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大反攻及历史意义

2015-12-19王胜伟

卷宗 2015年11期

王胜伟

摘 要:滇越铁路被日军切断后,滇缅公路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的唯一陆上通道。中国远征军在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后退到印度和滇西进行整训,经过两年的厉兵秣马,分别从印度和滇西开始反攻,取得了缅北、滇西反攻战的伟大胜利,打通了国际援华物资大通道,为支援国内和盟国抗战立下了卓越的贡献。

关键词:中国远征军;滇缅战场;大反攻

1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大反攻

1.1 中国驻印军横扫缅北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利之后,中国失去了滇缅公路这一陆上交通线,虽然后来中美两国联合开辟了飞越喜马拉雅山的“驼峰航线”,但由于气候恶劣,“驼峰航线”上的飞机运量极其有限。为此,中美两国开始筹划修建中印公路,由印度雷多经缅北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至缅北重镇密支那,最后与滇缅公路连接起来。

12月28日战斗打响,1944年1月21日,新22师65团组成的右纵队给予敌55联队以歼灭性打击,新38师组成的左纵队于2月1日攻占太白家及甘家,夺取敌交通要点,打开了通向孟关的道路。3月5日,驻印军以新22师主力经过激战攻克孟关,日军第55、56 师团残部向瓦鲁班方向逃去,于3月9日攻占瓦鲁班。此役是驻印军发动缅北反攻战以来最大的一场胜利,毙敌1500余人,击伤敌3000余人,日军18师团遭到毁灭性打击,在胡康河谷的防线全部崩溃,尤其是作战中缴获了日军18师团的关防大印,为抗战7年以来所罕见。之后中国驻印军继续南下,相继攻占高沙坎、坚部山隘, 胡康河谷战役胜利结束,通往孟拱河谷的门户完全打开。

整个胡康河谷战役持续半年之久,历经大小战役数十次,日军死伤12000余人,收复日军所占土地3100多平方公里,使日军号称“常胜师团”的第18师团遭受歼灭性打击,从此一蹶不振。胡康河谷显示了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使协同作战的英美盟军备受鼓舞,为加速缅北反攻和修筑中印公路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尽快攻取密支那、打开通往国内的交通线,一直是中国驻印军进攻缅甸的战略目标。1944年4月上旬,史迪威决定奇袭密支那,以美军突击队和刚刚赶到前线的中国驻印军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组成中美联合突击队,绕道北侧的崇山峻岭,插向敌后的战略要点密支那。联合突击队于5月17日突袭攻占密支那西机场,盟军立刻从空中运补重武器粮弹和增援部队。5月19日,盟军向密支那发起攻击,然而盟军过于谨慎,投入过多兵力警戒,攻击兵力过少,无力攻克密支那。以后日军援兵源源不断赶到,突袭变成了强攻,使驻印军伤亡巨大。1944年5月23日,史迪威偕新1军军长郑洞国、新30师师长胡素、第50师师长潘裕昆来到密支那调整指挥系统,以后的作战实际由郑洞国指挥。郑洞国以对壕作业向前推进,并注意步、炮、空的协同,于是伤亡大减,激战至8月4日,完全占领密支那。攻占密支那后,驼峰航线南移并降低高度,飞机运载量翻番,运量迅猛增加。密支那战役的胜利使中国驻印军完全掌握了缅北地区的战略主动权,从此中国驻印军与滇西远征军相互呼应,对缅北日军形成了夹击之势。

密支那战役之后,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决定利用雨季在孟拱、密支那进行休整。休整期中国驻印军将新1军两个师和后期到达印缅战场的新30师、第50师、第14师进行重新编组。驻印军扩编为两个军,即新l军(军长孙立人),辖新编第38师、新30师,集结于密支那;新6军(军长廖耀湘),辖新22师,第14师、第50师,集结于孟拱;驻印军的炮兵、工兵等战斗支援部队亦分别配属于两军。总指挥仍由史迪威担任,并成立驻印军副总指挥部,原新1军军长郑洞国任副总指挥。同年10月,史迪威因与蒋介石矛盾激化而奉召回国,驻印军总指挥则由索尔登继任。

