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与宋代体育文化

2015-12-19徐萍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蹴鞠射箭水浒传

摘 要:《水浒传》真实具体的再现了宋代体育文化。本文以《水浒传》为主,结合相关史料,对宋代体育文化中的武术、相扑、蹴鞠、游泳、射箭等进行解读,从而比较全面深入的理解宋代体育文化。

关键词:《水浒传》;宋代体育文化;武术;相扑;蹴鞠;游泳;射箭

基金项目:2014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财政厅高校科研发展计划资助经费项目(编号J14WK04)

《水浒传》作为一部描绘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古典名著,真实全面的反映了宋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生动形象的再现了多姿多彩的宋代文化,如体育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等,从而为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宋代文化的窗户。尤其是对宋代多种体育运动的具体描绘,使距今千年的宋代体育文化如在目前。

1 武术

宋代是中国武术大发展的时期,比如武术的套路(如“太祖长拳”),冠以名称的枪法(如“杨家枪法”),较为完备的拳棒擂台赛,还有武当派等大流派,以及“十八般武艺”的说法,都出现于此时。《水浒传》就把宋代武术描摹得出神入化、引人入胜,虽有夸张的成分,但也比较具体全面的展示了宋代武术运动。梁山好汉几乎个个身怀武功,他们善使刀剑枪棒等多种兵器,在对敌作战中武艺高超,屡破强敌。小说中许多章节都详细描述了他们高超的武艺,敏捷的身手。如武松打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章节,文笔大气磅礴、酣畅淋漓,让读者如痴如醉、叹为观止。小说还显示了武术运动在宋代十分普遍,在日常生活中,成为表演切磋比试中常见的现象。如《水浒传》第七回鲁智深在众泼皮前表演功夫,被林冲称赞;第九回林冲发配沧州,路过柴进的庄子,与洪教头比试得胜;第十三回杨志与索超在梁中书前比武,不分胜负等。有时甚至是谋生的手段,如病大虫薛永和打虎将李忠流落江湖时就靠卖艺售药为生,梁山泊好汉到江州劫法场时,有几个人扮作了使枪棒卖药的。由此可知社会上靠表演拳棒维生的人多且常见,因此不容易引起怀疑。宋代经济发达,城市繁荣,各种娱乐业兴盛,商业化的习武卖艺也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大量的以练武卖艺为职业的民间艺人。如《东京梦华录 京瓦伎艺》中列举的各种代表性的艺人有七十多人,其中杨望京就是著名的民间武术艺人。

宋代民间出现大量武术结社组织,其中有以保家御敌求得安定为目的的农村结社组织。因为在中国农耕文明影响下,每个地方区域性强,同乡同姓多,向心力强,所以农村武艺结社容易以乡村为基础。《水浒传》中史家庄庄户在九纹龙史进的带领下递相救护,共保村坊,来拒少华山贼人,就具有武术结社的性质,属于农村武术结社。最著名的农村武术结社当属祝家庄,《水浒传》第四十六回到五十回均是围绕着祝家庄而展开。祝家庄“庄前庄后有五七百人家,都是佃户,各家分下两把朴刀与他”。祝家庄主人分发兵器与佃户,既务农又习武。祝家庄又与其他乡社相互联合:“中间祝家庄,东边扈家庄,西边李家庄……总有一二万军马人等……但有吉凶,递相救应。”宋公明三打祝家庄才取得胜利,而且是在李家庄、扈家庄没有救护的情况下,可见农村武术结社组织力量强大。这些农村武术结社组织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民间武术的普及和发展。

2 相扑

相扑是著名的武术竞赛活动(相扑秦汉时期叫角抵、角力,南北朝到南宋时期叫相扑)。《梦梁录 角抵》:“角抵者,相扑之异名也,又谓之争交。”宋代十分重视相扑运动,军队中常以相扑来训练士兵、选拔高手。相扑高手可以进入宫廷成为皇家出行的随从和盛大宴会的表演人员,十分威风。宋代宫廷也经常举行相扑比赛,声势浩大,这就极大影响了民间相扑运动的迅速发展。据记载,开封瓦肆中的相扑高手多达几十名,大小比赛层出不穷,甚至涌现出小儿相扑、女子相扑、乔相扑等多种类型。而且不少百姓热爱相扑,自行训练。可见相扑已经成为宋代一项著名的普遍的体育运动。

