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微课模型设计
——以天津大学为例

2015-12-20那一沙张凯晴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年6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微课素养

□那一沙 张凯晴 夏 军

[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高校网络媒介素养现状的调查研究及其微课模型设计
——以天津大学为例

□那一沙 张凯晴 夏 军

[天津大学 天津 300072]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越来越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高校学生是互联网应用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是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网络媒介素养对高校大学生是至关重要的。论文从分析自媒体时代媒体的变化和当代传播的特点入手,分析如今网络媒介素养的新内涵,并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给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的微课程结构,以促进网络媒介素养在高校的普及和推广。

网络媒介素养;调查;微课模型;高校

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应用最活跃的群体,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水平,也是社会发展前进的新生动力。就大学生群体而言,他们对网络媒介的需求较高,面临着从学校环境走向社会环境的挑战。应用网络频繁、网络学习需求丰富、社会参与度高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应用网络的典型特征,也使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与网络媒介素养的新内涵

(一)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新特点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如同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一样几近家喻户晓,我们的时代在经历了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变革后已经步入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下的信息传播呈现出了许多新的特点,首先,随着以社交为基础的综合类平台应用的普及,信息呈现出个性化、平民化和去中心化的特点。其次,信息呈现海量碎片化,我们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信息碎片化和大数据背景下,也为非正式学习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再次,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开放性逐渐深化,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壁垒降低,透明化升高。最后,整个网络传播推进着新的社会关联结构的形成,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开始在互联网上超越时空位置和文化背景进行着新的社会关系的编织,利用网络技术从事着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1]。这就要求公众不仅应具有满足个人需求的信息技能,更应该具有高素质的法律和道德修养,知晓互联网覆盖下的社会准则和规范,具备辩证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较强的社会参与能力。

(二)网络媒介素养的新内涵

在互联网技术和数字化科技高度发展的大环境下,网络媒介素养作为媒介素养的一部分,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迅速普及已经超越了技术创新,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网络媒介素养已不仅仅局限于是一种个人能力或个性化技能,它已经逐渐转向为一种基本的社会性技能。在自媒体时代下,结合网络媒介自身的特性和信息传播的新特征,网络媒介素养的内涵得到了扩充和深化。

首先,要对网络媒介有正确的认知。包括网络传播环境,网络传播的基本规律,网络媒介在民主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网络媒介的功能和作用等等。只有对网络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才能够实现对媒介的理性把控。

第二,具备一定水平的网络操作能力。包括对计算机、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各类应用软件的操作能力,能够利用网络快速高效的获取信息、有目的的获取信息、熟悉信息的获取渠道等等。

第三,理性判断和评估网络信息的能力。包括了解网络媒介的意识形态,能够在社会文化背景下理性的解读信息,判断对信息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对偏离轨道的信息采取相应的措施等等。辨别和评估信息的能力是建立在对网络媒介和传播规律充分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第四,理性应用网络媒介进行社会活动,能够与他人或其他团体合作进行社会参与的能力。包括熟练运用网络功能,如网上订票、网上交易、网上炒股等;通过网络理性参与社会讨论,进行自我表达;在网络中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Henry Jenkins就曾提出了分享文化(participatory culture)的概念,他指出分享文化是一种拥有相对低壁垒的文化。尤其是对艺术表达、公民参与、对作品的创作和分享的有力支持和许多形式的非正式学习。分享文化使媒介素养的重点由个人表达转向社会参与。他认为,新的媒介素养应该被视为一种社会技能,一种在更大的社交范围内交流的方式,不应只单纯被认为是一种进行自我表达的个性化技能[2]。

第五,基于网络的伦理价值塑造。包括明晰网络媒介的相关法律常识;在网络活动中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意识;明确自己在网络社群中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担负的社会责任;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能以文化的视角看待和解读网络媒介等等。

二、高校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方法与样本构成

本次调查于2014年3月进行,研究对象为天津大学大一至大四的在读学生。调查统一采取发放纸质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到有效问卷91份。

根据上述谈论的网络媒介素养包含内容,问卷设计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接触网络情况和动机,第二部分为对媒介的认知状况,第三部分为有效操作和理性应用网络,第四部分为网络信息辨别和评估能力,第五部分为网络媒介伦理价值,第六部分为个人信息。

根据问卷的调查数据显示,样本中女性47人,占样本总数的52%,男生44人,占样本总数的48%,该比例较为符合我校本科在校生的性别比例,理工科和文科的样本比例为64:27,年级构成中大一至大四比例为30:43:7:11。由于研究是基于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因此样本的选取偏向大一和大二的学生。

