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2015-12-21高峰
高峰
摘 要: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助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而特殊的使命。行业特色型高校不仅具备一般高校文化的基本特征,还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内涵和优势。提升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文化软实力,要在实现与行业文化的交融对接中,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和传播大学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协同创新,引领和推动行业发展,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出新贡献。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高校; 文化; 软实力
DOI:10.15938/j.cnki.iper.2015.05.032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5)05-0119-03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文化表面上似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重要力量。这种力量,既包含文化的价值与内涵,也包括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感召力、推动力以及引领力等,体现的是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高等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具有突出位置。行业特色型高校作为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大学形态,不仅具备普通高校文化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与行业文化相契合、相交融的独特文化内涵与优势,在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和特殊使命。
一、对接行业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创造立足于行业发展前沿的文化成果
行业特色型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显著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是推动所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基本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它的文化内涵与一般类型高校有着明显区别。它与普通大学相比,更贴近行业、更贴近市场,这种与所在行业发展的密切相关度和明确指向性,决定了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除具备一般高校文化的基本特征外,还要根植于行业文化的沃土,在继承学校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与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与行业文化发展相交融,在服务行业发展的使命中解决好与行业文化的碰撞产生的共生效应,实现高校文化与行业文化的快速对接,形成既体现行业特色,又彰显大学气质与品格的文化。
1.与学校办学传统和发展定位相契合
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的最大优势,就是在长期服务于行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行业口碑,这是最容易挖掘特色的方面,也是学校文化成长的“根基”和“主脉”。[2]哈尔滨工程大学前身是赫赫有名的“哈军工”,几十年来,学校始终坚守以忠诚为核心的哈军工文化,即使历经分建、改建以及海军装备不足、船舶行业不景气等历史时期,依然忠诚坚守服务祖国需要、服务行业需求,哈军工文化成为学校文化传承发展的基因,逐渐形成这所高校既体现行业特色、又彰显办学传统、发展定位与独特气质的文化,为打造文化软实力、推动学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2.与国家战略需求和服务行业发展的使命相适应
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发展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建设的导向。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战略需求,行业特色型高校更是如此。[3]面对建设造船强国的新期待,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以及核电事业的新发展,哈尔滨工程大学始终坚持以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需求为文化建设导向,将为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培养“可靠顶用”的行业精英人才作为文化育人目标,逐渐形成了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统一、相契合,与主要服务面向相承接、相呼应的一系列船海核特色鲜明的理念标识、文化景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和文化赛事,为不断拓展船海特色文化的实践领域和内涵深度指明了方向,打造了“三海一核”品牌形象,获得了行业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3.与行业深厚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相对接、相交融
行业背景是行业特色型高校最明显的优势。行业文化是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个性和特色文化的重要源泉。[4]行业特色型高校因行业而发端、壮大,在以所在行业为服务面向,为行业发展做出独特贡献的同时,也将行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等深深融入到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发展中,推动了行业特色型高校自身文化的积淀与文化品格、气质、特色的形成。从哈军工到哈船院,再到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校在服从服务于行业使命的求索中,吸收、借鉴船海核行业的优秀文化,为学校文化发展赋予了为船、为海、为国防的浓重色彩,这种丰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资源、文化特色,又使学校站在文化传承创新的制高点上,在融通行业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造立足于行业发展前沿的文化成果。
二、突出行业特色,打造大学文化品牌,推动形成独特的文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特色是品牌的精髓,品牌是提升的关键。提升行业特色型高校的文化软实力,就必须突出行业特色,通过积极培育高校文化价值观,构建特色文化育人环境,打造以学术文化创新为重点的特色品牌等,着力增强高校文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提升行业特色型高校文化的育人能力,推动形成不可替代的文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1.培育高校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内生动力
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部分,文化软实力内涵中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5]行业特色型高校只有在履行服务行业使命的进程中注重总结、凝练、培育特有的文化价值观,并将其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办学全过程,成为广大师生广泛认同、普遍接受并自觉遵循和积极践行的校园价值准则,才能增强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6]哈尔滨工程大学在继承弘扬哈军工优良传统基础上,凝炼形成了“以‘忠诚为灵魂、以‘工学为境界、以‘海防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价值观,这一文化价值观在充分对接行业文化的同时,与学校的使命定位、办学特色相统一,与学校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的需要相契合,逐渐成为引领学校发展转型升级,激励广大师生矢志不渝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的清晰而自觉的行动指南。