宋代相扑服装沿袭汉唐以来的旧制,比赛双方上身完全赤裸,下身光腿赤足,仅在腰胯束有短裤,头上一般是梳髻不戴冠,也有时足下穿靴式鞋。《水浒传》第七十四回写道“燕青除了头巾,光光的梳着两个角,脱下草鞋,赤了双脚,蹲在献台一边,解了腿绷护膝,跳将起来,把布衫脱将下来,吐个架子。”任原和燕青穿着差不多,只是“踢鞋紧系”,多穿了一双鞋子而已,此等装束和宋代相扑一样。“夫角力者,宣勇气,量巧智也。”角力是表现勇气,较量技巧、智力的手段,燕青也认为“相扑的有力使力,无力斗智”,正所谓“燕青智扑擎天柱”。据《梦梁录 角抵》记录宋代相扑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军队“内等子”在庆典时的相扑表演;二是瓦舍中的相扑表演;三是露台争交,即打擂台。技艺水平最高的当属露台争交,《水浒传》中蒋门神、任原都是在泰山东岳庙露台争交出名的。蒋门神自夸:“三年上泰岳争交,不曾有对”。任原也在东岳庙自诩:“相扑世间无对手,争跤天下我为魁”。

《水浒传》中展示了宋代的相扑规则,如相扑选手有合同书即“文书”,规则是“社条”,竞赛场地是“献台”,竞赛裁判是“部署”, 即相扑的裁判员,拿着“竹批”,即比赛时的指挥标示,走上相扑赛场。在比赛前从“怀中取出相扑社条,读了一遍”。 这说明宋代的相扑,对什么样的人方可参加,有没有“保人”,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不许暗算”之类,已有明细规定。而且竞赛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奖品丰厚。有的人专门以此为生,如没面目焦挺三代以相扑为生。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利物”就非常多:“棚上都是金银器皿,锦绣段匹,门外拴着五头骏马,全副鞍辔”。这些都标志着相扑已是成熟的体育竞技了。

《水浒传》多次描写相扑比赛,如第六十七回李逵与焦挺搏打,第一百零四回王庆与段三娘搏打, 第八十回燕青与高俅相扑等,但描绘最生動细致的则是第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任原是个身强体壮的彪形大汉,而且连续两年蝉联冠军,无人敢敌。燕青则白净清秀,身材瘦小,默默无闻。故在相扑之前许多人都为燕青捏一把汗,知州甚至要说服双方取消这场比赛。但燕青决定以智取胜,刚开始不和任原正面交锋,而是灵活的躲来躲去,消耗对方的体力,激的对方渐渐失去理智。等到任原“终是转身不便,三换两换换得脚步乱了”,燕青“却抢将入去,用右手扭住任原,探左手插入任原交裆,用肩脾顶住他胸脯,把任原直托将起来,头重脚轻,借力便旋五旋。旋到献台边,叫一声:‘下去!把任原头在下,脚在上,直撺下献台来。这一扑,名唤做鹁鸽旋。”这一节不但展现了燕青高超的相扑技能,而且真实的再现宋代相扑比赛的激烈精彩。

3 蹴鞠

蹴鞠也是宋代非常流行的一种体育运动,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据古代史书《轩辕黄帝传》记载,中原部落黄帝曾以蹴鞠使士兵练武。原先踢的是一种实心皮球,唐代发展成了气球。唐徐坚《初学记》云:“古用毛纤结为之。今用皮,以胎为里,嘘气闭而蹴之。”到了宋代,蹴鞠基本上延续着前代的形式,主要的还是单球门的形式。宋代蹴鞠除了球门的形式,还有一种是“白打”。“白打”就是踢出花樣,可以一个人,也可以十多个人一块踢,讲究技巧性,就相当于现在足球当中的颠球。北宋时期,爱好蹴鞠的帝王与大臣亦不乏其人。如宋太祖、宋徽宗都爱踢球。据史书记载,苏轼的书童高俅,后来服侍一位大臣,一次偶然的机会,在宫中向端王(后来的宋徽宗)显露了球技。端王非常欣赏,将他留下,时常陪练足球。端王即帝位后,高俅也官运亨通,职至宰相,并任朝廷最高武官达二十年。《水浒传》中的叙述虽与史实不太符合,如高俅成为王都尉府中的亲随,但他的发迹确实靠的是蹴鞠。在第二回中,高俅到端王也就是宋徽宗赵佶的府上送东西,正碰上他在踢球。“那高俅见气球来,也是一时的胆量,使个鸳鸯拐踢还端王。”驾鸯拐就是个花样动作,是用左右外脚踝踢球。端王便要求他下场。高俅使出浑身解数,“这气球一似鳔胶粘在身上的”。就是指用头、肩、背、胸、膝、腿、脚等不同的一套一套的踢技,使“球终日不坠”。端王大喜,遂留下重用,后被提拔当了殿前都指挥使。