为尽快打通中印公路,驻印军总指挥部提前结束了两支部队的休整。1944年10月,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强渡伊洛瓦底江,展开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孙立人率新1军为东路,沿密支向南八莫进攻;廖耀湘率新6军为西路,由孟拱直取史维古、围攻滇、缅、泰边区日军,继而向东发展,协同新1军合围八莫之敌。11月,侵华日军大举进犯国内独山,贵阳告急,新6军奉令空运回国馳援,留下第50师编入新1军。同月上旬,新38师经过1个多月攻坚战,于12月15日攻克八莫要塞。在新38师攻占八莫的同时,新30师绕过八莫对南坎发动攻势; 1945年1月7日,新1军完成对南坎包围。新30师和新38师以迂回奇袭的战术,南北夹击,于1月15日突入南坎市区,全部占领南坎。与此同时,第50师也肃清了瑞丽江岸之敌,这样整个南坎地区为新1军占领。

中国驻印军占领南坎后,芒友便成为中印公路唯一被敌人盘踞的据点。1945年1月16日,新38师主力沿芒友公路进击,并与滇西远征军取得联系,联合发起了攻击,于27日攻破芒友,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在芒友胜利会师,滇缅、中印公路就此全部打通。会师之后新1军继续南下,于1945年3月底与英军在乔梅会师,中国驻印军完成了消灭缅北日军使命,缅北会战胜利结束。

1.2 中国远征军血战滇西

1944年4月17日,得到了充实和加强的中国远征军作出了渡江反攻计划,远征军总司令官卫立煌将军遂率长官司令部立帐保山马王屯。1944年夏季,我滇西远征军为配合策应驻印军缅北之攻势,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令:以20集团军为右翼,率53军、54军、预备第2师及36师向腾冲推进;以11集团军为左翼,率第2军、第6军、第8军、第71军、新28师向龙陵推进。在一个宁静的晚上,第20集团军兵分七路强度怒江,趁日军不备,一举收复了被日军占领两年的沿岸阵地。随后,远征军浴血奋战整整9天,攻克了怒江沿线的战略要点,将日军残部赶到高黎贡山。高黎贡山山高坡陡,岩壁光滑,日军在碉堡中负隅顽抗,凭借强大火力压制中国军队的反击。为此远征军在当地向导的指引下采用迂回战术,经过十多天的攀爬,终于翻越高黎贡山,占领了日军侧后方阵地。随后,迂回中国军队携带炸药包突入日军据点,经过22天血战,终于歼敌过半。残敌相继溃逃到腾冲,敌军利用腾冲坚固城墙,构筑堡垒,壕道纵横,凭城固守。我右翼各部队于8月2日开始围攻,经我军40余日之苦战,至9月14日将顽寇2000余人全部歼灭,收复全城。

1944年6月1日,反攻滇西的第11集团军渡过怒江,向龙陵推进。于6月10日先后攻克腊勐、镇安及龙陵县城。之后敌由腾冲、芒市集结残余兵力,进行反扑,而松山为敌据守尚未攻下,后路截断,补给不继。6月中旬,左翼各军放弃龙陵县城,与敌鏖战于松山、象达、平戛等地。1944年5月22日起,宋希濂将军率左翼第11集团军铁流西进发起了以战况惨烈而震惊全世界的松山战役。松山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它扼守着滇西进入怒江东岸的交通咽喉。紧靠怒江惠通桥,“前临深谷,背连大坡”,左右皆山,松山突兀于怒江西岸,形如一座天然桥头堡,扼滇缅公路要冲。而且掌握著怒江战场的主动权:进可攻,退可守,还与腾冲,龙陵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呼应,松山不克,滇缅公路不通,交通运输困难,反攻龙陵、腾冲,就会得而复失,所以说松山战役是滇西战役中关键性的战役。正因松山如此重要,日军在山上修了大大小小的碉堡不计其数,构建了庞大而坚固的防御体系。中国远征军十战松山,历经大小战斗上百次,战况极其惨烈,最后以坑道爆破的方式攻克松山,全歼日军3000余人,创造了中国抗战史上聚歼守敌三千余人而无一人漏网的辉煌战例。

