于打通经络之涩滞,使气血平和,荣于肌肤而达到治疗麻木的目的。本研究表明,自拟麻木清汤治疗中风后患肢麻木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在治疗过程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因此是治疗中风后患肢麻木有效、安全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黄义松.卒中后肢体麻木中医治疗进展[J].求医问药,2012,10(2):320-321.

[2]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2.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2.

收稿日期(2014-12-21)

猜你喜欢

清汤中风病麻木
麻木
夜的清汤
缺血性中风病复发危险因素中西医的研究进展
远去的清汤担
不做政治麻木、办事糊涂的昏官
探析古今中风病的发病机制
一碗清汤的想念
浮生一记
吃火锅最怕遇到的八种坏毛病
无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