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振伦民国时期方志编纂理论初探
2015-12-19胡婷婷顾佳琦
胡婷婷?顾佳琦
摘 要:民国时期是传统方志的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方志学家,傅振伦即为其中的佼佼者,更是一位横跨传统方志和当代新志的方志学大师。本文拟总结傅振伦民国时期的方志编纂理论,如体例扬弃,篇目彰显时代性等。或有裨于今日方志学理论之建设。
关键词:傅振伦;民国;方志编纂
方志编纂理论是方志学理论的核心。民国时期是我国传统方志的转型时期,民国方志学家在吸收章学诚传统方志编纂理论的同时,也指出其未备与局限之处并补充阐发。创立的新论殊多,使方志编纂理论趋于系统与科学。傅振伦是民国方志学家中的佼佼者,其方志编纂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体例扬弃
体例是志书编纂的纲领,同时也是规范全书的准绳,完善的体例是高质量志书的基本标准。刘知几言:“夫史之有例,犹国之有法。国之无法,则上下靡定,史之无例,则是非莫官”1。章学诚说:“志为史裁,全书自有体例。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则全书中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2。均体现了志家对方志体例的重视。傅振伦在北京大学求学期间,曾在朱希祖教授指导下仔细研读过《史通》、《通志》、《文史通义》等史学著作,其修志思想亦深受刘知几、章学诚等的影响,他曾说:“修志之道,先严体例。义不先立,例无由起,故志家必以凡例冠之”3,可見其对方志体例的重视。
在体例上,他十分推崇章学诚分立“通志、掌故、文征”的“三书体”,在修志实践中屡有借鉴,并有所创新。如“通志”部分,虽仿纪传体正史体例分为纪、考、略、传、图、表等,但图、表的位置却强调应以分见各门为宜,与旧志迥异。对于大事记的编写,傅振伦认为我国史书纪事体有三,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三者各有利弊:“编年体大事备举,语无重出,而简于叙事,阙载良多,事以时分,因果难究;纪传体原委详该,洪纤靡失,语多重复,纲要难周;纪事本末体文省事豁,体圆用神,各详起讫,条例分明,然于‘通与‘溥之义,向欠精详”4,所以修志是须“三体具备,互救其失:仿编年体而编大事记;更仿纪事本末体而作要事始末,以救编年体之失;仿纪传体而作列传,又仿正史书志而作考。隐显巨细,备举无遗,社会真相,庶得以益臻明详”5。如其所修《新河县志》便是三体具备,《河北通志》则分为“大事记”、“通纪”、“杂纪”三种。
2 篇目彰显时代性
傅振伦力主方志之篇目应当摆脱旧志的束缚,去除记载封建糟粕内容的门目,多设有关社会经济与文化之篇目,使志书变得更加科学、实用。旧志开篇往往以“皇言”列于前,以表示对封建帝王的尊崇,傅振伦则深恶之,所拟四部志书的篇目统统将其去除。
《新河县志》的篇目,在保留旧志门目的同时,采用新旧兼容的模式,大胆引入新门目,如在政经考中保留了传统的食货、营膳,添加了政务、党务、教育、建设等目,顺应了时代潮流;《北碚志》篇目的设置更是有了质的飞跃,与现代志书无异。如该志的篇目为卷首、大事谱、地理考、政治略、经济略、文教略、社会略、列传、聚落记、卷末别录,其中地理考包括疆域沿革、政区、地形、水文、气象、地磁、地质、土壤、矿产、生物、人口;经济略包括农业、土地利用、森林、畜牧、蚕桑、渔业、交通、水利、工业、矿冶、电力、商业、金融、物价、民富、合作事业。同时,人物传记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反旧志当中对人物有褒无贬的通病,主张善恶同书;又认为志书贵在纪事,而不在褒贬,故反对生人不入志的做法,因为生人不入志固然可以避免逢迎和恩怨,但却丧失了最真实的材料,于如实纪事不利。
3 详今略古,注重实用
