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CysC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影响
2015-12-21朱敏真何锦照江震钦广东河源市人民医院河源517000
朱敏真 何锦照 江震钦广东河源市人民医院 河源 517000
血清CysC对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影响
朱敏真 何锦照 江震钦
广东河源市人民医院 河源 517000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03—2014-09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30例,均行头颅高分辨CT血管造影(CTA)、胱抑素C和常规生化检查。根据血管病变程度、部位及斑块性质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间血清CysC水平。根据血清CysC水平分为血清CysC正常组和高血清CysC组,将2组间颅内外动脉发生狭窄的例数进行比较。 结果 颅内外动脉狭窄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无颅内外动脉狭窄组(P<0.05);与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相比较,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Cys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CysC值显著升高(P<0.05)。与CysC正常组相比,高CysC组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为87.18%,较正常CysC组(57.14%)显著升高(P<0.05)。Logistis多元回归分析显示,CysC水平升高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血清CysC水平升高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胱抑素C;动脉粥样硬化;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是中老年人长期致残的主要原因[1]。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近期国外研究[2]发现血清胱抑素C(Cys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并可作为评价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价指标。目前国内的研究发现胱抑素C水平增高可能是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及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3]。但目前胱抑素C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采用高分辨CT血管造影(CTA)检测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狭窄程度,探讨血清CysC水平与缺血性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3-03—2014-09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130例,男78例,女52例,平均年龄(66.49±11.32)岁。其中合并高血压75例(57.69%),糖尿病62例(47.69%),吸烟78例(60.00%),饮酒79例(60.77%)。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2)年龄48~85岁;(3)所有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心肌梗死,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可能影响血清CysC水平的因素;(2)排除由于颅内感染、大动脉炎、夹层动脉瘤、心源性病变、肌纤维发育不良及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颅内外动脉狭窄。
1.2 血生化指标检测 入院后24h内采取空腹静脉血3~4mL,采血前禁食10~12h。采用美国强生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血糖。CysC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采用宁波美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试剂)测定血清CysC水平(正常值为≤1.09mg/L)。
1.3 血管造影检查 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CT扫描仪对所有患者的颅内外动脉进行检查,经三维重建技术处理,显示颅内外动脉情况。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试验(NASCET)方法 进行测量及分析颅内外动脉的狭窄程度,分4级:无狭窄、轻度狭窄(狭窄率<50%)、中度狭窄(狭窄率50%~70%)、重度狭窄(狭窄率>70%)及闭塞。根据图像显示粥样硬化斑块的CT值判定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软斑块(CT值<60Hu),纤维斑块(CT值为60~130Hu),钙化斑块(CT值>130Hu),同时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分者为混合斑块;根据斑块性质分为:无斑块、不稳定斑块(包括软斑块、混合斑块),稳定斑块(包括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若同一患者存在多处狭窄,分析时仅考虑狭窄最严重的部位。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相关的危险因素的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颅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一般资料和生化资料比较 与无动脉狭窄组比较,不同程度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血清CysC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吸烟、饮酒比例和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与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相比较,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Cys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颅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一般资料和血生化资料比较
2.2 不同狭窄部位患者血清CysC水平比较 根据动脉狭窄的部位分组,无动脉狭窄组血清CysC为(0.89±0.31)mg/L,颅内外有动脉狭窄组血清CysC为(1.34±0.39)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血清CysC水平分别为(1.17±0.37)mg/L、(1.21±0.32)mg/L,均低于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者(1.63 ±0.43)mg/L(P<0.05)。
