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达山区农业资源投入发展态势分析
——以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为例
2015-12-20周茂春谢昌浩
周茂春,谢昌浩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不发达山区农业资源投入发展态势分析
——以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为例
周茂春,谢昌浩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农业的核心问题,通过比较分析大雪山乡影响农业发展的滞租因素,提出了加大资金投入以提高农业边际效益、增强农业从业人员自身素质优势、强化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实施山区生态农业经济持续发展道路等扭转不发达山区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措施。
农业要素;资金投入;生态农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发展事关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全局,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山区农业问题,农地比较效益区别明显,且二、三产业发展后劲不足,迫切需要各投资主体加大对不发达山区的农业资源禀赋投入。目前,农业投资主体虽呈多元化趋势,然农业收益投资主要是农业微观经营主体在权衡利益得失的基础上选择的结果,故在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上明显不足。在永德县大雪山乡这类不发达边疆山区乡镇,需重点分析农业投入要素的有效运行模式,提高农户个体、农业企业、集体经济和宏观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这对于开展山区农业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和三农问题的可控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雪山乡农业发展基本态势分析
(一)农业生态资源丰富
临沧市永德县大雪山乡属滇西南边疆山区落后民族乡镇,全乡辖8村90个村民小组两万余人,森林覆被率超过70%。境内大雪山属国家级5A原始生态旅游景点,可共开发资源富足。全乡目前栽种咖啡、各类果树三万余亩,茶树近万亩;种植玉米7600亩,甘蔗四万余亩。绿色生态农业进一步崛起,农户收入逐步提高,另有绿色生态庄园近30个。可以说,大雪山乡可供利用、开发的农业生态资源广泛,发展潜力巨大。
(二)农业经济聚合效应尚需进一步延伸
大雪山乡92%以上的村民生活在山坡或半山坡上,全乡立足生态农业结构调整,相对于二、三产业收入而言,农业发展优势比较突出。近年来,大雪山乡立足生态农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的70%来自经济作物,但2013年人均纯收入不足1500元。大雪山乡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农产品基本上在乡集街天靠车拉背背肩扛集中外销,与经济作物配套的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尚未形成,除茶叶、家装等初级加工外基本没有,而且规模小。而精深细加工延伸度不够,导致经济农作物的加工聚合效应不明显。
(三)财政支农资金稳步增长
“十二五”以来,大雪山乡党委政府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各项上级支农资金、扶贫资金、生态转移支付资金等不断加大支农投入力度,实现了支农投入稳步增长。从2008年的19万元增加到2013年的46万元,全乡用于农业支出资金总计达120余万元,重点加大了对农田水利、村级道路建设、美丽新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直接补贴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年均增幅高达35.4%。六年来,全乡农林水事务支出占全乡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0.8%、10.9%、11.1%、11.3%、11.5%、12.3%(见下图)。从增长比例来看,从2008-2012年均保持0.1%或0.2%的增幅,2013年增幅最大,达0.8%,这表明大雪山乡财政支农资金有一个比较合理的规划,对新农村建设、农业发展性投资的重视程度提高,稳健的财政支农增长机制正逐步形成。
2008-2013年大雪山乡财政农业投入比例示意图
二、不发达山区大雪山乡农业资源投入低效的原因分析
(一)政府农业投资主体地位凸显不均
在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实践过程中,政府一直是农业投资的发展主体,其投资比重占70%以上,这也是其强大农业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我国现今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步转型时期,政府农业投入虽有所增加,但人均明显不足,而农户个体因农业比较收益较少,缺乏进行大规模农业投资的可能性。农民收入作为农业投入催化因子在农业要素的产出弹性上具有传导效应,只有农业产出效益对农户有极大吸引力,农户才会作为“理性经济人”出现。大雪山乡90%的耕地处于坡地之上,故有相当一部分农业资金是用于农村道路设施建设项目,虽然生产性投入各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增加,但远不如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重视,如2013年农业投入总计达45万元,而用于农业生产的生产性资金所占比例不足30%。这主要表现在: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性创收的总体资金投入比重较小;用于农户直接受益的农田水利、渠道灌溉等建设支出的比重不大;用于耕地改良、技术推广、农业风险等实用支出项目较小。由于投资主体支农资金的投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滞租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经济发展。
