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行煤炭定价机制存在问题研究

2015-12-19张刚杨其锟

卷宗 2015年11期

张刚?杨其锟

摘 要: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煤炭价格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合理的煤炭定价机制能够稳定住这一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因此,本文以我国煤炭定价机制演变历史为引,发掘现行煤炭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煤炭价格;定价机制;煤炭成本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在经历了数十年能源结构调整之后,截止到2014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仍然徘徊在70%左右。可以说,在未来的几十年之中,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仍然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煤炭作为工业粮食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煤炭价格不仅影响着煤炭工业的发展,还影响着钢铁、电力等基础性工业的健康发展,关乎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因此,研究煤炭现行的定价机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意义。

1 我国煤炭定价机制发展历史

任何一种产品的价格形成都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和机制,煤炭价格的形成也不例外。抛开煤炭的定价机制研究煤炭价格是毫无意义的。我国特殊的经济体制又让定价机制变得更加复杂。建国以来,我国的煤炭定价机制发展经历了计划价格、多层次计划价格、混合价格和市场价格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机制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和优缺点,下面我们将分开探讨。

计划价格阶段大概是从建国到1986年左右。在这一时期,煤炭定价主要是国家根据发展需求和当时的经济条件来确定,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价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而且低廉。但是低价使煤炭企业长期亏损,不得不依靠国家补贴维持生存,难以进行技术创新,劳动生产力低下,技术落后,导致生产供应难以跟上国家需求,政府不得不纵容“小煤窑”的存在来弥补产能,又留下了许多隐患。

在1986年前后,国家为了改进计划价格下的不足,鼓励煤炭企业发展创新和多生产,实行了多层次计划价格。即将煤矿划分为统配煤矿、重点煤矿和一般煤矿,统配和重点煤矿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计划价格销售,但允许其超产的部分适当加价销售;对于煤炭紧缺的地区则收取地域差价;允许特种煤炭自由议价,由买卖双方协商定价。这一定价机制持续到1992年,一定程度上改进了原本机制的不足。

1993年以后,我国的煤炭定价实施双轨制,国家逐步退出对于煤炭价格的计划管制,煤炭价格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市场化,但电煤的价格仍然受到严格控制。双轨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即合同电煤的合同价格和市场价格的存在价格落差,每吨合同电煤的价格要比市场价低数十元甚至上百元,这就给煤炭企业掌权人以寻租的空间,导致国有资产白白流失。另一方面,国家对于电煤价格的强制干预使煤炭企业完全丧失议价能力,长期处于劣势。

2009年,发改委下发关于煤炭衔接会的指导意见,明确表示不再召开一年一度的煤炭订货会,煤炭价格由买卖双方自行商定,发改委不再从中干预。发改委取消煤炭衔接会,是煤炭价格市场化的重要一步,也是电煤迈向市场化的一个重要信号,可以说2010年是我国煤炭价格市场化的元年。但是,煤炭价格并非完全市场化,还有很多非市场的因素影响和干预煤炭的价格。煤炭价格的市场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09年以后,表面上煤炭价格完全市场化,也被许多鼓吹市场化的经济学者们叫好,但是,煤炭价格的完全市场化真的那么完美吗?

煤炭作为一种消费商品,按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其价格决定于其所蕴含的劳动量或者实际效用,而供需、垄断等其他因素只是影响因素。发改委取消煤炭衔接会以后,不再干预电企、煤炭企业的价格谈判,对于煤炭价格的唯一掣肘就是国家仍然没有放开电网限价,而这也仅仅是一个间接影响因素。2010年左右开始,煤炭企业的兼并重组力度非常之大,产业集中度程度越来越高,换言之煤炭企业的垄断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为了自身利益对于煤炭价格的干预越来越明显,如果真的完全市场化,必将引起市场的一片混乱,进而影响到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

