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中枢性面瘫并闭目乏力的临床分析

2015-12-21陆耀军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闭目中枢性吸烟史

陆耀军 吴 涛

江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常熟 215500

脑梗死中枢性面瘫并闭目乏力的临床分析

陆耀军 吴 涛

江苏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 常熟 215500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中枢性面瘫并闭目乏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2011—2012年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442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研究,对各种数据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结果 与患者闭目乏力相关的因素为病灶位置,NHISS评分。结论 脑卒中责任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或靠近顶叶者易出现中枢性面瘫并闭眼乏力,且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严重。

脑梗死;中枢性面瘫;闭目乏力

急性脑血管疾病可致单侧皮质脑干束受损,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瘫,其支配面下部的肌肉(颊肌,口轮匝肌等)瘫痪,面上部肌肉正常[1]。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部分病人出现单侧中枢性面瘫同时,合并病灶对侧皱眉、皱纹和闭目乏力,目前其发病机制具体不详[2]。本研究通过2011-01—2012-12入住我科的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中枢性面瘫并闭目乏力患者的可能危险因素及发生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 本文以2011-01—2012-12入住我院神经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3d内)为筛选对象,其纳入标准:依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疾病诊断标准[3],合并中枢性面瘫患者,其中累及面上部肌肉(额肌、眼轮匝肌及皱眉肌)者,必须行头颅MRI检查。排除标准:影像学检查提示责任病灶位于脑干病变患者。

1.2 临床数据 本研究在患者入院治疗24h内收集各种临床资料包括:(1)年龄(>60岁),性别等一般情况;(2)一般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包括院外服用抗高血压药或入院测血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或舒张压高于90mmHg),吸烟史,糖尿病史;(3)根据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分为两类,即NIHSS评分<8或NIHSS评分≥8;(4)影像学检查提示责任病灶所在位置。

1.3 研究方法 中枢性面瘫患者共442例,按有无闭眼乏力症状分为2组,中枢性面瘫并闭目乏力组49例,不合并闭目乏力组393例,探讨各种因素[4]如年龄(>60岁)、性别、高血压、吸烟史、NIHSS评分、糖尿病史及病灶位置与闭眼乏力之间的关系。

1.4 统计学分析 对各种数据进行单因素Pearson卡方检验。统计学检验均用SPSS 17.0软件完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并中枢性面瘫者共442例,其中不合并闭目乏力组共393例,平均年龄(53.9±19.5)岁,其中年龄>60岁299例,女188例,有吸烟史185例,糖尿病244例,高血压史334例,NIHSS评分≥8分263例,责任病灶在右侧半球289例;脑梗死中枢性面瘫并闭目乏力者49例,其中年龄>60岁共31例,女27例,有吸烟史17例,糖尿病25例,高血压史39例,NIHSS评分≥8分40例,责任病灶在右侧半球者37例。通过单因素卡方检验,与患者闭目乏力相关的因素为病灶位置,NHISS评分,见表1。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发现,脑卒中中枢性面瘫患者可伴面上部肌肉的瘫痪,其发生率为8%,分析2组患者,发现一般危险因素(年龄、性别、高血压、吸烟史、NHISS评分、糖尿病史)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临床表现与脑桥的交叉瘫不同,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NIHSS评分偏高在伴闭目乏力组中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文就其发生的机制讨论如下:(1)通常面上部各肌受双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国外研究[5]发现约1/3单侧脑卒中患者可发生吞咽困难,考虑存在躯干咽喉肌肉以对侧优势支配为主,这种优势支配与利手无关[6],一旦其优势支配受损,可出现类似周围性面瘫表现。本研究结果发现大多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者其影像学检查提示责任病灶在右侧大脑,与以上研究相符。(2)在研究中发现病灶在右侧半球者易并发单纯左侧闭眼乏力,因右顶叶Brodmann分区中6区储存闭眼运动程序[7],一旦受损神经冲动不能传达右侧中央前回闭眼运动中枢,导致单侧左眼闭眼失用。(3)同时部分患者出现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不排除存在解剖结构异常可能。(4)本研究结果提示,伴有闭目乏力者NIHSS评分多高于对照组,考虑到中枢性面瘫伴闭目乏力者眼周区域多受损,若累及附近上肢及语言功能区,则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时NIHSS评分多高于正常。

本文结果证实,脑卒中责任病灶在右侧大脑半球或靠近顶叶者易出现中枢性面瘫并闭眼乏力,且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严重。

表1 脑梗死中枢性面瘫一般临床资料分析[n(%)]

[1]Nelson JR.Facial paralysis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origm[J].Otolaryngol Clin North Am,1974,7(2):411-424.

[2]林健雯,温红梅,杨智云,等.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闭幕乏力的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7,40(12):822-826.

[3]中华神经科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1379-1380.

[4]段春梅,邹飒枫.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93-95.

[5]Gordon C,Hewer RL,Wade DT.Dysphagisa in acute stroke[J].BrMed J(Clin Res Ed),1987,295(6595):411-414.

[6]Hamdy S,Aziz Q,Rothwell JG,et al.The cortieal topography of human swallowing musculature in health and disease[J].Nat Med,1996,2(11):1217-1224.

[7]杜志宏,王彤歌,陈卓铭.闭目失用症1例[J].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2005,26(7):888.

(收稿2014-05-25)

R743.33

A

1673-5110(2015)05-0080-01

猜你喜欢

闭目中枢性吸烟史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痛觉和感觉阈值的影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国产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中枢性性早熟的临床疗效评价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黄鹤楼
吸烟有害健康,二手烟危害子孙
饭后闭目静坐最养肝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警惕未成年人的中枢性性早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