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2015-12-20袁胜春
袁胜春
辽宁辽阳市中心医院 辽阳 111000
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袁胜春
辽宁辽阳市中心医院 辽阳 111000
目的 探讨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12—2014-12入住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相关资料,同期选择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进行比较,总结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中,基础病因以乙肝肝硬化最多,占52.44%(43/82)。诱因方面,80例具有明确的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占26.82%(22/82),其次分别为感染、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便秘、镇静剂使用。肝性脑病组患者血氨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6.537,P<0.001)。肝脏功能比较,肝性脑病组患者ALT 和AS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肝硬化组(t=5.142,P<0.001;t=3.652,P<0.001),而白蛋白水平降低,与单纯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4,P=0.041)。2组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PT、血清肌酐、血糖水平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直径和脾门静脉直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肝性脑病患者主要以乙肝肝硬化为基础病因,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诱发因素,临床应加强肝性脑病的防治。
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乙肝;肝硬化
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也称为肝昏迷,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神经精神异常综合征,是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肝性脑病的发病率高达10%~84%[2],国内尚无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小规模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肝硬化患者轻型HE发病率达50.9%,发生率随着肝脏功能的恶化而不断攀升。肝性脑病不仅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更影响肝病患者的预后,是导致肝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国外报道显示,肝性脑病的病死率接近25%[3]。因此,总结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点,了解疾病的特征,对肝性脑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12—2014-12于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参照2009年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中肝性脑病的诊断标准[4],并排除低血糖、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引起的代谢性脑病及中毒性脑病、精神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镇静剂麻醉剂使用等。共纳入82例,男44例,女37例;年龄26~89岁,平均(53.14±9.37)岁;同期按照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择82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病因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收集患者的病史、临床和相关检查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病史、原发病、诱因等一般病史资料,实验室检测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气、血氨、凝血功能等,同时收集超声检查结果,包括门静脉直径、脾门静脉直径和腹水等。分析肝性脑病组与单纯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点。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s)
表1 2组患者临床特点比较 ±s)
指标 肝性脑病组(n=82)单纯肝硬化组(n=82) t值 P值7.62±2.28 5.62±1.71 3.041 0.002血氨(μmol/L)92.07±19.54 46.32±11.12 6.537<0.001 PT(s) 22.94±6.03 16.45±4.39 3.652<0.001 ALT(U/L) 157.81±46.98 92.75±18.16 5.142<0.001 AST(U/L) 202.33±54.07 98.85±20.65 7.931<0.001 ALB(g/L) 26.35±7.14 31.07±8.24 2.054 0.041 GLU(mmol/L)8.19±3.27 6.78±2.30 2.739 0.009 BUN(mmol/L)10.51±4.06 9.17±3.82 1.682 0.059 Scr(μmol/L) 120.30±38.16 89.75±16.43 2.215 0.029门静脉直径(cm)1.23±0.18 1.25±0.24 0.847 0.401脾门静脉直径(cm)WBC(×109/L)0.97±0.21 0.91±0.19 0.895 0.376
2 结果
2.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82例肝性脑病患者中,基础病因为乙肝肝硬化43例,丙肝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15例,药物性肝硬化4例,隐源性肝硬化5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例,自身免疫性肝炎肝硬化1例。诱因方面,80例具有明确的发病诱因,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占26.82%(22/82),其次分别为感染、高蛋白饮食、电解质紊乱、氮质血症、便秘、镇静剂使用,分别占23.172%(19/82)、17.07%(14/82)、13.41%(11/82)、8.53%(7/82)、7.31%(6/82)、1.22%(1/82)。临床分期1期6例(7.32%),2期28例(34.15%),3期26例(31.71%),4期22例(26.83%)。
2.2 2组临床特点比较 2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3 讨论
肝性脑病是肝硬化患者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多种因素参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国内外尚缺乏专业而明确的诊治指南。临床关于肝性脑病的防治,主要以及时改善和纠正肝性脑病的诱因为主,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对于已发生的肝性脑病,进行积极救治,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死亡风险。
本研究发现,乙肝肝硬化是肝性脑病的一个主要基础病因,肝功能的损害,是肝性脑病发生的基础。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或不正规,导致病情迁延,出现肝硬化、肝功能损伤、肝功能失代偿等,在其他因素的共同参与下,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关于肝性脑病的诱因方面,研究报道并不统一,本组以消化道出血最为常见,占26.82%,与国内林志鹏等[5]研究报道一致。消化道出血致使肠道内大量积血,可使肠道产氨增加,同时由于血液中缺乏异亮氨酸,当积血消化吸收后,血中亮氨酸、缬氨酸增加,刺激支链氨基酸脱氢酶活性增加,使血中支链氨基酸分解增加,加重了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比例的失衡。另一方面,失血导致的血容量不足,使患者大脑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会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对氨及其他毒性物质的敏感性。这均会导致肝性脑病的发生[6]。此外,进一步临床分析发现,肝性脑病患者具有肝功能损伤严重、血糖水平高的特点,肝功能损伤严重与肝性脑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是导致肝性脑病发生的重要基础和前提。而糖代谢的问题主要与肝脏在糖代谢的地位有关。肝脏是人体葡萄糖储存、转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胰岛素降解灭活的重要场所,肝功能受损必然影响糖的代谢,干扰葡萄糖的合成与利用,可导致多种类型的糖代谢障碍[7]。
总之,肝性脑病患者主要以乙肝肝硬化为基础病因,消化道出血为其最常见诱发因素,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具有肝功能损伤重、合并肾功能差与高血糖等特点,临床一方面要加强基础疾病的诊治,避免肝性脑病的基础病因;另一方面,及时去除肝性脑病的诱因和积极处理已发生的肝性脑病,以改善患者预后。
[1] 王峻瑶,刘玉兰.肝性脑病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4,22(2):81-83.
[2] Romero-Gómez M,Boza F,García-Valdecasas MS,et al.S-ubclinical hepatic encephalopathy predicts the development of 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J].Am J Gastroenterol,2001,96(9):2 718-2 723.
[3] Montagnese S,Balistreri E,Schiff S,et al.Covert hepatic encephalopathy:Agreement and predictive validity of different indice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42):15 756-15 762.
[4] 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委员会.肝性脑病诊断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2009,3(4):449-459.
[5] 林志鹏,郭如意.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65-67.
[6] 习玥玥,许东.肝性脑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4):226-229.
[7] 吴菊意.肝硬化并肝性脑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15):74-75.
(收稿2014-06-05)
R747.9
B
1673-5110(2015)07-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