(二)项目投入资金错位导致农业竞争力弱化
由于各涉农部门在管理机制上存在交叉性,支农资金的渠道出现多源性特征。在同级政府中,涉及财政、农林水、农综、农办(扶贫)、国土和交通等众多部门,以及本级安排及上级补助等多项资金。在支农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农林项目、方向安排等方面存在资金不到位、使用分散的现象。大雪山乡农业整体发展程度不够,一些现代农业建设项目因思想意识、信息不畅、力度不足等因素导致农业投资比较收益较低。同时也因农业生产的长周期性和风险性,作为农业投资微观主体的农户主观上不愿多增加农业投入,这也致使农业项目支农资金的竞争力弱化。
(三)投资主体偏离经济利益诱导轨道
农业投资主体有宏观投资主体(政府)和微观投资主体(农户、企业和集体组织)之分,他们有着不同的投资利益需求。投资主体的趋利性行为往往使现代农业发展动力发生扭曲,农业的弱质性特质不仅使农业资金筹集困难,有时还导致自有农业资金出现外流现象发生。“没有良好的经济利益诱导就不会产生积极的行为动机”,因此,基层政府的农业发展必须改进面向三农的服务模式,农业投资动机应主要体现在如何夯实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上面。大雪山乡的现实状况虽然决定了政府是担负起农业投入的主体,但经济总量的限制导致全乡对三农发展的需求而言投入总量总体上还是偏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
(四)农技成果的非均衡利用致使农业收益低效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林水利研发、推广利用的呈不均衡发展态势,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的保障待遇力度上也存在较大偏差,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科研机构多含农业、农技、水利、畜牧等多个管理部门,也各有自己的科研体系,这造成了科研力量、研发经费、试验实训设备等资源的重复性浪费,降低了农业科技资金的有效利用。与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农技推广度也仅占25%,而世界先进国家达到50%~60%,美国更高达80%以上。偏远山区乡镇大雪山乡的农业技术成果使用更是不足,多开展的基础性服务工作或行使上传下达职责。山区农经、农技部门因条件艰苦、待遇差,农业科研部门人才骨干流失较多,导致在良种培育、农药绿肥施用、加工运输、循环农业、农技装备等方面科技成果进村入户转化率低,抑制了大雪山乡农技成果的高效收益。
三、不发达山区农业资源投入边际效益的路径措施
(一)加大资金投入以提高农业技术边际替代效益
农业是一个高风险低效产业,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业经营主体竞争力弱,资金的安全性和盈利性较差,政府在推动农业资源投资过程中应该居于主体地位。一是省级财政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采取适合乡情建立完善农业投入激励机制,通过税收、补贴、贴息、担保、土地抵押、差别货币政策等方式以及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收益”的原则,积极引导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项目,增强农民生产积极性。二是基层政府合理界定政府间事权和责任范围,建立健全事权财力相匹配的投入机制。县(区)乡(镇)政府利用本地的特色优势资源,积极向上争取支农再贷款,以吸引资金重点支持和发展本地区特色绿色生态项目,着力推动区域经济的收益稳步增长。三是推进基层政府涉农资金担保业务,成立农业信息服务部对涉农贷款进行科学评估,符合条件者给予优先信贷担保支持;四是积极探索农村富裕农民转型为资本农民,规范民间信贷,在农业企业订单农业基础上给予农户“生产性借款”,以提高农户参与价值链的融资效果。
(二)以梯级培训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水平
以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为出发点,面向市场,建立健全政府多元农业扶助,开实施梯级农业技能培训机制。实践中整合农业技能培训资源,联合各地涉农应用型大专院校、农科院所,建立梯级农技培训网络,组织专家对农民开展培训工作。在省(市)一级建立职业农民培训中心,重点通过对乡村社区干部、专业农民进行长期和短期培训以及观摩性培训,培养他们的开拓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县乡(镇)一级建立专业农民技能培训基地,重点通过对专业致富能手、农村土专家进行网络知识培训,帮助树立现代科技农业的市场意识和经营管理知识;村组一级建立农民培训点,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对农民种田护地知识、种养殖技术、特色优势项目、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内容展开针对性培训,从而增强种地农民的农业产出边际效益。
(三)创新基层农技成果效率的激励转化机制
