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

2015-12-19张成文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流动管理工作

张成文

我国人事档案工作经历了长久的发展。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建立了我国人事档案管理较为成熟的模式,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真正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近年来信息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和调整,使得我国的社会结构变得富有弹性,人口流动也隨之大量出现,打破了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员流动的禁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受到了各方面的巨大挑战。伴随着市场经济下各类人才频繁和大量的流动,数量众多的“人”由“单位人”成为了 “社会人”。记录着人们成长印迹的人事档案,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计划经济时代,一直被视为神秘而严肃的事物,让所有社会成员感到神秘和敬畏。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在整个社会流动人员的生活中的利用价值正在不断削弱,并被相当一部分人看作是没有任何价值的身外之物。许多人对自己的人事档案釆取漠然的态度,认为人事档案与自己的关系不大也不密切,在平时的工作、学习乃至生活上,需要利用到档案的地方蓼寥无几。于是,我国各类人员频繁流动过程中,便出现了大量“弃档”、“死档”现象,并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中国经济周刊》第43期报道指出“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及各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各级人才流动中心代为管理保存的三四百万份人事档案中,至少有60多万份与档案所有人失去联系”。弃档现象的不断出现不仅使得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困难加大,同时对流动人员自身的生活、工作的困难以及用人单位和社会的负担。不合时宜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不仅严重制约了我国各类人才大规模合理流动,也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康发展。在我目前社会经济形势下,流动人员中“弃档族”群体的大量出现,由此引起了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了解决流动人员弃档现象,更好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我们对流动人员中“弃档族”群体的充分关注,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和对我国流动人员人事管理的影响,根据我国特有的国情来提出传统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建议。

本文希望通过对“弃档族”这一特殊群体的深入研究,以及对我国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探讨,从而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有序和有效管理,提髙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利用率,降低人员流动过程中出现的档案弃置现象发生的频率,并减少由于“人事档案弃置”所引发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各种实际问题,更好地为我国社会、经济等方面持续繁荣发展服务。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和专家就开始关注人事档案和管理工作的研究,形成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在上世纪80年代到本世纪初,档案学者和专家主要集中研究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反映在相关论文和文章中,如王法雄教授的《人事档案管理概论》、邓绍兴教授的《人事档案学》和《人事档案教程》、朱玉媛教授的《现代人事档案管理》等等,当然在一些档案学出版书刊中也有关于人事档案的研究:潘玉明和杨晓红主编的《专门档案》(辽宁大学出版社)、朱玉緩编著的《档案学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中也有关于人事档案管理的阐述。但以“弃档族”这一特殊群体作为研究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切入点的研究成果。

目前来看还比较少,这一研究视角主要是从2001年开始的。本世纪初,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进一步深化社会改革,人员流动变得越来越频繁且数量巨大。由此“弃档族”这一群体也才开始产生并迅速演变为一种相对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2002年前后,各类人员在流动过程中“弃置档案”这一特殊问题开始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霍红梅、卢素瑕教授的(发表于《山西档案》2003年1期)一文首次提出了 “弃档”现象和”弃档族”的概念,认为“弃档族”就是把属于自身的人事档案放在人才交流中心再不理採的群体,并对流动人员“弃档”的原因给出了看法⑴。随后,武汉大学的谭必勇的《从“弃档”现象看我国人事档案制度改革》(《北京档案》2003年第3期)一文提出了自己对“弃档族”和“弃档”现象原因的分析并对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制度改革的些建议;同时,其他?搜学者专家也对“弃档族”这一社会群体进行了研究分。

近几年来,特别是2006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呈现持续增长状态,据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已达2.3亿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弃档”现象越来越严重,专家和学者也越来越重视对流动人员“弃档”这个社会问题的研究,并对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改革提出了不少的看法和建议,如卢海燕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与传统人事档案工作之比较》、李桂东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思考》、王欢的《电子档案:解决大学生弃档现象的有效途径》、董和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现状及改革措施》等文章。这些档案学方面的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研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一是对流动人员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管理内容的研究;二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和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三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原则、法规以及体制的研究;四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价值方面的研究;五是对流动人员中“弃档族”的主体研究。学者和专家的研究成果有些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取得了诸多的成就。文献分析法。通过广泛查阅有关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图书、期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理论与实践,对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针对现有的不足进行创新性的研究。

详细查阅国内关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等方面的书籍、文献,特别是人员流动过程中出现档案“弃置”的有关文章,由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弃置”,对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选择其中比较好的观点,且符合我国当前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国情的做法,来改革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查阅了大量流动人员档案的相关资料和有关网站,通过归纳演绎法对掌握的资料进行综合、论证。

于流动人员的定义,中共中央组织部和人事部联合印发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暂行规定》(1996年12月)就在第一章的第二条对这一特定对象做了详细且比较清晰地划分:“被机关、企事业单位辞退或者个人辞职的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管理人员;与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失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日常管理人员;高校毕业没有找到工作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以及没有档案接收单位的毕业生;出国留学人员;外资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等非国有企业所聘用的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外资企业驻中国代表机构的雇员,其它流动人员。”⑴规定详细罗列了流动人员的范围。

潭必勇先生在其文章中对流动人员的定义是:流动人员是指所在用人单位无权利保管其档案或者是没有人事档案保存权限单位的个人,其主要包括:被国有单位解聘的待岗人员、非国有单位职员、自费出国人员、应届大中专毕业生以及长期移民者等。与这两个概念大相径庭的是,广州市实施的《广州市流动人员管理规定》中称,那些没有广州市户籍的,但在广州市区域内居住的人员,其中按照广东省相关规定招聘的高技术人员实行《广东省居住证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获得广东省某市户籍的,不适用其管理规定。流动人口规定主要是以户籍为依据,将非广州本地户籍却又在广州工作、活和较长吋间探亲的人员统称为流动人员,这其中包括传统意义上的流动人员和大量的流动人口。这里的“流动人员”定义与“流动人口”定义内涵基本一致。虽有进步意义,却使传统的“流动人口”与“流动人员”的概念界限更加模糊不清。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流动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流动的光
流动的画
漫画
为什么海水会流动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