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社会管理: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新模式

2015-12-22孙巍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45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模式

摘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与管理是共青团进一步履行基本职能、创新工作载体、丰富工作内容、提升工作实效的重要契机和载体。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强化组织体系依托、工作基础依托、人力资源依托和阵地建设依托,充分利用工作实践中形成的良好基础和优势,对全面提升青年能力和素质,逐步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型,不断推动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创新有着重大意义。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为中国公共管理本土化实践提供了经验。本文通过对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和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模式分析,提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社会管理;共青团组织建设;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5-0012-03

当前,中央提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共青团的事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充分发挥工作基础和工作优势,通过深度融入社会管理大局和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进一步推进高校共青团建设焕发组织活力。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必要性

1.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要求。一直以来,共青团组织一直跟随着国家和社会变革而进行相应的变革,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式有着不同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社会的不断成熟,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进入转型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发展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共青团必须正确把握好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和难得机遇,以一个崭新的角色加入到社会管理的阵营中,应对新情况和新要求,适时调整共青团的工作中心和职能重点,强化自身,取得更大的发展。

2.高校共青团职能多元化发展的要求。职能是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特定的职能更是不同类型的社会组织的区别所在,更是社会组织的生命线。在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职能范围扩大且日益上升。同时,高校共青团工作面临诸多新情况和新要求,要适应这一情况,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转变以往单一的政治职能,加以行政职能为补充,全面拓展社会职能。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在社会管理改革的大环境中,准确地找到自身地位和存在价值,以社会职能来吸引青年、凝聚青年、发展青年,拓展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因此,参与社会管理是实现共青团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的重要方式,是新形势下提升共青团的组织凝聚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职能多元化的发展要求。

3.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在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建设进程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人民的安居乐业。但是在当今时代发展和社会背景下,单靠政府的力量已经无法对社会进行良好地管理。因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并不是万能的,都有着相应的限制,原来依靠单一的管理主题的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社会的发展已呈多元化,社会主题已呈多元化,所以社会管理必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多元的社会力量一起共同来进行治理,需要加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权力。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需要。

4.新媒体时代带来的挑战。新媒体指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是基于数字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并且传播者与受众可以实现即时动态传播的媒体形态,具有快速、即时、交换的特点。新媒体发展迅速,改变了人们的大量生活方式和习惯,接受能力很强的青少年,是现阶段新媒体应用的主要客户群。新媒体已成为青少年交往的重要载体,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言行举止、社会交往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优化新媒体环境,利用好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不断加强新媒体的运用,与社会管理协作,必将有效地延伸高校共青团组织的管理范围,扩大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模式分析

1.主动参与模式。高校共青团组织是高校党委、团委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组织,不是政府部门,不具有相应的政治职能和职权范围。但是,在社会管理的大环境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同时也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党输送优秀的青年人才,为党的发展保驾护航。正因为如此,高校共青团组织与社会管理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地脱离于社会管理之外。这就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敢于担当和负责,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做好有利于对高校青少年发展的工作。因此,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树立和增强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意识,积极主动投身于社会管理各项工作中,为广大高校青少年做好服务,主动承担事关青少年利益的任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做好保障。

2.差异协作模式。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当中,除了高校共青团组织以外,还有其他类别、性质的各类组织共同参与到其中。这些不同的群众非政府组织,所代表的利益群体虽然不一样,但是关注的问题必然存在着一定的交叉点。高校共青团组织主要是为广大的大学生服务,维护他们相应的权利,帮助他们发展成才,这也是与其他群众组织不同的地方。高校共青团组织既要认清这种差异,也要和其他群众组织找到为社会服务的共同点,积极与各群众组织平等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3.有限参与模式。高校共青团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定位,坚决在高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青年工作,以政府为主导,积极配合和承担起政府职能范围之外的具有公益性的各项事关青少年利益的事务,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提供组织保障。同时还要抓住社会管理相关事务的重点、找准切入点、突出关键点,协调和发挥政府及社会的有效资源,实现大学生共享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引导和团结当代大学生,为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三、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模式,是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高校,服务广大高校青年、服务社会的新职责,同时也是团结带领广大高校团员青年形成强大凝聚力的有效保障。

