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依芳:对精品的追求从未停止
2015-12-21
文| 本刊记者 余 迪
赵依芳:对精品的追求从未停止
文| 本刊记者 余 迪
提及华策影视就不免想到华策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影视圈的巾帼英雄——赵依芳。赵依芳可能不像马云那样被热议,但她率领的华策影视出品的影视剧,却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潮
2015年5月14日下午,在中宣部召开的全国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上,光明日报发布了第七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华策影视凭借2014年度出色的业绩以及综合性娱乐传媒集团升级的亮眼表现,第二次蝉联此项国家文化产业领域最体现企业综合实力、社会责任最高奖项,也是为数不多的连续两届入围的民营企业之一。提及华策影视就不免想到华策的创始人,被誉为中国影视圈的巾帼英雄——赵依芳。赵依芳可能不像马云那样被热议,但她率领的华策影视出品的影视剧,却引发了一轮又一轮的热潮:《重返20岁》、《小时代》、《天龙八部》、《何以笙箫默(钟汉良版)》……
从20年前在杭州市用一个宾馆的两个标准间作为第一个办公室,到如今成为国内第二家上市的民营影视公司,赵依芳用一部部精品电视剧打造了华策品牌,包括《倾城之恋》、《中国往事》、《夫妻一场》、《流星蝴蝶剑》等,涉及古装、现代、偶像等多种题材,多部作品荣获金鹰奖、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其中《中国往事》在韩国首尔国际电视节上荣获最高电视剧大奖,这也是中国电视剧首次获得此奖项。
将小作坊打造成电视剧第一股
赵依芳是浙江东阳人,1959年出生,毕业于浙江传媒学院,曾在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研究生课程班进修。下海前的赵依芳已官至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这个恢复高考后第一届浙江传媒学院的新闻系毕业生,主动打破铁饭碗。“在体制内做事情,有点觉得手脚被束缚了。我的性格比较直接,既然到了杭州要自己做事,我就想着做一些和自己本行业相关的,平台更大,舞台也会更大。”赵依芳说。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赵依芳收拾了几件换洗衣裳便来到杭州,创办影视公司。那时,在影视业较发达的北京、广东、浙江等地的电视台周边,已经潜伏了一批专为电视台制作节目的民营影视公司。因为电视剧投资相对较大,制作和回收周期又比较长,电视台将其交给专业的制作单位去拍,可以大大降低电视台的成本和支出,而且电视剧的审查和管理也相对容易。
赵依芳虽然已不再是东阳市广电局副局长,但她在任期间日积月累的人脉等各种资源还在。“原来的同事、朋友也都还在原来的岗位上工作,所以很多政策法规何时制定、出台什么文件,我比其他人更敏锐。”
就这样,赵依芳在商海与体制之间,找到了一个契合点。1995年,一部投资几百万的14集电视剧《子夜》,在位于浙江电视台西边一条小巷子里名为“华新影视”的“小作坊”中破壳而出。这是赵依芳筹拍的第一部电视剧。到了1997年,华新影视改制,明确了浙江广厦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资股东的产权,开始自主经营。在与广厦连续合作了约5年时间后,2002年9月,赵依芳以1080万元拿回了广厦保有的华新影视的全部股权。2009年4月,华策影视变更为股份制有限公司,并投资控股浙江金球影业有限公司、浙江金溪影视有限公司、杭州大策广告有限公司。
赵依芳回忆:“当时我们就是个小作坊,在电视台旁边租了个办公室,也就几个人吧,我们投拍了程蔚东改编的《子夜》,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最多只能算是个短剧,但当时一致叫好,这就是第一桶金,这个金不只是说赚到了钱,而是投了一部好剧,证明了我们的眼光。后来又做了《绍兴师爷》,还向海外发行,这就是我们的起步。”
