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运用

2015-12-21曾香莲

成长·读写月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数字故事品德与社会运用

曾香莲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日渐突出。数字故事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具体表现,以其自身直观、趣味性等特点,一经推广,便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喜爱。而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教学结构的一部分,将二者有机整合,能够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且增强教学有效性。本文将对数字故事概念、特点等入手,初步了解数字故事后,探讨其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数字故事;小学;品德与社会;运用

新时代下,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在实现教育“教书”目标的同时,落实“育人”的艰巨任务。然而传统教学理念、方式的应用,促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效果不尽人意。而数字故事作为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产物,能够增强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与其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将其引入到具体教学中势在必行。

一、数字故事概念

所谓数字故事,是指将文字、图片等多种媒体元素有机整合到一起,彰显故事中人物个性,同时突出事件发展主题的一种可视化故事的过程[1]。数字故事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取代传统、单一的讲故事方式,强化学生对故事的印象,最终影响学生的行为。

数字故事在具体应用中,具有趣味性、多感知性等特点,是切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特别是对比较传统讲故事方式后,能够促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主人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在内心中产生共鸣。加之数字故事自身具有的教育性特点,与品德与社会课程相一致,学生除了观看故事,在此过程中与教师交流,能够真正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因此将其引入到教学实践中十分可行。

二、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应用对策

(一)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加强对学生的关注

数字故事的应用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明确认识到将数字故事引入到品德教学中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注重对信息技术、品德教学内容的分析,找到二者的契合点,提高数字故事应用效果。同时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关注,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兴趣点、爱好等,如小学生好奇心较强,对新鲜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为数字故事的制作提供参考,吸引更多学生注意力,为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二)坚持合理原则,精心设计数字故事

数字故事的设计不仅要按照新课改要求,还需要参考品德与社会教学特点进行。对此教师要坚持合理原则,精心设计数字故事,如贴近生活原则,在故事选择时,挑选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历过的事情,能够引导学生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实现对学生情感、态度的教育[2]。如针对《生活中的安全》这一节内容,可以选择小朋友独自一人在家,遇到陌生人敲门,如何应对这一故事设计数字故事。由于该故事具有生活化特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能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与教师共同探讨遇到此种情况应该如何应对,最终教会学生要学会求助,而非独自面对。

(三)创建教学情境,融合合作学习方式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利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保护自己,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缺乏自主性,因此教师要利用数字故事,创设相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配合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逐渐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等综合能力。如在《珍惜劳动成果》教学中,由于课前笔者了解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些浪费粮食问题,所以在课堂上创建情境,并设计了一个故事:一位学生面对一盒中餐很为难,让大家争辩要不要吃完这盒饭[3]。此时,学生们各抒己见,笔者抓住时机,让学生进行讨论,很多学生经历过此事,最后将真实的想法分享给大家。通过教学情境的引导与合作学习的配合,学生们能够在数字故事当中真正领悟到珍惜劳动成果的重要意义,并在日后生活中,改正自己的不良习惯。

(四)重视对课堂教学的总结,渗透美育教育

不同于数学、语文等课程,品德与社会教学中迫切要求课堂教学总结,通过归纳与总结,能够深化学生对整节课知识的认识,更好地内化知识。如在学习《劳动与幸福》过程中,观看《一条路、两个人、二十年》这一视频后,学生们了解了各行各业劳动者做出的巨大贡献,并陷入到思考当中。最后在课堂即将结束时,教师对整节课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从身边做起,树立为人着想的精神。同时该环节还可以渗透美育教育,促使学生能够在内心中真正感受到自己处于幸福的生活中,并在内心中产生共鸣,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敬之情。

(五)加强课外拓展,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数字故事作为教育教学信息化、现代化的具体表现,其不仅仅限于课堂内,还能够延伸至课堂外,在生活中给予学生更多帮助。在学习《劳动与幸福》后,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让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收集劳动者辛勤工作的故事,可以采取照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记录,丰富学生的真实体验,进一步引导学生去体会劳动者的辛苦,在此基础上,学生们能够认识到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并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从而更好地完成品德与社会教学目标。

三、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提高品德教学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等方面占据至关重要的位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认识到数字故事实施的必要性,并立足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加强对信息技术操作的学习,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数字故事,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配合合作学习方式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虎林.链接本土资源 激活品德课堂——《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本土实例”撷取的策略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02):63-65.

[2]张淑萍,范国睿.以数字故事促进学生21世纪技能发展——基于对芬兰“数字故事”研究的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5,(06):53-61.

猜你喜欢

数字故事品德与社会运用
数字故事在思想品德课堂中的运用
浅析数字故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议数字化故事叙述在初中英语口语中教学的可行性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