(二)调查结果

1.对网络媒介的认知状况

在对网络媒介的认知状况方面,体现出了用户需求呈现多样化,但网络媒介常识差,对本质认识模糊的情况。问卷结果显示,学生上网的需求十分多样,包括社交活动、学习查阅资料、玩游戏、购物、生活服务等。虽然大学生对网络有多样化的需求,但其对网络媒介的本质认识模糊。 此外,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网络媒介常识比较差。

2.有效操作和理性应用网络

(1)网络应用的种类涉及面广,但获取信息的能力却不高

大学生应用软件的种类十分广泛,如图1所示,大学生对题目中列出的所有类型软件均有涉及,大部分软件覆盖面达三分之二以上,说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资源获取与互联网息息相关,此外,金融理财类(8.79%)、编程开发类(10.99%)、视音频剪辑类(19.78%)等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软件类型也有部分涉及,可见部分大学生已经拥有了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

而大学生广泛应用互联网软件的现状与信息获取能力却呈现出不对称的现象。在是否能够有目的的上网的问题上,仅3.3%表示上网目的非常明确,达到预定目的后立即下线。在对网络资源搜索的调查上,仅有4.4%对所有要查找的信息均能明确知道查询渠道。

以上问题表明,大学生还没有具备较高的网络应用能力,应用网络没有明确目的,对各种类型信息的来源了解不够深入,较难做到快速高效的获取信息。

(2)网络活动只停留在个性化阶段,社会化关联、社会参与能力较弱

在网络服务的应用上偏重于个性化需求,如网上银行(82.42%)、网络购物(79.12%)的应用率最高,而社会化关联强的网络应用如网络销售(3.3%)、网上炒股(2.2%)几乎很少涉及。一方面,由于大学生的群体特性和上网需求主要偏重于学习、消费等,因此对销售和炒股的接触很少;另一方面,网络服务应用普遍偏低,也体现出了大学生在社会化关联方面的薄弱。

图1 平常会使用以下哪些软件

在参与网上社会热点话题或政治问题的讨论或评论的主要原因上,仅23.08%选择出于社会责任,希望唤醒更多人甚至政府的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一般。

以上问题表明,大学生虽然对网络的使用频次较高,使用软件类型多样,但只停留在个性化使用层次,尚未具备一定的熟练应用网络进行社会化活动的能力。同时虽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参与意识,但主要动机均集中在个人利益和个人表达,社会责任感还有待提高。

(3)具有一定的信息传播水平,传播原因更倾向于个人受益

图2 你转发或分享信息的原因通常是

在对转发或分享信息原因的调查中,如图2所示,认为是对自己非常有用或自己非常喜欢的内容(74.73%)是大学生转发和分享信息最主要的原因。虽然大学生在信息传播方面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水平,但学生传播信息的动机更倾向于个人受益,在网络社会中的分享精神和责任意识有限,还没能达到完全的理性传播信息的水平。

3.网络信息辨别和评估能力

(1)综合分析能力一般,停留在表层水平,对不良信息并无应对措施

在分辨网络信息的可信度方面,大学生表现出了较浅层的辨别能力,如图3所示,仅有35.16%选择对比多家媒体的报道,综合考量其真实性。学生对网络媒介信息的警惕性和批判意识还不强,对信息的分析能力只停留在对发布信息渠道的考量,甚至是对信息传播数量的多少上,这是非常浅层的综合分析能力。

图3 当不同媒体在对同一事件的报道上有细节或倾向上的冲突时,你经常如何判断?

当面对不良或不属实信息时,大学生的应对态度也十分保守。“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3],然而大学生处理不良信息的能力还很薄弱,大部分人面对不良或不属实信息时都采取保守态度,甚至还有继续传播的可能,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辨别和评估能力亟待提高。

(2)安全意识欠缺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安全意识也是衡量网络信息辨别和评估能力的重要指标。调查中反映出了大学生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还很一般,尤其对一些个人信息并无明显的安全意识,在大学时对网络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的情况下,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4.网络媒介伦理价值

