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发展战略研究

2015-12-22车正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辐射力辽宁发展

摘要:汉语国际推广顺应了国际社会对汉语的时代需求,体现了汉语言文化的强大辐射力和影响力。语言推广现已成为增强国家语言软实力、提高国际地位的重要举措。辽宁作为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走在前列的教育大省,要趁势发展。本文从辽宁经济、文化、政府、高校等层面深入研究汉语推广工作的新情况、新思路、新模式。

关键词:辽宁;汉语国际推广;辐射力;发展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66-04

语言和文化的国际推广必须提高到国家安全的高度。作为综合实力很强的教育大省,辽宁一定要看到全球化中的玄机,提高国家语言和国家文化的安全意识,在全球化的语言和文化博弈中,做好充分准备,对语言进行总体规划,制定汉语国际推广的相关政策,让世界了解中国和辽宁,这是每一个辽宁人对中国语言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也是在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历史责任[1]。辽宁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发展很快,已具备了坚实的基础: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环境日趋完善。在良好的环境与国际形势下,应该整合资源、抓住机遇,在各因素共同作用下,全面促进辽宁的汉语国际传播。

一、辽宁的汉语国际推广需要以经济为基础,在经济的杠杆作用下,语言软实力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让语言产业成为辽宁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国家的强大推动语言的强大,经济实力决定语言软实力。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的文化表现出极强的吸引力。从一定意义上讲,汉语国际推广得益于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得到了增强,国际地位迅速提高,汉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汉语热”就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经济实力的体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下,国际间经贸合作与发展成为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动力,是汉语传播的强大而坚强的后盾,而汉语国际推广又为国际间经贸合作的发展提供了条件。语言不仅为经济发展服务,语言本身也有经济价值,而这种经济价值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形成的。简言之,只有在辽宁省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才能大大提升辽宁民族语言文化的实用价值和魅力。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合作与竞争并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从国际上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和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加强;从省内看,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企业改革基本化解,基础设施建设进入高潮,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积蓄了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后劲。我省必须紧紧抓住机遇,把握经济社会发展主动权,充分发挥经济的辐射作用,带动汉语国际推广的快速发展。首先,抓住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充分利用辽宁省区域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和先进产业的承接力度,把辽宁建设成为东北亚地区的经济交流中心,带动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并且要完善城市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设立自由贸易区,吸引外资,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从而提升辽宁的国际地位。国际地位的提升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坚强后盾,能够全面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合作交流,提高汉语国际推广的发展步伐。其次,政府积极推动国际友好城市间的贸易和投资活动,扩大文化出口的比例,助力于汉语国际推广“请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基于经济发展视角下的汉语国际推广将促进各方面资源更加系统、全面、动态的整合,在有效推进汉语和中华文化传播的同时,带动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积极拓宽资金渠道,鼓励和吸引民间社会力量给予孔子学院资金支持,减少政治色彩,多增添民间色彩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设立海外孔子学院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汉语国际推广事关辽宁的国际发展战略,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和海外孔子学院的建立。截止2012年,辽宁省依托高校资源,以合作办学的模式已在海外建立了14所孔子学院,且省内有5所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充分发挥了地方政府和学校在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中的作用。辽宁省孔子学院的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汉语文化的传播也面临着来自自身和外部的多重挑战。总体上,海外孔子学院面临着如何持续健康发展、资金支持、合格师资短缺、各国发展态势不均衡、教法教材陈旧、市场调研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在发挥国家财政资金主导作用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办学积极性,通过各种渠道给予资金支持。在第5届孔子学院大会上,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刘延东先生曾指出:“广泛的社会参与是今后孔子学院发展的新动力,要进一步拓宽渠道,激发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完善企业投入和社会捐赠的机制,把多方资源统筹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上来”。孔子学院不能带有政治上的目的或期望商业利益,而要努力重视其全方位的发展以及树立孔子学院的品牌效应。在建立孔子学院的过程中应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所在国的现实情况,并建立文化传播机构,单靠语言的自然传播很难让孔子学院得到持续发展。同时,辽宁要充分利用中外经贸合作、友好城市、友好学校等机制,支持高校和中小学积极参与孔子学院(课堂)建设。我们相信孔子学院在扩大辽宁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辽宁在国际上的影响等方面定会发挥重要作用。