详今略古是自古以来就有的史志编修观点,傅振伦则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这种观点,他认为“现代人事,最为繁复,智巧百出,变化甚大。新发明,新设施,日殊月异,苟不详记,稍纵即逝。沿革不明,岂不惑欤”6?因而志书应侧重现代,此即所谓“详今”,略古则并不代表忽视过去、漏而不记,而是应当把握叙述简明的原则,做到疏而不漏。同时傅振伦还提倡编修方志应注重其实用性,他认为地方志即地方史。志书的主要作用在于“掸求社会进化之精律,以资人事之向导也”7,实用性是非常强的,因而方志记事需“兼详现代,以为行政之参考。凡典章制度,先例旧则,均备入志中,地方行事,即准以为式;事有纷争,亦往往却觉于此”8。
4 详记社会方面
傅振伦指出我国的方志之作本是体法正史,但正史记事,颇能注意以社会为主体,而方志却“通无远识,鲜能随世所重,酌加刊载。观乎志乘之地理诗文,多局大半,而风土一门,不过十一;且例目相沿,勉事砌凑,而以列传为尤滥”9。因而他主张再编志书应加强对社会方面的记载,这样才能使志书更好地展现出社会发展进步的全貌,使志书的实用性更强,否则“陈腐迂阔,无裨实用,玩物丧志,小人怀土之诮,难幸免矣”10。
5 侧重于物质方面
傅振伦认为我国古代史志的编纂宗旨侧重于理论评判,以道德为是非标准,目的是考兴衰、审沿革、资法戒。这种宗旨被继承流传了下来,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就是“垂训谬见,流传至今;切实之学,反成虚玄之篇”。因此,他建议再修新志应加以改革,去除空谈道德之荣,而侧重于物质方面的记载。他说:“自马克思唯物史观表扬于世以来,而‘社会嬗变(即人类之历史),恒视经济之变更为转移之理大明。故欲阐明事理,须求当代经济状况。今后必加详于地理之自然资源、人文地理以及扩充旧日史志食货门类目,诚当今修志之要义矣。”11此处傅振伦所引观点,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应重视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为唯物主义理论。
6 广增门类,尤重科学方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生事物越来越多,方志需要记述的内容也日益增加。传统志书的门类不能再满足时代的需求,因此傅振伦提倡新修志书应广增门类科目。同时新增的科目门类应当注重科学方面,因为它的实用性更强,对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也更为直接。民国时期的中国,西方先进的自然、社会科学知识纷纷涌入,许多知识是中国历史上所没有的,如西医;有的是中国历史上有但已趋落后或不够科学的,如天文气象。这都应是新修志书所侧重记述的内容。
当然,作为横跨传统方志和当代新志的一代方志学大师,傅振伦对于民国方志学的贡献绝不仅仅体现在对传统方志编纂理论的超越上,更是体现在方志的各个方面。他纵横志坛七十年,以渊博的学识、宏富的著述、虚心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以及对后辈的关心,赢得了学术界一致的推崇。本文不揣冒昧,对傅振伦民国时期的方志编纂理论作一总结,或有裨于今日方志学理论之建设。
参考文献
[1][唐]刘知几.史通.卷四,序例第十.上海:商务印书馆,1926.24.
[2][清]章学诚.与石首王明府论志例.文史通义校注.叶瑛校注.卷八,外篇三.北京:中华书局,2000.861.
[3]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105.
[4]傅振伦.新河新志述略[A].傅振伦.傅振伦方志文存[C].合肥:黄山书社,1988.第25页.
[5]傅振伦.新河新志述略[A].第25页.
[6]傅振伦.编辑北平志蠡测[A].傅振伦.傅振伦方志文存[C].合肥:黄山书社,1988.第31页.
[7]傅振伦.编辑北平志蠡测[A].第32页.
[8]傅振伦.编辑北平志蠡测[A].第32页.
[9]傅振伦.编辑北平志蠡测[A].第32页.
[10]傅振伦.编辑北平志蠡测[A].第33页.
[11]傅振伦.编辑北平志蠡测[A]. 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