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整体思维模式下的《黄帝内经》经典治则治法探析※

2015-12-21张立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5年17期
关键词:治则形神内经

张立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中医整体思维模式下的《黄帝内经》经典治则治法探析※

张立平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

文章以“气为一元”“形神一体”“取象运数”中医整体思维模式为切入点,对《黄帝内经》“因时制宜”“形神共调”及“五运六气胜复补泻”等经典治则治法的内在规律、认知特点和实践路径加以探析。

黄帝内经;治则治法;因时制宜;形神共调;运气治则

《黄帝内经》治则治法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散在各篇、有着或同或异的理论表述形式,但始终贯穿着中医整体思维方式和方法。王琦教授将中医的思维模式归结为“气为一元”“形神一体”“取象运数”,在《内经》中有着集中的体现,在治则治法层面则以“因时制宜”“形神共调”及“五运六气胜复补泻”等经典治则治法为代表。

1 “气为一元”整体思维下“因时制宜”治则治法

“气为一元”,以“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联系万物的媒介,以气化来认识宇宙自然万物之间的联系,是中国古代最为经典的哲学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哲学和包括中医学在内的古代科学理论思维的基调”[1]。由之产生的整体思维、取象思维等思维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了中医理论的确立。《内经》“因时制宜”理论,即是“气为一元”思维认知模式下确立的最为经典的理论。

1.1 “因时制宜”治则治法《内经》“因时制宜”理论内容要点有四:①“天人合一”的思想;②“生气通天”“藏气法时”的理论;③“时不可违”与“时必顺之”的原则;④在实践层面把握“天地阴阳,四时经纪”“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求其至”的原则和方法。这些经典思想观点和实践原则、方法,是中医“因时制宜”理论的滥觞。后世医家根据这些理论,提炼出了中医“因时制宜”的概念。

“因时制宜”可以运用在养生防病,及疾病的辨证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整个中医诊疗过程的各个阶段。然而,作为治疗思想、原则和方法的“因时制宜”是其核心内容。立足于此,可将“因时制宜”概念定义为:根据气化流行及受之影响的人体阴阳、脏腑、营卫气血盛衰的时间节律,养生、防病、治病的思想、原则和方法。

时,以四时为本,延申为岁月日刻之用,本质是气化流行。“因时制宜”是以“气为一元”认识论为基础的,“因时制宜”的本质是“因气制宜”。内容包括4个方面:①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包括四时逆从、时令疾病、四时五行逆顺;②循一日之气所在而调之:根据阴阳消长退、藏气主时、营卫气血流注而调治。③候月之虚盛而调气血:候时针刺而调气血。④五运六气辨治:参合五运六气气化规律,辨治疫病、感证及某些杂症。此类治则治法的要点在于“气宜”,知此便可以识时之义、达时之变,抓住用时之机。

1.2 “气为一元”的思想基础“气”作为天地万物资始之源,气的运动变化规律作为天地自然的法则,“气”作为沟通天地万物的介质,把“天”与“人”紧紧的联成了一个整体。《内经》秉持“气一元论”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生成之基源,是联系宇宙自然与生命的纽带。其以“气”为本源和媒介,以“时”为主线,将人与天连接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之身表里内外的结构和功能,皆与天地自然相副;人之生命活动规律,皆合乎天地之气的变化规律。这样,就构建了《内经》“天人合一”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在这一框架下,天即“天时”,起统摄作用;人是一个与之同气相通、同律相动的自然人,是天人关系中的从应者,更是天人和谐关系的维护者。人自觉地遵循自然气化的规律、主动地维护天人和谐关系的过程和方法,实际上就是“因时制宜”,也正是“气为一元”“天人合一”思想的落脚点。

1.3 “观物取象-气化为用-以时为正”的认知路径宇宙自然演化是以“时变”为背景,以“气化”为载体,以动态的“象变”为表现的过程:宇宙在时间中演化,天地在时间中象变,生命在时间中生长壮老已、生长化收藏。《内经》采用“观物取象”的方式,以气化为论,运用阴阳四时五行为理论工具,将自然现象、生命现象、疾病现象沟通起来。从空间维度,气化作为天人通应的媒介,将人与“天”这两个开放的系统联系起来。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化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将天象、气象、物象与人体变化的“象变”过程统一为一个步调,亦即“天人同律”。这是从现象层面把握天人关系的一种方法,特点就是偏重于从时间演变中来揭示部分(人)与整体(天)的关系。实际上,将万物与“我”一并纳入到宇宙顺时自然演化的过程当中,体现了“观物取象-气化为用-以时为正”的认知路径。在实践上,就有了“因时制宜”的原则和方法。

总之,《内经》“因时制宜”理论,以“气为一元”的整体观念为基础,以“观物取象-气化为用-以时为正”为认知路径,将生命融入于宇宙自然之流,为我们如何以整体眼光看待人,如何顺着自然时间之流探求生命的节律,以及怎样借助自然的力量益助人体生生之气以养生、防病与治病,指明了方向和开辟了路径。

2 “形神一体”整体思维下“形神共调”治则治法

形与神是人体生命的两大要素,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无论是养生、治病皆当遵循“形神共调”的原则和方法。

2.1 “形神共调”治则治法形神共养谨于修养,形与神俱,方是养生之本。《素问·宝命全形论》谓:“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古之善养生者,皆养其形而爱其神,追求“形神合一”。如《黄帝内经·素问》开篇就点名了“形神共调”在养生方面的重要性,指出“形与神俱”方能“尽终其天年”。在方法上主张内外同调,强调“爱精保神”:外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内则“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如此则形劳不倦、精神内守,邪不能害,故可以长久。另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了顺应四时发陈、蕃秀、容平、闭藏的阴阳消长之象,调摄形神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方法,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总之,不过劳其形、不妄役其神,养形不忘御神,是养生十分重要的法则。正如《古今医统大全·卷之九十九·总论养生篇》所说:“夫人只知养形,不知养神;不知爱神,只知爱身。殊不知形者,载神之车也,神去则人死,车散则马奔,自然之至理也。”