三、利用辽宁文化历史优势,打造亮点,制定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传播战略,形成辽宁特色的市场文化力量

第一,充分挖掘辽宁文化资源和发展潜力,打造辽宁文化亮点,创建辽宁文化特色项目。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辽宁是文化资源强省,有很多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文明和文化。在汉语国际推广大背景下,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打造文化亮点,对文化的国际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种亮点为结合辽宁实际,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展示活动。我们可以依托具有辽宁民族和地域特色的非遗资源,创建特色文化项目,推进全省各地民俗文化活动的健康发展,促进对外学术交流与民俗活动的交流。在当今强调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国际大环境下,文化遗产的价值早已超越其本身。以世界文化遗产为媒介,引导其科学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促进辽宁汉语国际传播的必然要求。若能将其突显出来的文化和思想精髓不失时机地应用到文化传播中,并不断挖掘它在促进和完善国际传播中的潜在价值,必将对巩固和提升辽宁国际影响力产生巨大作用。辽宁有6大世界文化遗产,负载着深邃的文化。我们可依靠媒体教育资源,发挥媒体所蕴含的教育潜力,通过媒体间国际合作等手段,推介辽宁文化。第二种亮点为定期开展我省国际学生夏令营活动,通过这种平台吸引更多的学生“走进来”。夏令营期间,学生对中国京剧、皮影戏、秧歌、二人转、中国书画等多种主题活动开展体验式学习,并通过参观游览、美食等活动体验辽宁文化的特色,体验辽宁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文化资源的无穷魅力。

第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发地域文化视野下的特色化课程体系。汉语国际推广事关中国的国家战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成效。高校作为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主力军,要以地域特色为本,将饮食、民俗、工艺、戏曲等内容与专业培养相结合,将其转化为地域文化内容,并服务于对外汉语教学。因此,要完善留学生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以选修或必修的方式开设“辽宁戏曲文化”、“辽宁民间艺术”、“辽宁饮食文化”等课程,或者建构以辽宁地域文化为特色的体验式文化课程体系,真正实现高校特色化教育。在教材编写中适当增添相关内容或编写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课程教材,让学生了解辽宁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除此之外,以高校为单位,开展诸如“以关东文化为主题的外国人演讲大赛”、“外国人中国才艺展示”等多形式的内容,在丰富留学生课外生活的同时加深其对文化的了解。

第三,制定文化产业的国际化传播战略,同时要做到文化传播的市场化。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不仅是要满足世界对汉语的需求,更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已经成为辽宁省发展战略目标之一。以韩国为例,韩剧和“K-POP”对世界各地的影响力是超乎想象的。韩国庆熙大学以65个国家、524名正在学习韩语或学过韩语的外国人为对象,就学习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58%的人因为“K-POP”的魅力开始学习韩语的。在美国,NBA、奥斯卡等文化元素所负载的是美国文化价值理念对世界产生的巨大影响。以此为鉴,辽宁省要想开展文化对外交流,需要扩大文化出口,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辽宁等方面下功夫。除在国外合作开办的14所孔子学院外,借助政府、社会组织举办的文化活动向国外推介辽宁灿烂的文化,最好是利用国际友好城市资源,开展“中国年”或“中国周”活动。近30年来,辽宁省的一些城市共与五大洲的国家的一些城市建立了友好城市关系。辽宁省与韩国京畿道为友好省,省内7个城市分别与韩国的城市结为友好城市:沈阳市与日本、意大利、韩国、美国等国家的14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大连共10个;鞍山和抚顺各6个;还有省内其他城市也相继缔结。在全球化背景下,政府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国际友好城市为载体,通过“中国周”这样的活动形式,发挥文化辐射力,开展国际间文化交流与合作,推动辽宁文化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文化软实力。同时,文化传播需市场化。宣传和推广中国语言和文化不但是政府层面的事情,更是全民的责任。在形式上,多组织民间的宣传和非主流媒体的宣传,辽宁的一些文化机构要充分发挥桥梁作用,通过国际间合作,有效传播传统文化和文化典籍。

