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学科评估研究现状述评

2015-12-19李芳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学科评估

李芳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政府对高等教育质量日渐关注,学科评估越来越受到重视。随着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目标的确立,学科评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学科评估相关理论的研究将有助于推动学科评估工作更加科学有效的开展, 满足学科创新和决策活动对学科评估的需求, 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

1 研究现状

学术论文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本文利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对与该主题相关的论文进行了检索和统计,经分析发现,目前对于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

从数量上看,与该课题相关的研究逐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增长迅速。

从内容上看,目前对学科评估的研究还未形成完善的体系,研究点主要集中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国外主要是英国、美国学科评估的研究与借鉴;二是对我国现有评估体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指标体系以及具体方法上;三是学科评估发展趋势的研究。

2 研究成果综述

2.1 内涵界定

大部分学者未对学科评估的内涵进行明确的界定。目前主要采用OECD政府与大学科研机构研讨会上提交报告中提出的“至少有5种不同的科研实体已经成为评价对象。其中, 学科评价位于科学评价第三层级, 集中在完整的学科领域”。与瑞典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 NFR) 对学科评估的界定: “一般而言, 开展学科评价是基于某一学科范围的群体, 并不针对具体的个人、小组, 也不针对提及的项目, 亦即, 其对象是评议的学科整体。”基于上述概念,董琳等将学科评估定义为科研管理机构对某一学科(专业) 的教学与科研所要达到的目的、价值或效果、效率进行评估的过程[1]。邹颠认为,NFR的界定针对的是学科评估的特征,而非内涵。学科评估的内涵应是“对特定时期内的大学学术组织系统和它所进行的知识创造、传递、融合、应用等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的分析与评判; 或者说是对特定阶段大学学科建设的过程与结果、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发展水平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评判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2]。林荣日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对学科的内涵进行了阐释,与此对应,学科评估也不应局限于某个层次[3]。

2.2 评估目的

根据评估目的不同,研究者从不同维度对学科评估进行了分类。1、诊断性评估和战略性评估。诊断性评估主要是为了解学科现状和科研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战略性评估则是以学科评估为手段,了解学科目前的国际发展趋势和所处地位,为学科在未来若干年内的发展确定战略计划[4]。 2、学科水平评估和学科发展评估。邹颠提出学科水平评估在于准确科学的评定被评学科在评价时段内的实力强弱以及所达到的水平程度,以鉴定优劣;学科发展评估则是在于客观的分析被评定学科目前的发展基础、发展状况和态势,预测将来发展可能达到的程度,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2]。3、董琳将学科评估分为以下五种:基于大学专业排名的学科评价、基于科学映射的学科评价、基于发展态势的学科评价、基于科学基金管理的学科评价、基于优先领域选择和科学规划的学科评价[1]。4、胡尊利将学科评估分为验收型、选优型和排名型。验收型由教育主管部门对人才梯队建设效果、资金使用效率等做出判断并得出是否通过验收的结论;选优型,不同高校学科间根据一定标准确定优秀者并给予政策、资金支持或荣誉性称号;排名型,对学科采用一套指标体系进行评价并排名[5]。

2.3 评估内容

由于学科评估的内涵未明确,因此学科评价内容的范围、维度也存在差异。董琳将学科评估的内容总结为:学科结构及发展特征、学科内科学实体评价、科学生产力评价、影响力评价、发展趋势评价、可用资源评价、影响因素评价、发展目标评价及教学评价[1]。蒋笑莉将学科评估分为注重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评估;注重科研的评估;注重院校整体的评估。他指出学科评估内容主要从学科整体发展、研究方向、研究人员三个层面加以考察[6]。张伟江将学科评估的内容归结为:学科建设的基本能力、传承能力、相融能力、引领能力、创新能力、治校能力六个方面[6]。林荣日将学科评估的内容分为“规划与定位”、“條件”、“过程”和“成效”四大部分[3]。古瑶将学科评估的内容分为资源投入,主要指高校知识资源、人力资源、财力资源和平台资源;成果产出,主要反映人才培养和科研成果数量的数量和质量;环境协同,学科环境相容度和社会环境相容度[7]。

2.4 评估方法

从宏观层面,目前对于学科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分为三种:

1、完全定性方法

主要是指同行评议法。例如英国对于学科科研方面的评估一直沿用此方法,即由专家组对学科点的研究质量给出等级判断。瑞典也采取了自我评估加同行评议的方法。又如美国博士点早期评价采取的完全声望法,根据大学教师对相关问题的回答作为评估的依据[8]。另外王云峰提出了元评估法,即对评估进行评估的方法。从元评估操作方式上看,由于其主要采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因此应属于定性评估[9]。

2、完全定量方法

对于定量方法的研究主要有文献计量法、经济计量法、投入产出分析法等。清华大学董琳对“文献计量法”做了论述“根据指标选择数据源模式、数据库和数据检索方式,获取学科科学产出相关数据,在数据库中分类后获取学科发展态势基本信息[10]。”周建中认为对学科评估产出分析就是用正式发表的论文作为一个指标进行纵、横向比较,得出该学科发展概况[4]。郭新立将“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引进了学科评估,他通过这种方法建立了学科技术有效性评价的模型[11]。朱明提出了基于空间形态分析的学科水平评价新方法,尝试从空间角度通过分析学科形态结构差异来评价学科水平[12]。