从高俅发迹一事可见蹴鞠在宋代体育运动中的重要性。宋代礼仪中规定,朝廷有大的喜庆宴会,都要有蹴鞠表演。在民间,蹴鞠也是瓦肆中常见的表演项目,出现了许多技巧高超的艺人。甚至和现代足球一样走向职业化,出现了蹴鞠专业组织和商业组织。如南宋《武林旧事》中所载的“齐云社”、“圆社”,《都城纪胜》里所载的“蹴鞠打球社”等。宋代的女子蹴鞠运动也很兴盛,当时还有专门表演蹴鞠技艺的“女校尉”。宋徽宗观看了宫女蹴鞠后还赋诗曰:“韶光婉媚属清明,敞宴斯辰到穆清。近密被宣争蹴鞠,两朋庭际再输赢。”

4 游泳

宋代的水上运动也是十分精彩的。北宋政府经常在金明池举行水秋千表演和龙舟竞渡。尤其是水秋千,据《东京梦华录》卷七《驾幸临水殿观争标锡宴》记载:“有两画船,上立秋千,船尾百戏人上竿,左右军院虞候监教,鼓笛相和。又一人上蹴秋千,将平架,筋斗掷身入水,谓之水秋千。”可见把秋千、跳水、游泳结合在一起,表演者在秋千上做完动作,跃入水中,再迅速游上岸,惊险刺激,展示了表演着高超的技巧与胆量。另外在金明池还出现了这种娱乐比赛:“掷银匝于波间,令人泅波取之。因御船奏教坊乐,岸上都人纵观者万计。”(《宋史·礼志》)游泳高手常常借此机会扬名争利。

《水浒传》中多次写到游泳这一水中技能。梁山泊建有颇具规模的水军,游泳是他们必备的技能。在水中潜行、凿船、搏斗对他们来说轻而易举,这也是在水战中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水浒传》多次描写游泳在水战中的重要作用,如第十九回阮氏三雄活捉何涛,“那只船忽的搪将开去,水底下钻起一个人来,把何涛两腿只一扯,扑通的倒撞下水里去”。 梁山泊三败高太尉也是以潜水凿船取胜。“前船后船尽皆都漏,看着沉下去。原来是张顺引领一班高手水军,都把锤凿在船底下凿透船底,四下里滚入水来。”

梁山上游泳高手不少,如阮氏三兄弟、李俊、张顺等,尤其是浪里白条张顺,勇猛无敌的李逵在水中遇到他也只有束手就擒。第三十八回写道:“只见江面开处,那人把李逵提将起来,又淹将下去。”“戴宗见李逵喘做一团,口里只吐白水。”张顺他能在“水底下伏得三五夜”,能“带住了李逵一只手,自把两条腿踏着水浪,如行平地,那水浸不过他肚皮,淹着脐下,摆了一只手直托李逵上岸来。”

像他这样的高手在南宋钱塘潮中表现更为精彩。据周密《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政府特别重视每年八月中旬观赏钱塘大潮,届时还有水军演练及弄潮儿的表演。“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他们手持彩旗在汹涌的潮水中腾挪跳跃,做出各种既惊险又精彩的动作,神态自如,变化万端。有的甚至在浪尖上踏混木,表演水傀儡、撮弄、水百戏等,还有的竟然“铺席水上,独坐饮酌,啸咏其席,来去如刺舟声,挥手以谢亲宾,上升而去”,让观众叹为观止。可见宋代的游泳技术已出神入化到何种地步。

5 射箭

弓箭是原始人类生产的重要工具,世界上各个民族在原始时期都曾使用过弓箭,而中华民族发明弓箭的时间为最早,距今二万八千年前的山西朔县峙峪人遗址中,就已发现有石箭头。上古诗歌《弹歌》虽然只有八个字,“断竹,续竹;

飞土,逐宍”,却写出了从制作工具到进行狩猎的全过程,再现了洪荒时代先民们生产与生活的部分生动图景。

周代的“六艺”教育中,射箭就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以致形成了以竞赛为特色的礼仪形式――射礼,这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射箭比赛了。当时的孔子、荀子以及墨子等等,都是射箭爱好者,而且也鼓励学生射箭。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曾经提倡“胡服骑射”,把少数民族的射箭技术引入内地,同内地传统的射箭结合起来,把射箭运动推向了一个高潮。

汉代的射箭运动,不仅在实践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在理论上也有了进一步的总结,仅《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射法,就包括《李将军射法》、《魏氏射法》等八种六十九篇之多。魏晋南北朝时期,射箭出现了专业的比赛。唐代射箭活动得到了巨大发展。武则天设立了武举制,在武举制里规定了九项选拔和考核人才的标准,其中五项是射箭,包括长跺、马射、步射、平射和筒射。从唐代到宋代,射箭在民间更为普及。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当时的河北一带,民间组织的“弓箭社”就有六百多个,参加的人员有三万多,这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运动员组织了。

