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喜欢粉引陶器

2015-12-21米力

女友·家园 2016年1期
关键词:杂货选品白瓷

从细微处发现生活的美学、人文与文化,寻找视觉的惊奇与心灵的触动。

在我刚迷上器物的时候其实我是分不出什么是粉引陶器,什么是瓷器的。在我们平日生活中,大部分量产型的器物几乎都是瓷器,因瓷器密度高且容易清洗,器物上的华丽彩绘也受到了普罗大众的喜爱,瓷器逐渐取代了陶器,成为了消费市场的主流。白色瓷器总有一种生冷的距离感,不像粉引陶器那般的温润,这也是工艺创作者喜欢选择粉引陶器的原因。

在日本,因为个人工坊制作生活陶器逐渐普及,人们对生活器物有着追求独特性的要求。因此,有着各种技法和样貌的陶器成为了许多人的首选,并且,与陶器有关的杂志和专业书籍也层出不穷。生活杂货连锁店,有着个人风格的选品店,陶瓷文化的产地窑场,都成为了许多热爱陶器的人的旅行重要目的地。而在这些有关陶器的场所里,有专以白色粉引陶器为选品的专门店,如京都的Kitone。虽隐身在巷子里,但知道门路的找货人,都知晓它们家的选品功力,是当代一线粉引派手工大师重要的展览店铺。

究竟什么是“粉引”?“粉引”和白瓷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其实,如果要追溯历史,“粉引”是民间用不起白瓷土的器物折衷而成的“伪装技法”。白瓷在当时仍然是权贵和官窑的首选制品,“粉引”则是在坊间使用的民生用品。所以,粉引陶器其实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技法。日本的陶器和瓷器的烧制技法是早期从朝鲜半岛传入的。中国宋明时代宫廷用的轻薄方正瓷器当时是最好的器物典范,但因为中国传来的御用品数量很少,日本陶工为了想办法做出接近当时的高级品白瓷,于是将原本是褐色或黑色的陶土表面覆盖上了厚厚一层铁粉含量少的白泥釉后烧制,而后,具有日本特色的白色器具就此诞生。由于这一技法因着不同产区的白泥成分和制陶黏土颜色不同,因此衍生了许多各具风格的作品,许多匠人甚至以“粉引”技法为一生创作的题材,不断地精进技术和器物的形状。

“粉引”的另一个名字为“粉吹”,就像是将白色粉末吹覆在器具表面上而得名。正统的“粉引”器物表面上会留有一些小小的褶皱,或是质地上带有一点黄色的“黄粉引”,这些独特的手法都能使器物更有质感。益子烧作家佐藤敬就是以制作黄粉引而出名的。

粉引器物之所以迷人就在其隐约的变化,上了“妆”的陶器在进行高温烧制后,原本底土的铁质或泥土颗粒会隐隐约约地浮现出来,朴素温暖的感觉令人着迷。素色的器物最能凸显食物本身,而白色粉引有种优雅淡然的器物表情,像是一场电影的美术设计般。那若有似无的背景就是细节,不仅能烘托主角,眼神不经意地移往配角,同样也能感受到其底蕴。“粉引”也是如此,用它来盛装食物的独特美感,是我的最爱。

配图中的粉引多来自会津本乡烧,透过匠人的切、刨技法制作出切面与条纹,将单一的白色创造出了阴影和质感,更通过自家调和出的泥土比例,让器物隐约中显现出微黄或偏青,抑或是透着微黑或偏赭的色泽,各有韵味。也许你也可以尝试一下粉引的器物,相信你也会很快爱上它的。

作者简介

米力:天生的玩家,后天的杂货创作家,现任台湾某知名礼品公司创意总监。以优雅的插画、简洁的文字创作出充满幸福疗愈感的作品而广受欢迎。出版有《米力的杂货风味屋》《米力生活札记》等多部作品。

猜你喜欢

杂货选品白瓷
Classified TrainingⅡ分类训练二
学会这些直播带货的选品方式
德化白瓷雕塑作品选
跨境电子商务出口贸易中选品的思路及技巧
王兴虎陶瓷艺术作品选
选品定位的“四大策略”
天生爱杂货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喵星人,出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