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2015-12-22刘颖洁孟达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刘颖洁 孟达

摘要: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更改变着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和价值观念。“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自主性、裂变性等特点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给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激发微时代的正能量,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微视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34-03

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高校是人才的培养基地,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然而,在信息传播媒介和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新媒体给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既带来了良好契机,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进一步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如何正确对待和使用新媒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提升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实效性和针对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是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积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环节,是一项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自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了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提出“三个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为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自身完善的着力点,聚集着思想理论领域众多学者的研究视线。通过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实践的研究探索,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蕴含的价值资源,不断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化的传播与培育的新方式、新路径。

高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的主要阵地,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把握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旋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培育文化载体,通过健全教育机制和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微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的挑战

大学生是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群体,在新媒介营造的拟态环境和信息海洋中,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受到网上涌动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舆论以及社会情绪潜移默化的影响,并发生着深刻的改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1.“微文化”的盛行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微博、微信等媒介技术的更新发展,其以个体为单位,群体多维实时交互的传播特质催生了当前独特的“微文化”,使得当前文化呈现出数字化娱乐和消费主义等特点,网络传媒价值取向异化导致思想道德教化功能弱化,主流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价值观遭到消解,滋长了一些落后的甚至是腐朽的意识形态,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网络舆论场中渲染的价值取向。[3]在庞大的网络信息传递和检索中,大学生网民对内容的创造和选择有更大的控制权;技术理性的张扬,无形中加剧了人的异化。日益增多的学生网民过多沉迷于网络世界,忽略了现实生活,淡化了人际交往,逐渐消解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因而“权威舆论”的主导力大大削弱。网络技术增强了个体和群体的行为,造成了网络乌合之众的众声喧哗,加大了统一思想的难度。高校大学生的“微博控”和“低头族”,过度依赖智能手机,沉浸在网络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或言论中,无形中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阵地作用。

2.微时代“群言堂”与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在新媒体这个开放性的平台上,各种价值思想和社会思潮等信息交叉传播,其中,裂变式的微博传播为各种价值观的表达提供了载体,在这个任何人都可以发表言论的空间里,我国主流、传统价值观念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挑战,新旧观念交替、冲突。通过新媒体,大学生可以接触到多种价值理念,其中不乏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和文化意识等,这些多元化的信息对大学生价值标准的选择形成了强大的干扰,使得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混乱,理想信仰迷失,潜移默化地削弱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化。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西方的功利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多种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交错。

新旧价值观的冲突和认识论的障碍,容易造成大学生的焦虑感、陌生感和挫败感。最典型的例子是大学生网络愤青的偏激姿态,他们往往以片面化的思维方式介入热点话题,常常表现出网上大范围地附和不理性的舆论,甚至出现一些极端行为。特别是面对涉及贪污腐败、贫富差距、社会公平等方面的话题,网络上的义愤宣泄尤为强烈。

3.舆论意见领袖的活跃与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力的分散。微时代的舆论“意见领袖”线上活跃,分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舆论意见领袖是指在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主导舆论走向,并对他人产生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信息传播中扮演着中介或把关的角色,由他们将信息传播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其中影响力最大的就是微博意见领袖,他们在分散信息传播权利的同时,也在加剧信息传播权的集中,牢牢掌控和引领着微博信息流和意见流。一方面,他们逐渐成为普通网民诉求表达的代言人,公众利益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他们既可以成为官方声音的质疑者,也同样可以成为官方声音的阐释者和辩护者。[4]比如新浪微博的“大V”名人,有很多都是大学生崇拜的偶像,“大V”们的网上行为和言论广受关注,他们传播的价值取向对大学生有着不可遏止的影响力。微时代裂变式的传播会消解和淡化主流阵地传播的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力。

三、激发微时代的正能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在当前新媒体构建的虚拟与现实共存、多元化环境下,高校应该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教育阵地,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用先进的文化和正面的声音占领网络阵地,巩固红色地带,挤压黑色地带,转化灰色地带,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释放最大正能量,从而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建立传统教育与新媒体教育互动机制。在开展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同时,要将教育阵地从传统的课堂上拓展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比如利用微博传播的即时、自主、裂变等特点,搭建宣传主流价值观的微博传播平台,开展微分享、微互动等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在话题讨论、事迹案例分享中全方位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把握和理解,并通过微行动、微文明等线上动员号召活动,构建一个参与便捷、感受直接的平台,让广大青年学生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当中。另外,建立官方微信平台,开展价值观和理想信念教育课程,例如“微团课”、“微党课”等,全面而透彻地传播和推送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即时传播社会热点、时事焦点,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同时增加线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效地凝聚青年、培育青年。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传播大众化。话语是教育传播最重要的载体,要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传播必须提升话语体系的大众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仅仅局限于口号上,而应成为广大青年内化的价值追求和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的传播大众化需要我们抢占教育主阵地,拓展新阵地,掌握话语权,筑牢思想防线,并且提升价值认同。首先,依托微博、微信等宣传教育的新平台,善于发现、总结和吸纳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资源,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其次,借助生活化语言来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理运用时尚语言、网络语言等非主流语言,增强理论成果表达和对现实问题阐述的通俗性、人文性和时代性,让大学生愿意听、听得懂、听得进。再次,充分展现对文化冲突调适的民族性,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将中华民族中的精神标识融入话语体系中,促进主流话语的创新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如春风化雨般入脑、入心。

3.发挥微场域中舆论“意见领袖”的正能量。在开通学校官方微博、学工系统微博群和政治辅导员个人微博的同时,还要积极培育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大学生网络、微博“意见领袖”队伍,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和标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引领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大学生“意见领袖”是青年在网上自行组织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团体,他们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政治素养以及媒介素养,他们发布的微博信息对于普通网民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信任度,其影响和引导舆论的能力很强。他们通过个人微博,用生动、活泼、平实和生活化的语言以及身体力行的事例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化,成为正能量传播的积极推动者,引导身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积极健康的主流舆论。

4.加强大学生道德主体建构,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所谓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就是指导学生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的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5]在新媒体时代的信息海洋中,如何识别和利用媒介信息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社会素养。各高校要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加强网络伦理道德的建设与教育,引导大学生处理好网络人际关系,规范网络行为,切实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2]新华日报评论员.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cpc.people.com.cn/pinglun/n/2012/1210/c78779198-844888.html.

[3]张春美,陈继锋.微文化生态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4,(1).

[4]胡飒.微时代视阈下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

[5]曾绍军,赵万钟.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嬗变与重塑[J].教育与职业,2012,(2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专项项目微博“溢出效应”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研究(ZX2013015);2013年广西共青团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课题共青团微博“溢出效应”与青年动员机制研究(GQT-B2013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颖洁,新闻学硕士,桂林理工大学机械与控制工程学院专职辅导员;孟达,传播学硕士,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团委书记。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