2010年10月26日,华策影视于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挂牌上市,成为华谊兄弟之后第二家登陆A股市场的影视公司,获称“电视剧第一股”。上市后,公司业务主力仍然放在电视剧上,据赵依芳介绍:2012年公司共有12部525集电视剧取得发行许可证,规模稳中有升,2007年~2012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速达到66.9%和56.7%。但她并未满足于眼前的成就,而是将目标放到了更加广阔的电影舞台上,除在2012年试水谍战大片《听风者》、2013小清新之作《分手合约》斩获不俗票房外,电视剧出品女王开始发力电影,2014年的《小时代3》更是斩获5亿多的票房。
热爱影视业的赵依芳20年前毅然抛弃“铁饭碗”下海创办影视公司,乘着中国电视界改革的东风,利用民营企业体制灵活的优势,找准市场需求,准确定位电视剧题材,坚持“策划一批、投拍及外购一批、发行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式发展策略,形成完善的产品梯队,实现了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
华策上市后,赵依芳说:“没想到会发展到今天这一步。当时就是喜欢这一行,如果纯为了赚钱,早就改行了。”足见一个影视人对梦想的执著追求。靠着“内容为王”的定位和打造精品剧的意识,赵依芳20年披荆斩棘,在影视界杀出一条光明之路。当华策上市后旗下编剧邹静之、刘恒身价达千万元的消息传出时,这个民营影视公司也向外界证实了其对剧本、编剧的重视程度之高。因为赵依芳明白,拥有好编剧,就拥有一切。就凭这点,华策的未来值得期待。
作为国内顶级影视制作公司之一,华策是最早与韩国合作的国内影视公司
做一个文化传播人
华策影视要走向国际,赵依芳首选的第一站就是韩国。其实我们都知道,近几年韩国文化娱乐产业发展迅猛,以电影、电视剧、音乐、游戏等产品为主的内容产品,向周边国家的出口额不断增加,以韩国文化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剧产品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好评。赵依芳认为韩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浪漫、唯美和暴力美学享誉世界,而中韩合拍电影既能发扬韩国电影的独特魅力又能恰到好处地适应中国观众需求。相较于好莱坞,与中国影视文化融合得最好的是韩国,中西毕竟存在一些文化差异,然而亚洲文化是可以互相吸收营养,互补双赢的。
在谈及为什么与韩国合作时,赵依芳是这么说的:“中韩影视剧纯粹你卖我买的模式早已过时,当下双方应共同创造优秀的内容产品才能将价值最大化。中韩双方理应用更高制作水准来共同打造亚洲概念的故事,使其具有世界意义的传播价值。比如可以合拍一些大历史剧,剧中的历史故事与人物是双方都熟悉的,这就是为什么《卫子夫》在国外受到好评的原因,而中国人至今都念念不忘的《大长今》,如果可以是个与中国历史关系更密切的故事,其价值会更高。”
作为国内顶级影视制作公司之一,华策是最早与韩国合作的国内影视公司,在其早期拍摄的《新醉打金枝》中,“升平公主”扮演者就是蔡琳,华策去年推出的《天龙八部》中“段誉”的扮演者就是韩星金起范。如今,华策已不局限于单纯与演员合作。去年年底,华策影视获得韩国Next Entertainment World电影公司15%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这也是中国资本在韩国影视行业最大一笔投资。如今,华策旗下克顿传媒出品的《何以笙箫默》也打入了韩国MBC。
其实中国的时装剧打入韩国市场难度很大,但这次《何以笙箫默》已经登陆韩国MBC电视台,这不得不说这是国产剧远销国外的一大进步。究其原因,内容仍旧是核心竞争力。《何以笙箫默》进入韩国市场和它在国内热播的原因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这部剧制作精良,视角新颖,叙事独特,故事唯美。其“不愿将就”的情感核心和“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爱情观得到了韩国观众的肯定。正如同赵依芳所说的,希望通过影视剧在海外的传播,将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和当代国人的精神面貌传递至包括韩国在内的世界各地。作为拥有国内电视剧第一股的赵依芳笑言:“过去十年韩国偶像剧陆续进入中国,让观众认识了裴勇俊、宋承宪。相信未来在韩国,观众也会认识更多的像钟汉良这样的帅哥、暖男。”
关注年轻人