2.3 不同斑块组血清CysC比较 根据CT值评价斑块性质并分组,与无斑块组(0.84±0.31)mg/L相比,稳定斑块(1.27±0.37)mg/L及不稳定斑块组(1.41±0.32)mg/L的血清CysC值显著升高(t=2.152,P=0.038;t=3.461,P=0.000),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2.4 不同血清CysC水平颅内外动脉发生狭窄的情况 根据血清CysC水平分为CysC正常组(≤1.09mg/L)和高CysC组(>1.09mg/L),其中CysC正常组颅内外动脉狭窄52例,高CysC组颅内外动脉狭窄34例,高CysC组患者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CysC是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0,OR=59.32),CysC升高的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病变的风险是无升高者的59.32倍。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病理基础,颅内外动脉的粥样硬化性病变的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造成颅内外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4]。CysC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由于胱抑素C的分泌及排泄不受外来因素影响,所以其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而可靠的内源性标记物,当血管壁损伤时血清CysC表达水平上调,血清CysC及其降解产物通过干预粒细胞的吞噬和趋化功能的方式参与炎症过程,最终诱发动脉粥样硬化[5]。近期研究发现CysC也可反映脑部微出血的严重程度[6-7],CysC升高者颅内常伴有更多的亚临床腔隙性脑梗死灶和更为严重的脑白质疏松,而后两者是脑小血管病最常见的影像学标志[89],因此目前很多学者认为CysC与脑血管病事件之间存在独立相关性。不仅如此,CysC水平还能独立预测缺血性脑卒中的梗死面积和出血性脑卒中的出血量[10]。目前,对于CysC与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较多[11],而其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研究相对较少。
本研究发现,与无动脉狭窄组比较,不同程度颅内外动脉狭窄组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比例、血清CysC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目前国内的一项研究结果一致[12]。另外,与重度狭窄及闭塞组相比,轻度狭窄组及中度狭窄组CysC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我们推断随着病变严重程度的加重,血清CysC水平会升高,因此血清CysC水平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严重程度。另外,根据动脉狭窄的部位分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及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血清CysC水平,均低于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CT值评价斑块性质并分组,结果发现与无斑块组相比,稳定斑块及不稳定斑块组的血清CysC值显著升高。这些结果均证明血清CysC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动脉狭窄越严重,狭窄部位越多,斑块越不稳定,血清CysC水平越高。本研究结果发现轻度狭窄组与中度狭窄组血清CysC水平无显著差异,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间血清Cys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分析可能是由于本研究样本量较小造成,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加大样本量进行进一步分析。综上所述,血清CysC水平升高患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危险因素。
[1]段春梅,邹飒枫.脑梗死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3):93-95.
[2]Doganer YC,Aydogan U,Aydogdu A,et al.Relationship of cystatin C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and its severity[J].Coron Artery Dis,2013,24(2):119-126.
[3]巴庆华,韩卓娅,冯树涛,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TOAST分型的关系[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17-19.
[4]周旭东,曲双双,苏缪管,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关系[J].现代实用医学,2013,25(2):192-193.
[5]袁丹丹,关立克.胱抑素C与动脉粥样硬化[J].吉林医学,2011,32(36):7 815-7 817.
[6]Oh MY,Lee H,Kim JS,et al.Cystatin C,a novel indicator of renal function,reflects severity of cerebral microbleeds[J].BMC Neurol,2014,14:127.
[7]Hojs FT,Penko M,Hojs R.Cystatin C,creatinine,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stroke patients[J].Ren Fail,2014,36(1):81-86.
[8]Zhang JB,Ju XH,Wang J,et al.Serum cystatin C and cerebral microbleed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stroke[J].J Clin Neurosci,2014,21(2):268-273.
[9]Mitaki S,Nagai A,Sheikh AM,et al.Contribution of cystatin C gene polymorphisms to cerebral white matter lesions[J].Cerebrovasc Dis,2011,32(5):489-496.
[10]Xiao D,Liu H,Zhang H,et al.Impact of cystatin C levels on infarct size and hemorrhage volume in acute cerebral stroke [J].J Neurol,2012,259(10):2 053-2 059.
[11]杨松,蒋颖,吴坚.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胱抑素C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0):1 021-1 023.
[12]汪冰,傅佳.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相关性[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4):512-515.
(收稿2014-05-11)
R743.1
A
1673-5110(2015)02-005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