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论语》谈培养学生乐观好学的精神

2015-12-21魏小静

课外语文·下 2015年11期
关键词:论语

魏小静

【摘要】在学习过程中拥有乐观好学的精神,首先就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浓厚的学习兴趣表现为积极主动的学习倾向。对自己有兴趣的学科,会主动、愉快、深入地学习。由于满怀兴趣学习的过程学生自然会乐此不疲,往往学习的效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学习的效果好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会被极大地调动,同时树立较强的自信心,并会投入更多的时间来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学科。结果使自己感兴趣的学科成绩不断提高,成为自己的优势学科。

【关键词】论语培养;学生乐观精神;精神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3 【文献标识码】A

《论语·先进》记载:(点)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yu),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这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在暮春时节出游时,与子路、曾晳(点)、冉有、公西华一起探讨人生志向时,曾点的回答。他说喜欢在天气暖和的春天,有五六位大人,六七个少年一起到沂河里去游泳。游泳后,在求雨的土台子上跳舞,然后一路上唱着歌回去。而孔子的其他三个弟子讲述的都是自己关于军事、政治、外交等治国的大事的志向。孔子特别欣赏曾点的想法,认为他具有乐观自得的精神。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在教育中十分注重志趣的培养和乐观主义的精神。

孔子作为教育家如此重视学生的乐观积极的学习态度,说明他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对于学习者而言,奋发好学的精神是学习的重要条件。但是现在,通过我们调研发现,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语文课变成了学生们不喜欢的、枯燥无味的课程。本文就此做出两点分析。

首先是我们教学的主导思想存在问题,我们教师常常身不由己的讲得很多,把学生们放在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位置上。有时候,整整一节课老师对学生的要求就是严格遵守课题纪律,一言不发的听老师讲。课后作业更是课文背诵多,抄写多,默写多,这样一来,学生的考试成绩可能上去了,但学习的兴趣是否得到了培养,学习的能力是否上去了呢?回答是否定的。而孔子所大力倡导的那种奋发乐观好学的精神更是无从谈起!不论是备课、教学、复习过程, 学生才是主要的,学生应该是我们教学环节最重要的因素。只有了解学生已经积累了哪些知识,学生更倾向于怎样的学习方法,他们的不断发展的时代观念,时代精神,才能去创造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模式,才能建立“老师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学生才是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当我们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时候,语文就有趣了。

其次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有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少考虑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很少创造机会,让学生合作学习。只有把学生纳入整个课堂活动中来,让学生们在课堂中占主导位置,他们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感受愉快同时取得较显著的进步。就拿《皇帝的新装》为例:这篇课文中情节比较生动,人物也比较丰富,而且人物性格也很鲜明。很适合课本剧教学方式。因此,我们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们小组内自由讨论剧情的发展。教师指导学生们先表演课本内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自然会投入自己的感情,掌握了文章的剧情发展后,学生就会顺着思路往下想,骗子们骗得了钱后会怎样嘲笑满朝文武大臣以及皇帝,他们的语言神态甚至会有创造性的表演。剧情表演完后让学生们进入讨论阶段,讨论过程中如果能引导学生加入以前的知识与生活经验,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经历“自由的言说”,自主的表达自己观点,这时的文学阅读就是融入学课本剧教学方式上主体和个性见解的过程,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去把握课文。像这样,如果我们真正地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充分的体验合作学习。学生如果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快乐,才能进一步得到创造性的发展。整个课堂的气氛可能比较自由松散一些,但这种松散实际上是形散而神不散,学生们的注意力都在课堂中。教师有时候会担心教学进度问题,但如此形式活泼的课堂,学生学习过的内容肯定会深深印在脑海中,学习的效果自然就会好许多。学习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就培养起来了。

当然,学生对所学科目是否有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老师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老师课讲得精彩,讲解的条理清晰,讲话的节奏徐缓适度,讲课的情绪高昂;或在学习过程中被老师关注,表扬、鼓励都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当然,学科本身的吸引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学科内容恰好是学生满怀好奇,希望深入了解的知识,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这一学科的学习中去。语文学习尤其如此,逐步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帮助很大。因此坚持阅读就会逐渐产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等。由于这种原因学生带着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中去,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会变成一个愉快的过程,因为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的过程也就不那么容易产生疲惫了。所以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以“学”为核心一改往日以“教”为核心的做法。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引导学生从以上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着力发现学生的优点哪怕是小小的优点也及时鼓励,首先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到极大的兴趣,教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由学生在探讨中掌握我们的教学目标,最终达到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们成长的过程。由于学习是怀着这样的愉快心情,学生的成长也就是快乐的过程,孔子所说的那种怡然自得的乐观主义精神也就潜移默化的形成了,进而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自信心也会得到树立。所谓教书育人的初衷也就能实现。唯有如此,才能让知识恰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灵。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论语
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
如何读懂《论语》?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点点读《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