形神同治从疾病角度讲,人的形神之病,往往相互累及,有形病及神者,有神病累神者。形病及神者,以过用伤神、邪扰神及重病失神为常见;而神病及形者,则多是情、志、意不遂而病从内生。如《内经》“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贪,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以及五志七情与脏腑病形之间的相互性影响,即是很好的例证。此时,当形神同调,必得形气充实,神气应乎中,方为有效。另外,在针刺治疗形体之病时,《内经》强调了“治神”的重要性。在针刺之先,当察病人“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并“制其神,令气易行”;针刺时则观其神有余、不足以为刺:“神有余则泻其小络之血,出血勿之深斥;无中其大经,神气乃平。神不足者,视其虚络,按而致之,刺而利之,无出其血,无泄其气,以通其经,神气乃平”;神不足则“闭其神”“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是故谓:“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2.1 “形神一体”观人是形、神的统一体,“形与神俱”是生命的存在形式和基本特征。人之生,“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两精相合而成形,神气入舍而成人,即如《内经》所言“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血气已和,荣卫已通,五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人出生后,整个生命历程中都由形体官窍、骨骼肢节、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基本形质及其功能活动,以及神、魂、魄、意、志,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活动为支撑。人之形体与精神意识活动相互为用,不可分离。具体关系可归结为: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充;形以载神,神以宰形。是故,“形与神俱”为健康之本,为病则二者同调。

3 “取象运数”思维方法下的“五运六气胜复补泻”治则治法

“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源于《周易》象数思维模式,其方法是“从取象开始,观察天地万物,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成卦爻之象,并形成数学模型,然后再将此模型加以推广,此即运数。取象运数之目的在于阐释易理。[2]”其思维方式和方法,不但影响到中医对人体生命、疾病及诊治等的诸多方面的认识,且影响了一些中医经典理论的构建,如“中医学以象数构建中医理论,三阴三阳、五运六气、藏象、经络穴位、解剖生理等与象数皆有深刻联系”。[3]其中,尤以五运六气理论及其治则治法的构建与之关系最为密切。

3.1 “五运六气”治则治法中医五运六气与《周易》一样,惯常运用“象数”思维来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将五运之气的运动变化与人体的病理变化联系起来,以五运之郁为人体“五郁”立法,提出了“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的治则法,亦有“取象运数”之意:取五行自然之本象,顺其本性,解五郁之困;次则遵循阴阳四时五行之气,时必顺之。再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五运、六气的正味与补泻,并针五运六气胜复的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在泉与司天之气淫胜、司天在泉之气不足而邪气反胜、六气相互制胜为复的治疗立方大法。显而易见,其法非是临床经验归纳而来,而是“取象运数”推理而出。因在病机上有共通之处,皆可归结为五行生克制化、六气亢害承制失衡,胜复不相得所致。在治疗上,也就有相通的治则,如:药性上,以阴阳制约为法,采用寒热温凉正治;药味则“取其正味,制胜者,助不胜者,佐以所利,以平为期”的基本治则。亦遵守“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耎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等六气胜复的一般治疗方法。其次,才是根据淫胜邪气的不同特点及其所伤,参合为治。此类治则治法,是“取象运数”思维方法通过对运气规律的总结、推理后得出的,尽管运用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不可否认其实践价值。

3.2 《内经》“取象运数”思维方法《素问》“运气七篇”提出的五运六气理论,基于“天以六为节,地以五为制”的基本规律,以阴阳五行为说理工具,采用天干纪运(五运)、地支纪气(六气)的方法,推演天地气化及其对人体影响,集中体现了“取象运数”的思维方法。

五运六气审察的“象”,勾连了天、地、人与生命万物,包括外在可察的天象、气象(气候)、物象(物候)、病象(症候),以及内在可感知、意度的脉象、脏象。“数”,则是序数、气数,是对事物有序性、规定性的表述。其思维过程,包括“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与“取象比类/取象运数”三个不可分割的阶段,是中医“司外揣内”认识疾病,“法天之纪,用地之理”治疗疾病的一大路径。

[1]刘长林著.中国象科学观——易、道与兵、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689.

[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399.

[3]王琦.取象运数的象数观[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2):411.

ZHANG Liping
(Institute of Basic Theory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100700, China)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of TCM,which content"qi for monism""body-spirit syncretism""as take like thought and apply mathematics thought",aimed to explain the classical rule of"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nal conditions","regulate body and mind","treating principles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The content mainly focused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inherent law,cognitive features and practical path.

Huangdi Neijing;treating principles and therapeutic methods;treatment in accordance with seasonal conditions;regulate body and mind;treating principles of five evolutive phases and six climatic factors

10.3969/j.issn.1672-2779.2015.17.003

1672-2779(2015)-17-0006-03

:张文娟本文校对:张文娟

2015-08-2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N o.2011C B505401)

猜你喜欢

治则形神内经
形神兼备,聚焦小学数学公式定律教学策略
《内经》“脾(胃)-脑”神识系统的理论滥觞及内涵延伸
孔伯华治疗眩晕用药与治则的数据研究
形神之间 浅谈古代人物故事画的发展历程
意象、形神
治则在中医临床诊治中的作用
小儿湿疹的中医临床治则探微
《内经》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新解
关于《内经》“七损八益”研究的思考
从文论医评《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