四、制定科学的语言教育政策,有利于提高地区在国际上的软实力,有利于辽宁走向世界

从表面上看,语言教育政策是解决一国或地区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但本质上是为了获得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利益,甚至有些语言教育政策的制定和意识形态与全球的战略利益是紧密相连的,我们要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制定语言教育规划和语言政策[2]。各国总是根据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语言教育政策,以适应全球化的需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语言教育政策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语言实践中仍存在不和谐的语言教育现象。全国出现“外语热”,汉语表现出了“内冷外热”。考虑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语言教育对策,必须站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长远规划。语言教育政策既要符合国内的语言状况,也要适应国际的语言生态;既要符合语言教育和习得的规律,也要尊重民族的语言感情。人类进入全球化时代后,各国语言教育政策虽有些改变,但语言同化政策的基调没变,无论是汉语的国内普及还是国际推广,制定出有利于提高和保护汉语声望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最根本的前提。

五、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政府和辽宁各高校要高度重视,提出汉语国际传播的指导观念、总体规划和工作重点,促进我省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

第十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在沈阳召开时,陈政高曾说过:“汉语国际推广既是维护世界文明多样化、构建和谐世界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扩大开放、提高软实力的战略之举;既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高度融合的文化产业,也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朝阳产业。辽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教育科技实力雄厚,拥有开展汉语国际推广的良好环境和要素。走向全面开放的辽宁,要进一步做好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人类文明做出更大的贡献。”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现已成为辽宁扩大对外开放、提高软实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重要举措。针对中国多年来对外汉语教学的主战场在国内,以来华留学生为主要教学对象的传统汉语教育模式不适应国外对外汉语的需求状况,政府需高度重视,转变观念,总体规划,软实力和硬道理相互依托,使辽宁的汉语国际推广工作进入跨越式发展阶段。

从政府层面,汉语国际推广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极强的工作,必须服从、服务于国家外交工作的大局和总体部署,需要省政府各工作部门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加快汉语走向世界的步伐。即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师资、教材建设为重点,以网络资源建设为基础,以市场运作为突破口,重点建设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加大对外汉语国际推广工作的资金投入,重点支持设立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建设、师资培训、编写出版教材及音像制品等项目[3]。全面构建全球汉语网络平台,通过国际招投标方式,委托国内外著名企业或机构承担重点网络、重大项目的开发和对外汉语教辅产品的研发,制定并颁布汉语国际推广网络资源标准和建设规范,出台激励政策,形成多渠道投入格局。同时,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制度,组织中外多学科专家联合攻关,提高对外汉语教材编写质量和效益,并对优质教材给予奖励。作为学科建设主力军的辽宁各高校应高度重视面向教学需要的汉语本体研究和实践研究,注重对外汉语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整体建设,整合各不同学科的力量为建设汉语学科服务,有效促进学科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支撑和促进功能,充分发挥高校在汉语国际推广中的辐射功能。

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已上升至国家性的、地区性的战略意义。辽宁省的汉语推广工作虽然优势与成就突出,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在汉语国际推广的新形势与大环境下,我省应充分发挥辽宁的优势,明确提出今后的发展战略部署,加大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治国.中美语言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张治国.中美语言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周小病.对外汉语教学入门[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2013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辽宁省汉语国际推广瓶颈及发展战略研究”(L13DYY072)

作者简介:车正兰(1977-),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研究。

猜你喜欢

辐射力辽宁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国区域金融中心金融辐射力的金融效率分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上海市对长三角经济圈经济辐射力的计量分析
超声弹性成像及声辐射力脉冲成像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临床价值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