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味白术散治疗肾脏病心得

2015-12-22钱雅玉,韩履祺,邢大庆

中国民间疗法 2015年8期
关键词:遗尿白术散浮肿

七味白术散治疗肾脏病心得

钱雅玉韩履祺邢大庆

(山西省中医院,太原 030012)

小儿肾病综合征

小儿先天肾虚,禀赋不足,后天失养,脾气虚弱是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内因,脾气虚弱,无以制水,湿困脾土而出现水肿等症。治肾之病,当先实脾,故本病当从脾胃论治,健脾化湿就为此病治疗大法。小儿肾病综合征,反复使用激素,肺脾气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感邪之后,病情多易复发,若单纯补虚,则邪滞不散,而有关门揖盗之嫌。故正确的治法应为扶正解表,双管齐下,使正复邪散,方能收到理想疗效。七味白术散以人参(或党参)健脾益气;白术益气燥脾,培益中土;茯苓甘淡而平,甘则能补,淡则能渗,并可泄参、术之热;甘草和平益脾;木香升降诸气,宣通上下,调中行滞;葛根升发清阳,鼓舞脾胃之气上行;藿香健脾化湿。全方配伍精练,能补能渗,能升能降,健运脾胃,清化湿浊,治疗脾虚失运、湿浊中阻所致小儿肾病综合征或伴有外感者,确有桴鼓之应。

例1.患儿某,男,8岁,2011年11月1日初诊。患儿间断浮肿1年余,诊断为“肾病综合征”。使用足量激素等治疗部分有效。就诊症见形体消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脘闷腹胀,纳差,溲少,下肢浮肿,舌质淡红,苔白滑,脉细数。查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6/Hp,颗粒管型1~2/Hp,白细胞(+),上皮细胞1~2/Hp。证属脾气不足、湿困中焦之水肿。治宜健脾益气,化湿利水。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减:党参12 g,茯苓15 g,白术6 g,黄芪15 g,莲子肉15 g,丹参12 g,葛根9 g,藿香9 g,木香6 g,薏苡仁30 g,车前子15 g。上方加减连服月余,药后精神佳,食欲增,面色红润,浮肿尿短消失,激素逐渐减量,尿检始终为阴性,随访1年未再复发。

慢性肾功能衰竭

慢性肾功能衰竭属于正虚邪实之证,病本在肾,虚而生邪,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久病脏腑功能虚损,尤其是肾脾衰败,使血行不利,肾络瘀阻,瘀血内停。正虚导致血瘀,邪实加重血瘀。血瘀由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又常影响气血阴阳的正常运行,使湿热、浊毒之邪壅滞三焦。湿性重着黏滞,最易阻遏气机,而气滞又可加重血瘀,二者互为因果。因此,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病机为脾气亏虚,湿瘀互阻。七味白术散中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所构成的四君子汤为治疗气虚总方,药性柔和,功效可靠,于脾胃之虚、运化乏力之证不可或缺;藿香、木香芳香化湿、调畅气机,佐四君健脾益气,使补而不滞;葛根升发清阳。故全方具有健脾益气、清化湿浊之功。以本方为基础,再结合患者具体症情进行一些加减化裁,来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证,确能取到良好疗效。

例2.患者某,女,68岁,2012年6月26日就诊。患者反复出现浮肿、尿中多泡沫9年,乏力1年,症见倦怠乏力,畏寒,纳差,时有恶心,失眠,眼睑及双下肢浮肿。舌暗淡,苔腻稍黄,脉细弦。查:血肌酐为392 μmol/L,尿蛋白为(++),血常规:Hb 91 g/L,血压为155/95 mmHg,心电图大致正常。诊断: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辨证:脾虚,湿浊内阻。治以七味白术散加味:党参9 g,白术6 g,茯苓皮30 g,葛根12 g,山药15 g,黄芪30 g,藿香6 g,姜半夏9 g,黄连6 g。4周后化验:血肌酐为323μmol/L,尿蛋白+,24 h蛋白尿0.6 g,血压为150/95 mmHg。继续治疗4周,血肌酐为301 μmol/L,尿蛋白正常,24 h蛋白尿0.3 g,血压为145/90 mmHg,眼睑浮肿消退,乏力和纳差等症状均已明显改善。