2 现行煤炭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

1.缺少煤炭价格平衡机制

我国煤炭企业的开采成本差异十分巨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与煤炭的自然存在条件、距离消费者的运输距离有关,另一方面还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但是,在消费者市场上,相同质量的煤炭价格是相同的,这就导致不同煤炭企业的利润水平也存在很大差异,进而煤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主动放弃采矿成本高的煤矿,造成煤炭资源的极大浪费。我国目前也没有建立煤炭价格平衡机制来杜绝这类现象。

煤炭价格平衡机制的核心就是建立煤炭价格调节基金,首先确定煤炭开采的平均成本和煤炭运输的平均距离。对于开采成本低于平均成本的煤炭企业征收煤炭开采成本调节基金,补偿开采成本高于平均成本的企业;对于运输成本低于平均运输成本的企业征收煤炭运输成本调节基金,补偿高于平均运输成本的企业。

构建煤炭价格平衡机制的难点在于煤炭行业的平均开采成本、平均销售运输距离、各煤炭企业的煤炭开采成本和各煤炭企业的煤炭销售运输距离这几个指标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非常专业的人员运用大数据技术进行统计、核算。

另外,为了减少资源浪费,还应采取惩罚措施。对于煤炭资源的回采率低于某一水平的煤炭企业进行通报批评并罚款。

2. 煤炭成本构成不合理

原能源部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下发过《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煤炭成本包括矿井生产成本、块煤筛选成本、维修费用、安全费用、其他费用和期间费用。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显然这一制度已不再适用。有学者提出煤炭成本应包括:资源成本(采矿权、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生产及加工成本(工人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维修费用、安全费、土地坍塌费、水电及材料费)、环境成本(可持续发展基金、企业工人转产费、环境恢复费),开创性的将环境成本划分到煤炭成本当中。现行的煤炭成本基本继承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这就导致成本构成不完整,缺少资源成本、工人健康成本、企业退出成本、企业发展成本、价格调节成本等;二是成本构成比例不合适,安全和环境成本比例偏低;三是成本分类不合理,安全成本不应计入生产及加工科目,应該单独列支,或是与环境和健康等同计入同一科目——煤炭HSE科目。

3. 煤炭流通成本分布不合理

煤炭物流各环节税率不统一,不合理收费多,税费重复征收,企业负担重。中国煤炭运销协会理事长王战军曾表示,煤炭坑口价仅占煤炭港口平仓价的49%,尚不足一半。而在煤炭从煤矿运到秦皇岛等主要煤炭集散港口的中间环节成本中,短途汽运占比为8%、铁路运输占比20%、港口费用5%、各种收费20%。运输费用、税金、各环节加价等非煤费用的总和,已经占到了终端用户支付价格的55%-60%。铁路运煤费用由托运方交付,或是贸易和代理商,或是电厂。 这就导致本该属于国家的财富却集中到了少数煤炭企业高管和煤炭经销商手里。

3 结语

目前我国现行的煤炭定价机制虽较以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较大改进的空间,在执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也将会越来越多,这就需要国家在发展中不断修正,建立煤炭价格平衡制度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更新会计制度,更加合理的核算煤炭成本,同时也将以人为本的精神体现其中;规范流通市场,真正做到人民的财富最终流到人民手中。

参考文献

[1]陈聚.大型煤炭企业定价机制的建立与完善[D].河南大学,2011.

[2]孔胜,张同健,吕宝林.试论我国煤炭价格的影响因素[J].煤炭经济研究,2009,05:4-5+30.

[3]杨秋媛.基于煤炭完全成本的煤炭定价[J].中国煤炭,2009,09:37-38+43.

[4]武承厚.影响2010年及未来中国煤炭市场的关键因素[J].中国煤炭,2010,05:11-16.

[5]孙艳,张洪波.金融危机下我国煤炭定价机制的思考[J].改革与战略,2010,06:34-35+41.

[6]刘艳敏.煤炭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2.

[7]田书晶.我国煤炭市场供求分析及其价格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8]刘满平,朱霖.我国煤炭市场分析及价格走势预测[J].中国能源,2006,03:24-28.

[9]陈耀.我国煤炭产业的前景、政策及价格分析[J].中国能源,2007,09: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