对于交通、信息传播受限的大雪山乡来说,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更需细致务实。首先,建立上下联动的基层乡(镇)农技推广服务部门。该部门上联系省、市、县各级农科院所,下直接联系乡(镇)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农户个体等对象,各村驻点农技人员利用手中专业技术对农户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大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并形成产业。其次,创新农技人员扎根基层的奖励机制。按市场规律的要求,采取“上借下选、内培外引”之法改革和完善农业科研人员在收入分配、晋职晋级方面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如创新农技人员以技术、管理、创业等入股方式探索在农林水利方面的新型智力资本利益机制,维护农技人员扎根山区的积极性和稳定性。第三,运用系列新媒体技术技能推广实用农业科技。对于大雪山乡来讲,农业科技信息应当做一种公共产品,政府可在农村重要交通路口、乡(镇)中心聚集地设立户外彩屏、公共信息宣传栏,并配合使用广播报送、电视公告、手机媒体,还可利用乡(镇)的“街天”或“赶集日”集中宣传农业实用科技,以便于涉农科技成果被人们所接受、认可和推广使用。
(四)调整山区生态农业结构以实现农业持续高效益
1.改善耕地质量以控制土地边际技术递减效益
大雪山乡坡地占很大比重,这为土地质量的改良提供了可续的物质载体。一是加大可耕坡地建设资金技术投入。如沟渠灌溉设施建设、挖建山地蓄水库、推广旱地滴灌技术,从而提高耕地防护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改进耕地质量提升土地产出效益。大雪山乡可根据栽种实际提升有机质耕地项目,在田间、地头、坡上大量种植小麦、玉米、蚕豆、油菜等农作物,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同时农技人员通过测土配方指导农户合理增施有机肥、绿肥、农家禽兽肥及科学喷施农药等来培育土壤肥力和养分,提高耕地质量。三是采用土地轮作间歇护地技术。根据种植实际,适时调整农业用地与放牧用地、粮食作物用地与经济作物用地、粮食作物类别间种用地等种植结构比例,优化合理配置利用耕地,从而更多提升山区土地综合成本效益。
2.科学规范绿岛式生态农业结构以调整土地成本低效益
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强调以绿色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的高效益的生产能力。大雪山乡目前可用耕地流向专业种植大户和农业企业的面积呈逐年增长趋势,可科学规划坡地以规模化放养鸡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形成山区优质养殖生态农业范式;引入山区小型设施农业机械与节水农业技术,成大片栽种生态绿茶,形成临沧边地典型“绿茶绿岛”农业范式;通过产业规划,形成各家各户成片种植、甘蔗产业、泡核桃产业、咖啡产业、药材产业等各具特色的坡地绿色庄园生态农业,以破解土地资源配置制度性破坏,使农民充分享有现代农业产业链下游的价值利益。
3.以边地国门风光推动山区旅游经济持续发展
大雪山海拔3500米,属国家级自然保护森林公园。园内古树参天,溶洞密布,溪水湍急,蔚为壮观。然因民族人口众多,地方经济困难,深层次旅游开发不足。要加大农业旅游经济发展,政府须将大雪山旅游规划目标纳入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拓宽资金开发渠道,提升对大雪山资源的开发力度,推出边地国门现代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同时融合大雪山乡国家级森林公园及沿线与农业风光,发挥观光农业旅游功能作用。如重点推进大雪山天然氧吧的观光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充分发挥最适宜人居住的山水生态环境优势,规划建设临沧旅游休闲度假中心,以拉祜族特异民族习俗(如服饰、饮食、建筑、医药、婚姻、节日、乐舞等)吸引四方来客,将大雪山旅游风景名胜去发展成为观光、休闲、娱乐、住宿等为一体的边地农家自然风光,实现农业多重价值。
[1]陈治国,等.农民收入对农业投入产出关系的门槛效应研究[J].西部论坛,2015(2):35.
[2]黎振强等.生态农业投入产出的经济利益又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4(12):104.
[3]王宇婕.浙江省财政农业投入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经济视角,2014(5):47.
[4] 陈红英等.试论完善农业生产要素市场的措施[J].学术纵横,2014(12):73.
[5]董 翀,等.农户参与价值链融资的效果研究[J].经济问题,2015(3):91.
[6] 金晓伟.山区农村现代化农业投入机制创新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26.
[7]岳公正,等.我国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及其制度范式[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6-17.
[责任编辑:白 雷]
F327
A
1005-913X(2015)05-0046-03
2015-03-20
2014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14Z163)
周茂春(1978-),男,四川南充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市场经济与现代管理;谢昌浩(1963-),男,四川西昌人,教授,硕导,研究方向:应用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