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2015-12-19习琴琴
习琴琴
摘 要: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日常管理与服务工作,给图书馆带来活力的同时也给图书馆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针对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志愿者管理工作实践为依据展开分析,探讨如何建立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
关键词: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
1 引言
我国独立学院兴起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高等教育机构[1]。高校图书馆建设作为传统高校建设的重点之一,进入独立学院时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贯彻图书馆“以人为本、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管理创新”的办馆宗旨,更好地发挥图书馆在独立学院中的教辅功能,仅靠学院图书馆现有的工作人员是远远不够的,本校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既能缓解馆员的工作压力,又能为学生本人提供实践平台,积累工作经验,达成图书馆与志愿者两方的双赢局面。
2 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服务现状
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是立足图书馆,不为物质报酬,专门为读者服务的人,由学生自愿参与并在图书馆指导下进行活动的特色组织[2]。国外图书馆开展志愿者服务由来已久,志愿者协助图书馆工作无论是服务内容或管理机制都趋于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优化图书馆服务结构方面效果明显。而国内高校开展志愿者服务还在起步阶段,各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未能很好的发挥志愿者团队在图书馆服务中的促进作用。
2.1 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高校引入志愿者服务时间较短,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方面空有一些规章制度和施行办法,也并未形成成熟的规范化体系。因为志愿者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界线不清,缺乏有效的激励、保障和约束机制[3],志愿服务无章可依,部分志愿者自由散漫,凭个人意志进行相关服务,工作漏洞百出,不仅没有起到协助图书馆员工作的作用,还额外增加了工作负担,由此很多图书馆宁愿投入更多经费增加勤工俭学学生的招聘数量,也不愿使用志愿者的无偿服务,更不愿花费精力完善志愿者管理制度,形成恶性循环,使图书馆志愿服务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
2.2 组织结构松散
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以在校学生为主,有的按照图书馆工作需求临时招募,完成指定任务后团队解散,有的则以个别学生的义务时数需求,如入党的公益加分、党校培训的义务实践等进行预约报名,而定期招募志愿者,形成稳定的图书馆志愿者团队的图书馆少之又少,最终形成的志愿服务组织结构极为松散,甚至不能构成为基本的图书馆志愿服务体系,无法开展常规活动,也难以进行深度培训,只能从事一些体力性的重复工作,对于图书馆和志愿者双方都达不到实质性的助益,使图书馆志愿服务成为鸡肋。
2.3 任务分配不协调
目前独立学院图书馆在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的实践中,结合本馆勤工俭学队伍,引入志愿者服务团队,形成图书馆员、勤工俭学人员和志愿者三支队伍交叉完成图书馆工作的局面已成为普遍现象,三者需要有明确职责范围的划分,互相帮助和配合,才能将日常的管理和服务有序而高效地开展起来。但是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有些馆员过分依赖勤工俭学同学和志愿者,将本该自己完成的关键工作分配给他们,不考虑胜任能力,也不监督工作进展以及核查工作完成情况,使得勤工俭学学生和志愿者或工作压力过大怨声载道,或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另外进行工作任务分配时,不考虑勤工俭学工作的有偿性和志愿者服务的无偿性,在工作的难易和工作量的多寡上不做区分地进行分配,使志愿者的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2.4 权益保障不到位
志愿者权益保障问题一直是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国内在志愿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相关制度和实施力度都还成熟。由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很多人將志愿者的合法权益也视为无偿奉献的范围,甚至志愿者本人也没有自身作为志愿者的权益意识。在图书馆引入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志愿者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也少见于相关规章制度之中,一旦合法权益受到读者甚至馆员的侵犯,志愿者基本会陷入投诉无门的境地,在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同时却换来自身权益受损的结果,志愿者的积极性必然受到重大打击。
3 独立学院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
3.1 建立健全志愿者管理机制
3.1.1拟定和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要在志愿服务内容的开展、组织的管理、人员的考核激励、团队的优化等各方面形成系统,从而建立长效运作机制,首先必须有章可依,有度可衡。就独立学院图书馆而言,真正引入志愿服务的图书馆并不普遍,有些空有制度而没有实行,有些零散接收志愿者,但图书馆管理规章制度中并没有明确志愿者管理的相关内容。图书馆志愿服务相关制度的制定,必须结合图书馆和学院的实际,明确志愿者招募、培训、考勤、考核、奖惩、权益等相关内容。
3.1.2规范志愿者招募流程