(一)加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夯实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组织基础

1.加强组织建设,扩大覆盖面。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动员广大团员青年参与社会管理,必须从健全组织上着手,夯实组织基础,才能更好地发挥组织引领团员青年的作用,切实地做好青年的社会服务工作。高校是广大优秀进步的团员青年的聚集地,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占领这一阵地,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巩固组织基础和阵地,同时要根据社会的发展,积极拓展新领域和新阵地。根据当代青年聚集和联络的新变化,积极探索高校团建新模式,用具体实践推进校园内外团建工作,切实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大学生青年吸引在团组织周围,形成一个有力的团结整体。

同时还要继续抓好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阵地建设,紧扣时代的脉搏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围绕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愿望要求和发展前景,以新理念和新思维为导向,科学地设计能够统领高校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寻找最优的切入点,以切合实际的组织形式、活动方式巩固团的基层组织,从而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材提供组织保障。

2.建设素质过硬的团干队伍。团干部是共青团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发挥团组织的引导功能,让青年大学生积极地投身于社会管理的工作,团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这项事业的效应。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把政治素养高、自律认真、业务工作强的优秀大学生党员和团员充实到共青团团干部队伍中,强化相应的业务培训,不断地完善和健全团干部队伍,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更好地参与到社会管理的具体事务中,拓展创新社会职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二)加强引导,提高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水平

抓好活动引导,以社会实践活动扩大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层面。要让广大青年大学生在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带领下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的各项事务中去,必须让青年大学生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融入社会的适应力。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以相关的党团纪念活动为契机,组织高校团员青年积极参与相应的主题活动,在社会层面的活动中更多地扮演相应的角色,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信念围绕在团组织周围,紧密地跟着党走。同时还可以邀请相应政府部门的党政领导走入大学校园,以鲜明的事例给青年大学生作形势报告,响应国家的号召和教育要求,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举办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青年大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社会管理中去。

抓好媒介引导。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建立相应的、符合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富有思想内涵、融合时尚元素、贴近青年需求的校内网、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通过这种传播非常迅速的媒介,及时传递党政的声音、重大事件的正确舆论、具有正能量的各种实际榜样,努力实现高校共青团组织引导模式的科学化,让青年大学生更为直接地融入到社会管理的信息领域中去。

(三)发挥职能优势,全面整合资源,创新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手段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正确处理好与学校党政各部门、校外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其他群团组织的关系,全面整合社会资源和青年资源,发挥职能优势,形成合力,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

一是贴近实际,依托党政资源,强化参与社会管理的政策和资源保障。高校共青团组织必须与党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始终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坚持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自身实际,坚决贯彻“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让学校及社会的党政资源为其社会管理提供充分支持和良好平台。在参与社会管理的工作中,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有意识地争取当地政府的指导,结合实际,从当代青少年的新需求出发,紧贴当前的社会实际设计和组织相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团组织的活动,达到把握社会热点、紧扣大众关注、达到青年满意的目标。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和政府的支持和帮助,借助社会中各个部门的力量,为青少年的发展和成才服务,为高校团组织更好地参与社会管理事务提供资源和政策的保障。

二是与时俱进,争取和整合社会资源,扩展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当下,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大量出现,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参与社会管理的程度提高,对这些青少年社会组织的培养和再孵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共青团组织更要把握潮流,与时俱进,与相关的党政部门一起,将各类青少年社会组织整合,将优秀的青少年骨干力量团结在自己周围,建立系统的社会化支持体系。

高校共青团组织要积极与当地党政部门联系,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开阔参与视野,与关注、关心青年大学生的企业、单位和团体积极合作,广泛争取支持,不断扩大合作的平台和范围,为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社会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王锋.关于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2]李晓静.新时期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3).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社会管理视域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SK13LX158);2012年桂林理工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立项研究课题《社会管理视域下的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研究》(GUTDJD009)研究成果;广西教育厅教改项目《高职学生素质拓展平台构建研究与实践》(2013JGZ132)

作者简介:孙巍(1983-),女(汉族),四川邛崃人,讲师,法学硕士,桂林理工大学校团委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模式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