2.建设特色文化载体,营造特色文化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载体,这不仅是承载高校校园文化价值观的需要,也是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行业特色型高校只有在充分挖掘和整合大学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上,积极探索融通行业优秀文化、体现学校特色文化的载体,才能为增强大学文化的软实力提供重要保障和依托。哈尔滨工程大学近年来建设了贯穿和承载校园文化价值观的“哈军工文化园”,现已形成历史景观区、文化景观区、船海特色区和哈军工纪念馆的“三区一馆”格局。以“哈军工文化园”为载体,系统构建育人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学术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搭建了行业特色教育与军工历史文化教育的有效平台,也为广大师生服务行业需求,追逐海洋强国梦想营造了浓厚氛围。
3.加强学术文化的养成与培育,打造以学术文化创新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品牌
学术文化在大学文化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增强大学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行业特色型高校拥有独具特色的学科优势,并以行业应用贯穿其中,体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集中体现了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依托特色学科优势,着力打造以学术文化创新为重点的特色文化品牌,才能使大学文化在传承创新中,产生蓄积深厚的文化自动力,不断提升大学文化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哈尔滨工程大学多年来始终坚持哈军工船海核学科的学术积淀与学术传统,以船海核领域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服务面向作为学术研究的成长点,产生了一批站在高端领域和前沿的学术成果。树立了为船、为海、为国防服务的学术追求,打造了“三海一核”特色学术文化品牌,形成了不可替代的学术竞争力[7]。
三、传播文化品牌、加强协同创新,提升文化的品牌传播力和行业引领力
品牌需要传播,文化价值需要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得到发挥和实现。行业特色型高校不仅要主动传播特色文化品牌,还要把品牌的价值内涵传递给服务面向和社会公众,稳步提升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为提升文化软实力提供重要支撑,为引领行业文化创新发展做出独有贡献。
1.注重文化品牌设计,增强大学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
增强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力,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因素。行业特色型高校应在把握文化传播规律前提下,充分整合各种传播途径,创新文化传播手段,促进文化传播力和软实力的提升。一是通过文化标识的传播,即通过完善具有学校文化特点的标识体系,推广使用学校形象识别标志、制作统一的校园文化产品等,促进校园文化向行业及社会公众传播。二是通过“用户”的传播,一方面指学生和家长因为对学校办学定位、特色等有感知和认同,自发对学校的文化传统、文化特色等进行传播;另一方面体现在政府、行业部门以及用人单位等对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认可与信赖。三是基于新闻媒体的传播,即运用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网络等传媒手段,主动传播大学文化品牌。四是通过文化旅游的传播,主要是指来校参观的文化旅游者,通过自身对学校文化的亲身感受和直观印象,实现对学校文化品牌和特色的有效推介与传播;五是基于大学国际化的传播,即通过大学国际化进程中校园文化间的交流与互访等,实现大学文化品牌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的传播。哈尔滨工程大学以“哈军工文化园”为载体,充分整合和利用各种传播手段,促进了哈军工文化和工程大学文化的传播,增强了文化的有效传播能力,提升了学校特色文化的行业美誉度和社会知名度、影响力。
2.注重文化整体品牌打造,增强大学文化的感召力、推动力
文化整体品牌的打造、整体传播能力的增强以及持续推动力的强化,是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重要体现。行业特色型高校应深度挖掘学校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在凝练、培育学术文化以及融通行业特色文化的过程中,着力打造文化的整体实力和品牌,为学校和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不竭的动力源泉。一是要注重加强历史文化的深度建设,通过深度挖掘历史传统、凝练培育大学精神等,使处于文化体系顶端的精神文化产生推动学校发展内在的自发的动力。二是要注重加强学术文化的纯度建设,通过强化制度执行、净化学术文化环境等,使学术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具体工作中,内化到师生个人成长与事业追求的具体行动中。三是要注重加强特色文化的广度建设,通过主动对接、融通行业文化,拓展学校特色文化内涵,推出具有大学特色的文化产品等,提高师生员工对特色文化的广泛认同,增强特色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哈尔滨工程大学注重大学文化整体品牌的打造,从加强历史文化的深度建设、学术文化的纯度建设、特色文化的广度建设三个方面,凝练和培育了源于军工历史、体现行业特色与大学品格的“红白蓝”文化:红色文化源于对军工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坚守;白色学术文化是对纯净学术环境、纯粹科学精神的追求;蓝色船海文化是学校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需求,服务船海核行业和领域发展的办学特色与优势的综合体现。通过对文化整体品牌的打造,使文化体系在学校服务于工业化、信息化、国防现代化过的过程中产生了蓄积深厚、持续强化的推动力,有力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3.加强文化协同创新,增强大学文化的引领力
行业特色型高校不仅以积淀的文化和精神熏陶、感染、教育学生,而且影响社会、引领行业的文化发展,不仅在与行业文化对接中产生文化共生力,而且在服务行业发展过程中引领、带动和提升所在行业的文化生产力。一是行业特色型高校在为行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的同时,将高校创造的优秀精神文化、学术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等融入行业文化,引领行业文化的发展;二是以培养社会精英方式培育行业人才,通过为行业培养输送“可靠顶用”人才这一直接现实的“媒介”,由毕业生将受所在高校熏陶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品格、道德伦理、行为方式等带入行业,无声浸润、渗透和影响行业文化的发展,引领行业和社会风尚;[8]三是紧密对接国家行业的需求,通过所在行业校校、校所、校企、校地等的合作,创建面向重大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模式等,促进高校与行业企业间文化的交流与探索,提高优秀文化的对接力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
[2][3] 刘志刚.行业型大学并不是天生就有特色[N].中国教育报,2011-01-17.
[4] 曹国永.坚持三个统一 推进行业特色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2(2):21.
[5] 崔延强,王玉鹏.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路径[N].光明日报,2012-12-17.
[6] 王永友.大学文化如何转型升级[N].中国教育报,2011-12-20.
[7] 魏 潾.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建设特色文化育人环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4):11.
[8] 宁 滨.提升行业大学文化软实力[N].光明日报,2013-4-10.
[责任编辑:庞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