3、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包括回溯法、案例研究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等。以上海市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验收的评价指标体系为例,评价根据重点学科建设要求和制定评估指标体系原则,结合专家访谈,设置了35条定性和定量指标组成的重点学科建设验收评估指标体系[13]。在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设定层次,也有多位学者进行方法的研究。例如心理学期待价量模式、模糊综合评估法、相关分析法、非线性综合评价模型等方法。

从微观上讲,学科评估方法又可以具体为定量法、会议研讨、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信息收集、国际比较法等。

3 存在的问题

3.1 对学科内涵界定不清

目前对学科评估的研究中,对学科的内涵界定还不清晰,对学科评估、学校评估、专业评估等评估含混不清。特别是对于国外学科评估的研究中,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局实施的教学评估、英国高教基金会实施的科研评估、美国的博士点评估、德国大学排名和卓越排名、瑞典专业评估都被作为学科评估来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学科评估研究中,大多数对学科评估内涵都潜在的涵盖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大学所有活动,与高校评估相混淆。

3.2 研究范围相对集中,个性化研究不足

多样性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而目前对于学科评估研究范围相对集中,同质性强,主要针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宏观层面,对于评价目标、评价指标、数据处理等方面缺少个性化的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目标的多元化、办学类型的多样化、人才培养规格和模式多样化,对差异化、多样化的学科评估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3.3 对评估系统的动态性研究关注不够,缺乏前瞻性

前瞻性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一个好的评估系统应该具有诊断作用、比较作用和引领作用。目前,对学科评估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学科水平评估,而这种方法是对过去的回顾与总结,并不能说明被评学科将来的发展走势和可能达到的水平,缺乏前瞻性、指导性。因此,在研究时既要立足于高校学科当前的实际,同时又要有开放、超前和创新意识,不断进行方法论的创新,以期指导我国未来学科评估的发展。

4 下一步研究方向

4.1 對人文社科类学科的评估

文科评估很难用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历史、哲学、外语和法律学科的专家均指出人文学科与理工科差异较大,人文学科他引次数多可能意味着文章争议大,并不必然体现文章质量和水平[14]。因此在研究时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差异,针对性的设计人文学科评估的方法。由邱俊平教授主持的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竞争力评价指标权重的设计”理念超前,目标清晰,值得借鉴。

4.2 交叉学科的评估

科学技术的发展表明,学科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文理间的沟壑也日益趋平。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意识到一流大学建设必然需要多学科的融合。学科融合交叉的成功与否常常会影响该学科的前景[6]。而在高校对交叉学科如何进行科学的评估一直以来都难以突破,值得更多研究者深入研究。

4.3 学科国际评估

拥有一批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的学科是成为一流大学的必要条件。鉴定学科国际地位的方式就是国际评估。目前“我国学科评估本土化特征显著,国际化趋势不够,部分指标设计太具中国特色,不利于国际间的比较”[15]。为加快实现建立一流大学的目标,国内几所知名高校已率先“试水”学科国际评估,如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4.4 学科自评

自主性是使学科多样性、灵活性发展的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学科所进行的所谓的自评,实际上是为迎接政府的学科评估而临时准备的一些资料,应试性强,难以诊断出各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能系统、全面、准确的掌握评估信息,学科评估“以评促建”的功能根本没有得到发挥[16]。而真正的学科自主评估应能够结合学校整体战略规划,关注学科建设的自我完善、未来发展,提高学科内部的质量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1]董琳,刘清.国外学科评价及其文献计量评价指标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01):37-40.

[2]邹巅.论学科发展评价与学科水平评价[J].中国林业教育,2011,29(3):24-28.

[3]林荣日,孙莱祥,宋彩萍.上海高校学科内涵建设自主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20):31-33.

[4]周建中,李晓轩.国外科研资助机构的学科评估及其启示[J].科研管理,2005(05):121-126.

[5]胡尊利,李秀兵.对我国学科建设评价的若干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S1):65-71.

[6]张伟江.关于高等院校学科建设特点和评估指标的思考[J].评价与管理,2014(01):14-17+77.

[7]古瑶.高校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05):56-59.

[8]张存群.美国博士点质量评估方法的历史演变_[J].高等教育研究,2010(07):71-76.

[9]王云峰,曲霏.基于元评估理论的学科评估应用研究[J].科研管理,2009(01):143-148.

[10]董琳.使用文献计量方法开展学科评价[J].情报杂志,2009(09):65-68.

[11]郭新立.基于DEA的学科有效性评价[J].中国管理科学,2003(06):78-81.

[12]朱明,杨晓江.基于空间形态分析的学科水平评价新方法探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20):52-58.

[13]郑忠民,周景泰,刘唯聪,等.上海市地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验收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2(02):46-50.

[14]蒋林浩,沈文钦,陈洪捷,等.学科评估的方法_指标体系及其政策影响_美英中三国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4(11):92-101.

[15]陈棣沭.对美国USNews商学_法学和工学分学科评估方法的比较研究[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8(06):52-59+122.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学科评估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评估依据
最终评估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EMA完成对尼美舒利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