糖尿病肾病

人之饮食全赖脾胃,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为胃行其津液,共同完成水谷精微运化吸收过程。长期饮食失节,积痰生热,渐消津液,或久病脾虚,水湿内停,均可导致脾胃功能损伤,肾失所养,水谷精微混杂趋下,则生肾消。脾胃虚弱,脾不散精,运化乏力,水谷不化,津液失调,二便失常。因此,脾胃虚损是糖尿病肾病病机之一。正如薛己所云:“脾胃虚弱,诸症蜂起”,因此从脾胃论治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环节。钱氏认为:“止渴治痰,退热清里,皆此药也。”七味白术散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以壮脾脏 “为胃行其津液”之力;葛根升清降浊使脾之转输升降有序,故有“脾痹消渴者非此不除”之说。

例3.患者某,女,62岁,2013年3月2日就诊。患2型糖尿病8年,反复出现浮肿、乏力,尿中多泡沫1年。症见倦怠乏力,头晕,畏寒,视物不清,失眠,肢体麻痛,纳食欠佳,舌淡,苔白稍腻,脉沉细无力,双下肢凹陷性浮肿明显。查:空腹血糖11.2 mmol/L,尿蛋白(++),24 h蛋白尿0.9 g。眼科检查:糖尿病眼底病变。血压为135/85 mmHg,肾功能正常,心电图正常。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Ⅳ期。中医辨证:脾气亏虚,湿浊内阻。治以七味白术散加味:党参9 g,白术6 g,茯苓12 g,葛根12 g,山药15 g,黄芪30 g,藿香6 g,桂枝6 g,干姜3 g,莪术6 g。4周后化验:空腹血糖8.8 mmol/L,尿蛋白(+),24 h蛋白尿0.6 g。继续治疗4周,空腹血糖为6.3 mmol/L,尿蛋白正常,24 h蛋白尿0.3 g。双下肢浮肿消退,神疲乏力和畏寒等症状均已明显改善。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全赖其所养。精气血津液因之而生,脾胃虚弱生化无能,津液匮乏燥热内生,则烦渴引饮,渐皮毛干枯羸弱困怠,久而不治。七味白术散全方以补以升为主,四君子汤甘平补脾,其中白术、茯苓健脾化湿补中有运;妙在葛根升发清阳,生津止渴亦可解肌退热,一物而三美。藿香和中化湿、调和中焦气机。香散与甘平同用不耗气反能使补不碍脾胃,有补有运有升有降,脾阳得升,中气得复,呕泄止,周身得养,生机渐复。

遗尿

《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则溲便为之变”,中气虚弱可导致二便异常。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本源,气机升降之枢纽。遗尿患者多为老人或小儿,中气不足,失于升清,统摄失职。脾气虚弱,水湿不化,下注膀胱,致膀胱气化失职,不约而为遗。可用七味白术散加减,方中四君子汤健脾益气,黄芪、葛根升举清阳,山药益气敛阴,藿香化湿祛痰,可酌加桂枝通阳以助膀胱气化,使脾胃健运,中气充足,输化正常则湿浊自化,膀胱约束复原而遗尿自愈。

例4.患者某,女,8岁,1994年2月8日初诊。患者2年来常发睡中遗尿,每周2~4次,尿频、量少、色清,入睡后不易唤醒。面黄消瘦,气怯神疲,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缓。多次查尿常规均阴性。证属脾气虚弱,膀胱失约之遗尿。治宜健脾益气,调理气机。方以七味白术散加减主之:党参、白术、茯苓、葛根各12 g,山药、黄芪各25 g,藿香、石菖蒲、桂枝各8 g,炙甘草5 g,桑螵蛸10 g。投6剂。二诊:药后仅遗尿1次,尿频已除,食欲增进,精神较佳,大便已实。已知药中病所,守原方去石菖蒲、藿香,加益智仁15 g,五味子10 g,嘱续服6剂。三诊:遗尿止,睡中唤之易醒,精神、面色、舌、脉亦明显好转。固守上方嘱再服6剂,以资巩固,药后2年痼疾已痊愈。随访1年,未再复发。

收稿日期(2014-12-12)

猜你喜欢

遗尿白术散浮肿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响应面法优化七味白术散总苷提取工艺
孕妇下肢浮肿怎么办
大龄孕妈要提防孕期浮肿
幼儿园中的遗尿风波
消除面部浮肿的足底按摩
基于“碳源”研究参苓白术散中药多糖对二株肠道拟杆菌体外生长的影响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金匮要略》之白术散对先兆流产模型大鼠血清孕酮、β-hCG水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