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丰麋鹿主要生活区的生境特征调查

2015-12-22贾媛媛陆立林解生彬王亚忠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25期
关键词:成熟林狼尾草生活区

贾媛媛,严 睿,陆立林,解生彬,王亚忠

(1.盐城市麋鹿研究所,江苏盐城224136;2.江苏省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江苏盐城224136)

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建立,当初引进时麋鹿数量为39头,经历了引种扩群、行为再塑和野生放养3个阶段,截至2015年产仔期结束已经建成2 818头的麋鹿种群,且野生麋鹿种群数已达265头。引进初期,由于麋鹿种群数量低,麋鹿放养区的植被生物多样性尤为丰富。1999年的植物本底调查表明,保护区有植物品种达499种[1]。近年来,由于麋鹿种群的逐年递增,栖息地生境发生了显著变化[2]。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大丰麋鹿保护区位于江苏省中部的南黄海湿地(120°47'~ 120°53'E,32°59'~ 33°03'N),潮湿、多雨、多风是其主要特点,年均气温14.1℃,1月平均气温-0.8℃,7月平均气温26.8℃。无霜期217 d,年均降雨量1 068 mm,海拔2~4 m,地势平坦,土壤偏碱性,pH 7.7~8.4,0 ~40 cm 土壤中 NaCl含量为 0.04% ~1.13%[3]。1986年从英国重引进39头麋鹿(13♂,26♀),当时建区时大丰市政府划拨的1 000 hm2。现在保护区总面积已达2 667 hm2,现有麋鹿种群分为4类:人工圈养、半散养、完全野放自然和鹿舍驯养繁殖群。麋鹿采食植物主要有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Linn.)Beauv)、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 Loisel)等[4]。

1.2 调查方法与内容

1.2.1 调查方法。从2008年开始至2014年,每年调查麋鹿主要生活区优势种狼尾草的生长速度,并进行记录。2014年6月下旬,在麋鹿主要放养区设置4个样点,即无人为干扰的近水源草地、无干扰的人工成熟林下、有人为干扰的近水源草地和有人为干扰的成熟林下。每个样点采取随机样方法,先选取20 m×20 m的大样方。然后,在每个大样方的4个角落和样方正中心选取1 m×1 m的小样方进行调查,并收集数据。重复10次。

1.2.2 调查内容。主要调查植被群落的组成结构包括植物种类、物种数量、盖度、密度、频度、各物种的平均高度等。按照以下公式计算物种重要值IV:IV=(相对频度+相对盖度+相对密度)/3。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护区植被群落特征分析 由表1可知,根据样方调查结果可知,在调查样线内共调查到植物22种。其中,禾本科4种,菊科4种,大戟科、豆科均为2种,其他科10种。植被群落包括狼尾草、短穗铁苋菜、冠鳞水蜈蚣、柳穿鱼、车前草、水苏、抱茎苦荬菜、堇菜、萝藦、小飞蓬、草木犀共22种植物,植物品种较多,多个科目均有分布。

2.2 保护区狼尾草群落特征分析 由表2可知,群落中狼尾草的重要值最大,为植被群落中的主要物种,其他植物的重要值相似且都处于较低水平(均小于0.5)。狼尾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繁殖途径主要是营养繁殖,即通常借助于无性系产生后代,因此具有一定的优势度。由此可见,成熟林下狼尾草相关盖度、相关密度和重要值均小于近水源草地,但是高度却都明显比近水源草地高。

由表3可知,成熟林下植被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大于近水源草地的植被群落,表明林下的植物物种数量更多,且每物种的个体分布更均匀,异质性高;从生态优势度来看,近水源草地明显大于成熟林下植被群落,表明草地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非常不均匀,狼尾草作为优势种的地位突出。总体来看,成熟杨树林下的植被多样性、个体数量的均匀度较高,植被群落质量较高。这与林下荫蔽度高、成熟林逐渐演替成为较稳定的群落有关。

表1 大丰麋鹿保护区常见植物的组成

表2 不同样点狼尾草种群特征的对比

表3 不同样点的植物群落特征

表4 2008~2014年麋鹿总数及狼尾草生长情况

2.3 麋鹿总数及狼尾草生长情况 随着麋鹿种群数量增长幅度的加大,种群密度过高、栖息地内麋鹿可食及喜食植物资源短缺将是今后制约麋鹿发展的最直接的因子。通过多年来调查发现,保护区狼尾草虽为麋鹿第一放养区优势种,但是随着麋鹿种群的发展,现已呈现逐年退化的趋势。

从表4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狼尾草日均生长速度保持在1 cm,呈现较小幅度波动,但保护区狼尾草平均高度逐年下降,推测是由于麋鹿种群增长从而造成鹿群数和狼尾草高度出现负相关的现状。