在冷兵器时代,弓箭也是战争中的重要武器,射箭是战斗的重要技能。古代名将大多都是名射手,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射石没羽”的李广,“三箭定天山”的薛仁贵等,都曾以善射名闻天下。《水浒传》全面描述了射箭的练习和功能:有战争中的射箭,一箭决定战斗胜负(第92回,振军威小李广神箭);有比武场上的射箭,以射箭分出了本领的高低(第12回,青面兽北京斗武);有显示武艺的射箭,一箭射断绒绦,射下了飞雁(第35回,小李广梁山射雁)等。尤其是花荣,绝对是名不虚传的神射手,小说多次展示了他高超的射箭技能。第三十三回“只见花知寨在正厅上坐着,左手拿着弓,右手挽着箭。”“搭止箭,拽满弓,只一箭,喝声道:‘着!‘正射中门神骨朵头。众人看了,都吃一惊。花荣又取第二枝箭,大叫道:你们众人再看我这第二枝箭,要射右边门神的头盔上朱缨。‘飕的又一箭,不偏不斜,正中缨头上。那两枝箭却射定在两扇门上。”三十四回:“花荣把枪去事环上带住,把马勒个定,左手拈起弓,右手去拔箭,拽满弓,纽过身躯,望秦明盔顶上,只一箭,正中盔上,射落斗来大那颗红缨。” 三十五回小李广梁山射雁:“花荣搭上箭,拽满弓,觑得亲切,望空中只一箭射去。”“当下花荣一箭,果然正中雁行内第三只,直坠落山坡下。急叫军士取来看时,那枝箭正穿在雁头上。”第九十二回 振军威小李广神箭:“那边恼犯了神臂将花荣,骂道:‘贼将怎敢放暗箭!教他认我一箭。口里说着,手里的弓已开得满满地,觑定方琼较亲,飕的只一箭,正中方琼面门,翻身落马。“花荣再取第二枝箭,搭上弦,望张翔后心,觑得亲切,弓开满月,箭发流星,飕的又一箭,喝声道:‘认箭!正中张翔后心,射个透明,那枝箭直透前胸而出。头盔倒挂,两脚蹬空,扑通的撞下马来。”“花荣听的弓弦响,把身望后一倒,那枝箭却好射到,顺手只一绰,绰了那枝箭,咬在口里。起身把枪带在了事环上,左手拈弓,右手就取那枝箭,搭上弦,觑定杨端较亲,只一箭正中杨端咽喉,扑通的望后便倒。花荣大叫:‘鼠辈怎敢放冷箭!教你一个个都死!把右手去取箭,却待要再射时,只听的城楼上发声喊,那几个军士一齐都滚下楼去。于玉麟、郭信吓的面如土色,躲避不迭。花荣冷笑道:‘今日认的神箭将军了!”

小说浓墨重彩的描绘了花荣的高超箭术。无论是对敌作战还是平时射雁,花荣都是充满自信,百发百中,不愧“小李广”的称号。小说的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花荣的精湛技艺,而且展示出宋代箭术的发达和精彩,可见弓箭在宋代确实是一种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对阵敌前的重要工具和武器。

《水浒传》作为一部优秀的古典小说,不仅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研究意义,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展示了宋代历史文化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具体生动地再现宋代体育文化,使史料中的体育文化变得鲜活起来。

参考文献

[1]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注.邓之诚注释[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2] 周密.武林旧事[M]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

[3]伊永文.行走在宋代的城市[M] .北京:中华书局,2005

[4]景志辉.赏析《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J] . 语文建设,2013(20)

[5] 刘秉果.《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J] .体育文化导刊,2004(1)

[6]张志雷.水浒传与宋代武术[J] .名作欣赏,2011(11)

[7]张志雷.《水浒传》中的武术文化[J] .菏泽学院学报,2011( 4)

[8]王晓梅.从《水浒传》看宋代武术[J] .兰台世界,2013(3)

[9]张晓春.品味水浒传中的体育文化[J] .名作欣赏2012年(20)

作者简介

徐萍(1973-),女,山东枣庄人,年出生,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化,高级职称,现为枣庄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蹴鞠射箭水浒传
蹴鞠
小熊射箭
学射箭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蹴鞠有达人,一“踢”永流传
足球有一段渊源,叫蹴鞠
蹴鞠趣“史”
谁是射箭高手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