2015年被业内誉为大IP元年(意为知识产权,大IP指的是那些已经在网络上走红的优质内容),各大影视公司的优质资源都集中到开发大IP上。
日前,华策影视也陆续公布了一系列围绕超级IP的大动作,其中包括携手麦家的抗日谍战剧《刀尖》、改编自漫画家夏达的漫画作品的电视剧《长歌公主》、由杨幂和黄轩主演的电视剧《翻译官》、改编自月关的架空历史长篇小说的电视剧《锦衣夜行》等等。
这些超级IP作品的受众,主要是95后。今年5月28日,华策影视集团总裁赵依芳在西溪文化创意产业园接受了记者采访,“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要和年轻人对接,影视业、文化产业是首当其冲的。”
“我是1959年生的,但是我的工作必须面对95后。”在这个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赵依芳的思路异常清晰,目标也相当明确,“我们的主要受众就是95后,连90后都不能算。为什么?因为95后是真正伴着互联网出生的一代,是面向未来的一代。”
《小时代3》、《何以笙箫默》、《重返20岁》……这些获得市场充分肯定的作品背后,都有华策的身影,开发大IP,也是想稳住95后的市场。
一名50后,怎么就能精准掌握95后的流行呢?“近年来,我们一直在研究影视作品怎样适应85后、90后主流观众的话语体系,一抬头才发现,身边的创业小伙伴也越来越年轻了。”赵依芳说,华策做了一个统计,公司的85后员工数量已超过50%,不少90后制片人已经开始独当一面。
不过,做95后喜欢的题材,并不意味着一味迎合。相反,如何将主流价值观嵌入大IP作品中,并做到润物细无声,才是华策着重考虑的命题。
走进华策公司的大门,一面华策主题墙非常吸睛——“华流改变世界”、“华策创造未来”两句话,昭示着华策的企业文化。翻翻最近赵依芳在公开场合的发言,“理想”和“情怀”也是高频词。
在赵依芳眼中,身边的年轻人是比她那个年代更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有时还带点哲学家的气质,“我们影视圈要关注他们,倾听他们,也要从他们身上学到有价值的东西。”
从未停止的追求
华策影视1.8亿助郭敬明圆电影梦
今年4月24日~25日,华策影视集团召开二季度工作会议,适逢华策影视战略转型升级,打造国际一流综合传媒娱乐集团第二次创业起步的开局之时,集团总裁赵依芳一反以往对每个业务的点评总结,却在发言中敞开心扉,情真意切地讲述了她对华策使命的理解、对行业前瞻的认识、对华策人独有的感情、对文化理想的情怀,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期盼。
没有纵横捭阖,没有引经据典,但语重心长,感人肺腑,朴素的字句间饱含深情,平实的语言里闪耀智慧。华策要成为什么样的企业,华策是什么,华策要做什么?她坚持认为这些命题和思考,不仅是华策人在新历史时期奋斗时必须想清楚的方向,也是任何伟大企业要做百年事业的必然选择。
纵然时代转瞬万变,有一些精神是不变的。有人说,文化产业应把价值引导和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也有人说,文化理应纯粹,但纯粹在今天只是个理想。在赵依芳看来,两者并不矛盾:“20年多来,公司员工从创业初期的个位数到上市时的40人,再到今天的杭州、上海、北京3大平台联动运营,我们对文化的专注度一直没变、团队间协同沟通的态度一直没变,对精品的追求也从未停止。”
“这是影视行业的‘黄金时代’,华策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仅是想成为‘弄潮儿’,也不仅是为了获取一个好‘机位’,而是想扎根于此,成为百年企业,永远做一个文化的推动者,永远与观众在一起。”赵依芳说:“我们正在寻找优质合作伙伴,建立更大的资源共享平台,欢迎具有研发力、创新力、执行力的团队或个人加入,成为‘华策全球合伙人’。”
1992年以前,赵依芳的名片上打着“体制内”的标记——“记者”、“电视台台长”、“广电局副局长”;后来,“赵依芳”开始出现在电视剧的片尾字幕上——“出品人”、“总监制”。2010年10月12日,华策影视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也似乎正是从那一天起,赵依芳频频登台拿奖,屡屡宣布“大制作”、“大动作”。
赵依芳一直强调自己的身份是“文化工作痴迷者”。从当年的“小作坊”到如今办事处遍布全球,在制作、营销、投资等方面风生水起的“电视剧第一股”,“创新”二字始终被她视为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