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种药剂对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效果
2015-12-22刘平安方先兰谭启华董芳菲陈世华陶国华江西省进贤县农业局江西进贤700江西省赣州市旱作物研究所江西赣州000江西省进贤县二塘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进贤707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进贤709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进贤79江西省进贤县前坊镇农业综合站江西进贤7
刘平安,方先兰,谭启华,董芳菲,陈世华,陶国华(.江西省进贤县农业局,江西进贤700;.江西省赣州市旱作物研究所,江西赣州000;.江西省进贤县二塘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进贤707;.江西省进贤县三里乡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进贤709;.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江西进贤79;.江西省进贤县前坊镇农业综合站,江西进贤7)
青枯病是江西省进贤县花生生产中的主要病害,其发生面广,危害重,产量损失大[1-2],已成为影响该县红壤地花生单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不同药剂对红壤旱地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可为花生青枯病药剂防治技术在该县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此,笔者根据国家花生生产技术体系赣州综合试验站的安排,于2011年在江西省进贤县架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试验田研究了几种药剂对花生青枯病的防治效果,旨在为青枯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青枯灵粉剂、72%农用链霉素粉剂、50%氯溴异氰尿酸粉剂、20%恶霉灵水剂、木霉菌剂5种药剂均由江西省赣州市旱作物研究所提供。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经过平整的红壤旱地,面积0.17 hm2,土壤肥力中偏上,2年连作花生,冬季空闲。供试品种为赣花7号。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处理(表1)。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四周设保护行。小区长6.67 m,宽2.00 m,小区净面积 13.40 m2;走道宽 0.33 m。
1.4 试验方法 试验地冬翻冻垡,年后耙地;4月5日第2次耕耙整地,开沟作畦。于4月6日开沟点播,行距0.40 m,5行区,穴距0.185 m,每穴播种2粒种,每小区l80穴,折合600穴/hm2。4月23日出苗,各处理出苗率在95.56% ~97.78%,折合有苗1 147~1 173株/hm2。4月5日整地时施30%花生有机肥600.0 kg/hm2,碳铵375.0 kg/hm2作底肥;5月19日追施尿素112.5 kg/hm2、氯化钾150.0 kg/hm2。中耕培土2次,防虫3次,防治花生疮痂病2次。初花期用中港l号600.0 g/hm2加水450.0 kg/hm2喷施防止花生徒长。5月27日、6月6日、6月16日按方案要求,共3次配制药液灌根施药,用药量3 000.0 kg/hm2,施药前全区调查各处理青枯病发病情况,第3次施药后10 d再进行调查。常规管理。
表1 试验处理设置
2 结果与分析
由表2可知,第1次施药前,各处理青枯病病株数、病株率大小为:C6>C2=C3=C4>C1=C5,其中 C1分别为4.0株、1.11%,C5分别为 2.0 株、0.56%。第 3 次施药后,各处理青枯病发病,病株数、发病株率为:C6>C2=C3>C1=C4>C5,C6分别为15.0 株、4.17%,C5分别为 9.0 株、2.50%;比第1 次施药前,C6分别增长11.0 株、3.06%,C5分别增长7.0株、1.40%。
第1次施药前,各处理青枯病病情指数为:C6>C3>C4>C2>C1>C5,其中 C6为0.42,C5为0.12。第 3 次施药后,各处理青枯病病情指数为:C6>C3>C2>C4>C1>C5,其中C6为3.55,C5为1.94;各处理病指增长率为:C6>C2>C3>C1>C4>C5,其中 C6为3.13,C2为2.03,C3、C1、C43 个处理病指增长率差别不大,分别为 l.98、1.97、1.94,C5为 1.82,比C6低1.31;各处理防治效果为:C5>C4>C1>C3>C2,其中C5为 41.85%,C4为 38.02%,C1、C3、C2分别为 37.07%、36.74%、35.14%。
表2 花生青枯病防治效果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5种供试药剂对花生青枯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差别不大。在该试验条件下,C5处理最佳,即用木霉菌剂4.5 kg/hm2+水22.5 kg/hm2拌种,拌种后立即播种,对青枯病的防治效果可达41.85%,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参考。
[1]崔富华,赖明芳,曾孝平.花生青枯病的分布及防治对策研究[J].花生学报,2003,32(4):17 -22.
[2]徐云龙,胡林英,陈亚茹,等.赣中稻田土花生品种栽培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6):1644 -1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