图书馆志愿者的招募是决定志愿服务团队整体素质的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方面要明确规定招募的方式方法及应招条件,设定严格的筛选把关流程,另一方面还要在初步招募后实行淘汰制,在规定的试用期内进行考察评价择优录用,这样才能确保志愿者团队的整体素质。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生工作人员的招募,包括勤工俭学岗位和志愿者的招募,一般要通过学院学工及相关部门的把控,此时图书馆如果处理不好与学院各个部门的工作衔接,没有充分表达岗位需求和招募条件,没有在招募的关键环节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很容易在招募过程中陷入被动地位,影响初步招募的效果,从而影响后续的筛选和培训工作。
3.1.3做好志愿者培训工作
志愿者培训的效果决定志愿者上岗后的工作质量。做好图书馆志愿者培训,不仅要注重以图书馆基础知识的学习、图书馆规章制度的了解以及岗位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岗前培训,还需做好转岗培训、在岗学习、岗位技能优化等深度培训。只有注重培训的系统性和过程性,在馆员与志愿者,老志愿者与新志愿者之间的“传-帮-带”中不断交流经验,查漏补缺,实现志愿者自身知识和技能的循环改进和创新,才能大幅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3.1.4完善志愿者考核机制
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是促进团队成员高效完成任务的有效推动力,对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团队同样具有这样的效果。开展志愿者考核工作,首先必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明确的考核标准下以量化考核为基准,结合馆员、同事、读者的多方评价,以出勤情况、服务时数、服务态度、专业程度、参与团队活动情等为主要考核内容对志愿者做出综合考评。
3.2 改进和创新激励机制
由于志愿者服务不索取物质报酬的义务性,要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图书馆志愿者的积极性,必须在常规的激励方式上进行改进和创新。人的生存发展,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的欲望,所以在激励中不能忽视任何一方。要根据不同人、不同情况将两者结合搭配起来,激励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求欲望,有好的激励效果[4]。以志愿服务考核结果为依据,坚持非物质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二者相辅相成的原则,对志愿者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激发,才能提升志愿者进行不断学习、改进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動性,达到志愿者团队整体优化的效果。
物质激励方面,虽然志愿者服务出发点不是物质需求,但保证志愿者的基本补助,如纪念品、交通费、工作餐等,才不至于挫伤志愿者的积极性。非物质激励方面,要注重精神激励、晋升激励、岗位激励、增权激励等方式多管齐下。精神激励以志愿者证书、荣誉称号、学院表彰等方式着重开展评优工作,同时创办志愿者专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者活动,达到激励作用的同时还能活跃团队氛围;晋升激励主要以志愿者的服务时间长短和服务质量好坏,将志愿者进行等级划分,针对不同等级给与不同的激励;岗位激励一是进行定期岗位轮换,避免重复性工作造成的枯燥,同时在新岗位的培训中满足增加知识的需求,二是以志愿者专业特长为依据安排工作岗位,使志愿者获得学以致用的满足感;增权激励是指图书馆或学院相关部门在肯定志愿者工作的前提下给予某些权利或政策上的优惠,例如图书的优先借阅、图书馆收费项目的减免、学院评奖评优的加分等。
3.3 营造志愿服务文化氛围
志愿文化是指志愿者组织在长期的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被志愿者所认可、接受、传播和遵从的基本信念、共同价值观、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社会角色和人文模式等的总称[5]。推崇无私奉献、友爱互助、共同进步的高校志愿者精神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和谐校园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加大志愿服务精神的宣传力度,营造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文化氛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图书馆志愿服务工作中来。
4 结语
由于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特点,独立学院图书馆普遍具有建馆时间短、起点高、模式新、发展快、馆员素质偏低等特征[6],且独立学院学生普遍个性张扬、思维活跃、学习自觉性差、学习态度多元化、社会实践经验相对丰富,对图书馆服务的内容、方式等都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国内志愿服务还未成熟,图书馆志愿服务仍未规范的情况下,唯有深入研究图书馆志愿者服务运作方式,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实验和改进,建立更加完善的图书馆志愿者管理长效机制,才能造就能够充分发挥潜在作用的志愿者团队,将图书馆志愿服务转化为推进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的巨大能量。
参考文献
[1]夏文福.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及管理探讨[J].理论前沿,2013(12):88-89
[2]王雪梅.关于高校图书馆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西部科技,2012 (8):92-94
[3]孙孝诗等.义工服务于图书馆而引发的思考[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4(2):48-49
[4]田旭龙.西北地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激励机制研究——以兰州大学为例[D].兰州大学.2009:18-19
[5]于强.销售人员激励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05:60-64
[6]施盛威等.江苏省独立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现状与优化[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