接着,该部又沿滇缅路攻击前进,扩大战果,向龙陵进攻。龙陵位于滇缅公路龙陵至保山段和腾龙支线分岔口,其地东通保山、北接腾冲、西控芒市,是滇西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日军利用这里的有利地形,修筑了一个连结城区与四周高地的蛛网状防御体系。龙陵做为日军前沿阵地的中心枢纽,前可策应松山、平戛、腾冲各据点,后有芒市、遮放作支撑,兵力易于集散调应,还可凭险顽守,龙陵溃败,整个滇西则无险可守。因此日军拼命死守,致使中国远征军进行三次攻略,方获胜利,战斗甚为激烈。龙陵–松山战役自反攻开始至龙陵收复,历时6个月,历经松山攻坚战、平达围歼战、龙陵争夺战三大战役,歼敌14000余人,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攻克龙陵后,中国远征军乘胜前进,相继攻克芒市、遮放、畹町。1945年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进攻缅北的部队在芒友会师,滇缅、中印公路就此全部打通,滇西沦陷区域全部收复。历时8个多月的滇西反攻之役以全胜告捷,总计歼敌2.1万余人,并收复滇西全部国土。

2 中国远征军滇缅大反攻的影响和历史意义

(一)打通了国际援华物资大通道,打破了日本法西斯妄图从西南封锁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

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的大反攻重新打开了滇缅公路,并成功和中印公路连通,使援华物资又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保证了中国国内亟需的军需物资补充,极大支撑了国内的抗战,粉碎了日军对华长期封锁的企图,为赢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此外,中国远征军成功将日军赶出了滇西、缅北地区,巩固了中国的西南大后方的安全,保卫了我国西南边陲。

(二)有力支援了国内的抗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信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远征军在滇缅战场大反攻的胜利打通了中国抗战的输血管,牵制了大量日军并且将他们赶出了国门之外,减轻了国内战场的压力,有力支援了国内抗战。滇缅反攻作战是甲午战争之后中国军队第一次走出国门作战并且取得了完全胜利,此战狠狠地打击了日军,打出了国威、军威,血洗了百年国耻,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战信心鼓舞了全国的民心士气,给处于艰苦抗战中的国内军民带来了希望,对稳定中国战场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仁安羌战役,中国军队新38师113团以一团之力成功解救出了被日军包围的7000英军部队和500名美国记者与传教士,同时歼敌1200余人,轰动了英伦三岛。第二次入缅作战,全歼了日军精锐的第18师团和第56师团,重创第2和第33师团,并消灭第49 师团第53 师团和独立混成第24旅团个一部,共歼敌48850人,缴获战利品不计其数。滇缅反攻作战的胜利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有效歼灭和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配合了英美盟军的反攻作战,赢得了国际上的广泛赞誉。也正是包括滇缅战场在内的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及中国远征军表现出的国际合作精神和民族牺牲精神,使中国成为世界公认的反法西斯大国。

(四)有力地支援和配合了英美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滇缅战场大反攻的胜利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反法西斯战争。以缅北、滇西为主要作战地区的中印缅战场是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的结合部,中国在这一地区的反攻歼灭了缅甸日军的有生力量,为英军收复整个缅甸提供了有利条件。与此同时日军为对付中国驻印军的反攻,从太平洋战场抽调了5个师团投放到了缅甸战场,这极大削弱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的兵力,从而配合了美军在太平洋的对日反攻作战。此外,滇缅反攻的胜利也粉碎了轴心国会师中东的企图,为世界反法西斯做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