(1)对自身发布信息时有较强的法律和道德意识,而对他人信息的容忍度很高

调查中显示,大学生的个人法律和道德意识较强,如图4所示。总体而言,大学生对自身发布信息时的伦理意识比较强,规范度较高。而对网络色情、暴力、反动等内容的态度的调查上,大学生却表现出了对这类违背法律和道德准则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容忍度。仅有13.19%表示会举报,甚至还有7.69%表示觉得没危害,有时会浏览。由于网络对这类信息的过滤仍存在一定的难度,导致这类信息依然在网络中有一定规模的散播。大学生对此所表现出的容忍和麻痹反映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严重缺失,提升大学生的伦理意识是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图4 发布网络言论或上传资料时你会考虑哪些问题

(2)对互联网相关法律常识了解欠缺

虽然大学生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但对互联网方面的法律常识却仍有所欠缺。如图5所示,题目中列出五种网络侵权行为,平均识别率不到半数。

(3)网络流行文化影响深入

调查中显示,大学生对网络中流行的标志性话语十分了解。问卷列出一些网络热词,人艰不拆(68.13%)、女汉子(84.62%)、土豪(89.01%)、正能量(76.92%)、高大上(87.91%)、切克闹(50.55%),结果显示学生对这些热词的知晓度非常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网络流行文化对大学生思想的强大渗透能力。在互联网全球化的时代,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空前活跃,文化多样化使得禁锢已久的文化创造逐步释放能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观的偏离和功利主义等浮躁现象[4]。并且,大学生也是网络风尚的引领者,任何一项新的技术一旦诞生,他们最先乐于接受并率先进行尝试,他们是勇立于社会潮头的人[5]。因此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和批判性接受网络文化,认同本土文化,包容多元文化,并且理性应对外来文化渗透,成为了塑造网络伦理价值的一个核心任务。

图5 你认为以下哪些行为构成了网络侵权

三、网络媒介素养微课内容设计

移动互联网络和智能便携终端在大学生群体中有较高的普及率,以微课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能够得到比较良好的效果。借鉴“长尾理论”的观点,以微课的形式进行网络教学和移动学习所达到的总体效果往往会超过以传统课堂形式进行的主流教育的效果。因此,本文根据网络媒介素养的新内涵和大学生的现状水平,试图构建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微课模型,从而提高高校学生在自媒体时代的网络媒介素养水平。

本文给出了高校网络媒介素养微课的内容设计。如表1所示,高校网络媒介素养微课共分为认知素养,操作素养,应用素养,辨别与分析素养,伦理素养五大部分。根据上述问卷的调查结果合理调整了每个部分的比重,并根据当前高校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现状和存在问题弱化了学生已经充分掌握和具备了的内容,增加了其缺乏和薄弱的方面,深化和调整了每一部分的重难点。认知素养部分重点在于使学生掌握和深入了解网络传播的规律和特点;操作素养部分重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网络信息资源的认识和有效检索能力;应用素养部分则着重提升学生在网络社会中的参与、分享与综合运用能力;辨别分析素养部分的重点在于补充学生对网络不良信息和网络舆情的合理应对能力;伦理素养部分则着重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以及明晰网络流行文化的影响。

此外,根据上述对网络媒介素养微课类型的界定,将不同的内容归结到了不同的类型中去,并给出了对应的最佳呈现方式,以使本门课程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1] 高钢. 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正当时[N]. 光明日报, 2013-12-16(16).

[2] JENKINS H, PURUSHOTMA R, WEIGEL M, et al.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 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M]. The MIT Press, 2009: 2-33.

[3] 詹志华. 论网络舆情与青少年群体的交互作用[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3(3): 73-77.

[4] 王志强. 屏性视觉媒介的自身特质及其伦理价值反思[J]. 现代远距离教育, 2013(6): 69-73.

[5] 曹银忠. 大学生网民群体: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象解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2013(4): 107-112.

Research on Network Media Literacy of University Survey and Its Micro-Lecture Model Design——Take TianJin University for Instance

NA Yi-sha ZHANG Kai-qing XIA Jun
(Tianjin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2 China)

With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etwork deeply embedded in people’s life and working, and students in university are the main active group of using Internet. They are a higher educated group who are the new motivators to make the society improved. So network media literacy is very important to them. This thesis starts from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s of “We Media”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oday’s communication,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network media literacy, and finally gives micro-le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result.

network media literacy; survey; micro-lecture model; higher education

G64

A

10.14071/j.1008-8105(2015)06-0103-05

编辑 张 莉

2014 − 12 − 08

天津市教育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基于信息技术的职业教育通用高职教育平台研究”(HE4039);天津市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通用教学设计平台研究”(TJJX11-085).

那一沙(1973− )女,管理学博士,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凯晴(1991− )女,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夏军(1976− )男,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系系主任.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微课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