3 结论与讨论

人为干扰麋鹿种群和植物群落的影响较大,近年来麋鹿部分生活区围栏内由于受到较多的人为干扰:因为血蜱泛滥成灾严重威胁麋鹿的生存环境而不得不进行烧荒灭蜱等人为活动,已经造成大多数植物在围栏内灭绝,保护区围栏内仅有9~19种植物出现,不仅比以前有大幅下降,而且远远少于围栏外植物种类数[2]。随着麋鹿种群的增多,采食力度不断加强,对生境的践踏也是造成栖息地物种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狼尾草作为麋鹿的主要食源,现在的生长趋势也逐年衰退,因此解决麋鹿食源问题势在必行。

麋鹿种群数量逐年增加,而麋鹿主要采食植物狼尾草生长量逐年下降,建议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①合理规划,轮牧放养。大丰麋鹿保护区的麋鹿属于大型圈养动物,整个生活区是用不锈钢围网、立柱和拉丝围成一个四周类似封闭的环境,内部还根据地理位置、资源特色及麋鹿活动状况等又被分隔成数个大小不等的小环境。因此,结合麋鹿生活区实际情况,实施轮牧放养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即可根据草地牧草的生长和麋鹿对狼尾草的采食需求,将麋鹿生活区按计划分为若干分区,在一定时间内逐区循序轮回放养采食。与自由采食相比,实施轮牧放养可以减少草资源浪费,提高单位面积麋鹿采食植物的生物量,有利于改善麋鹿生境草资源的产量和质量。此外,亦可结合保护区地处南黄海湿地,土地资源丰富,且土地偏碱性,在麋鹿生活区外开辟饲料基地,种植麋鹿喜食的牧草,以禾本科草本为主,适当在低盐碱地段选种大麦、玉米、胡萝卜、黑麦草等麋鹿喜食植物,以作食物短缺时补充之用。②建立青贮池,适时人工投喂。利用玉米、麦子在田间未成熟之前,全部机械采收,现场粉碎,入池封闭发酵,使之在无氧环境下产生有机酸,使饲草保持多汁状态,形成青贮。青贮的重要特点是可以保证常年均衡供应,营养流失少,有利于缓解自然食物匮乏条件下麋鹿膘度偏低的难题。据调查,当年生小鹿和老弱病残鹿属于最弱势群体,采食状况明显不如成年壮鹿,它们力量单薄,缺乏竞争力,难以觅食到充足的食源,必须进行人工投喂。因此,可根据麋鹿群活动范围,在活动密集区用人工料槽定点投喂,是缓解麋鹿食源匮乏的较为有效的方法。在麋鹿种群数量不断扩大的基础上,麋鹿总数与可采食植物资源的有效数量始终呈现负相关状态,在必要时必须采取全年补饲,完成由冬季补饲到冬春补饲再到全年补饲的角色转换,以保证珍稀物种麋鹿的正常繁衍。③增加保护力度。野生麋鹿生存空间没有约定俗成的固定区域,它们时常会因饥肠辘辘而到处觅食。近年来常有出现麋鹿误入农田、集体过马路、角缠网子无法动身等行为,这就需要社会上更多的爱心人士参与到麋鹿这一国家稀有物种保护中。例如,麋鹿生性胆小,遇到突发情况时,不要拼命驱赶,能解决的尽快助其脱险,实在解决不了的则要及时联系相关部门寻找援助。④向外疏散。首先,可以有效地宣传动物保护,让全国更多的人认识麋鹿,了解麋鹿;其次,可以扩大麋鹿在地球上的分布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近亲交配,且经过长时间的地理隔离,形成不同的亚种。因此,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⑤资源利用。在取得相关证件获得有关部门许可后,进行适度科学研究及资源开发利用,以保证麋鹿种群的基因不流失。2014年,国家林业局已经批准大丰保护区开展麋鹿人工驯养繁育,这为麋鹿的保护研究打开了一条新通道。在继续做好野生麋鹿、半野放麋鹿研究的同时,在遗传学、人工授精、种群繁育、营养学、疫病防控、药用价值利用等方面开展深度研究,为麋鹿种群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⑥召开学术研讨会,向有关部门进行报告,借助政府力量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性地召开“如何更好地发展麋鹿种群问题”学术研讨会,让更多的社会技术骨干力量来集思广益,为麋鹿种群健康的繁衍提供技术支撑。

[1]江苏省林业勘察设计院.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A].2001:9.

[2]刘金根,薛建辉,王磊,等.江苏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栖息地退化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1,30(8):1793 -1798.

[3]丁玉华.中国麋鹿研究[M].长春:吉林科技出版社,2004:34-35.

[4]蒋志刚,丁玉华.大丰麋鹿与生物多样性[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72.

猜你喜欢

成熟林狼尾草生活区
薏苡秸秆与杂交狼尾草混合青贮品质的研究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林不同阶段优势树种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种间关联特征
狼尾草下
江西武夷山南方铁杉更新林与成熟林群落结构特征比较
杂交狼尾草对育肥猪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沙地樟子松种实特征研究
偏远生活区雨水综合利用系统研究
某矿生活区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将乐县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碳储量格局
提高梅山钢铁企业生活区电费回收率的研究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