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唐山市曹妃甸区农业现代化发展

2015-12-19李松

卷宗 2015年11期
关键词:工作任务现代农业挑战

李松

摘 要: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在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的发展已经迈入农业工业化时代。本文从现代农业基本特征入手,详细阐述了唐山市曹妃甸区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定位及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实现曹妃甸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

关键词:现代农业;定位;挑战;工作任务

1 现代农业基本特征

当前,现代农业基本特征有如下几方面:一是科学技术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二是生产要素集约化配置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三是市场化机制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四是生态环境治理保障农业生产协调发展。

总之,现代农业的基本形态特征是农业工业化,表现为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环节模块化,生产资料集成(工厂)化,农事作业机械化,生产管理科学化,生产效率高效益好,资源环境可持续,生产能力稳定。

2 曹妃甸区发展现代农业的定位

根据曹妃甸区发展总体战略定位,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十二五”期间、展望到2020年,曹妃甸区现代农业发展定位为滨海、临港型现代农业,是以城市需求为首要服务对象的绿色农业,以工業曹妃甸为背景的工业化农业,以星罗棋布的产业园为载体的高效农业,以港口物流功能为依托的聚散型农业,以水田和湿地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为目标的循环农业。曹妃甸区现代农业发展要以农业工业化为手段,以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农业产业园为载体,以农业物流为辐射纽带,以城市为服务对象,在港口和城市化过程中发展的绿色、循环、高效的工业化现代都市农业。

3 曹妃甸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挑战

3.1 水资源紧缺与环境污染的挑战

随着工业发展和滨海城市的建设,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大加剧了水资源的竞争,淡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当前,全区生态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年需淡水水资源大部分靠引滦水,如果遇到干旱年份,上游来水减少,以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的农业将面临水资源短缺的潜在威胁和挑战。本区域耕地质量较差,土壤类型多数是滨海盐渍土及在此基础上发育的水稻土,土壤含盐量高、有机质含量低、质地粘重,农业生产的局限性很强,一旦水环境丧失,再度盐化的可能性很大。

随着工业发展,人口增加,三废造成的污染(如河流污染、海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将逐步加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积极面对环境污染的挑战。

3.2 产业结构单一,农业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曹妃甸区农业结构逐步发生着变化,但仍然呈现以水稻种植、粮食加工为主的局面,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单一。与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产业整体效益偏低,对地区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有限,地方政府以及众多农民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管理维护较为粗放,农业生产仍以人力、畜力为主,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

3.3 农业边缘化趋势制约现代农业发展

工业化、城镇化使农业可支配的耕地和湿地面积将呈现持续减少的趋势。地理位置优势为曹妃甸接受京津唐三市经济辐射,承接京津唐转移产业和曹妃甸工业区相关配套产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但是也将对曹妃甸现代农业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一是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将急剧增加,以水稻和水产养殖为代表的耗水型传统农业,必然面临规模压缩、产业升级转型的压力;二是工业的发展,使得农业产值比例逐步降低,农业土地面积持续减少,农业劳动力尤其是高素质劳动力向工业转移的速度会逐步加快,使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紧缺与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矛盾更加突出。

4 曹妃甸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工作任务

4.1 加强农业基本条件建设

1.1.1完善水利设施

曹妃甸区水资源供应主要依赖于引滦工程,是典型的客水依赖型农业,以水稻为第一位的种植业和以湿地为中心的滨海景观必须有水利工程设施为保证,完善蓄滞净美结合、生态生产和谐的水循环工程。

曹妃甸区多年平均降水量618.9mm,最多的年份1183.7mm(1964年),最少的年份335.3mm(1968年),年际旱涝变幅较大。多年平均自产地表径流0.43亿m3,9条河渠的过境径流0.63亿m3,合计水资源量为1.06亿m3。由于降水过于集中,雨季径流和过境径流的利用率仅有10%左右。维持湿地环境,每年需要补水灌溉1238.1mm,相当每亩825.8立方米。仅30万亩水田的年需补水量就高达2.4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年引滦河水3.2亿m3,水稻生产用水资源为2亿方左右,平均亩耕地补充灌溉524立方米。如果遇到干旱年份,引水数量发生较大波动,将直接导致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和粮食产量的下降。

为了确保水稻为主的种植业持续发展和湿地为主的景观稳定,必须从水资源管理、节水技术、水利设施建设管护等方面做工作,提高雨洪水利用率,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提高景观生态用水、水产养殖和水稻生产用水的保证率。一是在水资源的管理方面:在滦河引水的基础上,开展水利设施规划、设计、建设与管护,做好本地雨洪水存蓄利用和稻田和水产养殖水的循环利用,提高干旱缺水年的应对能力,减少干旱灾害。二是推广节水技术方面:曹妃甸区农业灌溉主要采用井渠双灌,在工程性节水方面,进一步发展渠道防渗配套建设,扩大喷滴灌以及低压管道灌溉建设以减少灌溉过程中的输灌水的损失。在非工程措施中,调制灌溉模式,充分利用好市场和政府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政策,坚持以水定生产的原则,充分利用海域和海洋资源以及曹妃甸工业区的发展优势,适度发展海水、淡水水产养殖,适时适当调整水稻种植面积,发展设施农业。三是加强水利设施升级换代。结合曹妃甸滨海、临港型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应全面提升水利设施的硬件水平和配套标准。特别是浅井和坑塘建设,地下水和地表水结合,水稻生产及水产养殖与蓄水结合,提高养殖和稻田水循环利用率,实现生态水域生产化,生产水域生态化。

1.1.2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在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有所减少,农工工资不断攀升,保证农业生产、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全面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在农业从业劳动者女性化、老龄化的背景下,降低劳动强度也是重要任务。当前看,首先是实现水稻等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全程机械化,田间道路系统需要在现有基础上新修整修,硬化田间道,平整生产路,为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作业率提供通行保障。

1.1.3生态景观建设

完善农田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加强对湿地的保护,为生产、生活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提升防灾减灾的能力。当前林地主要位于路旁、沟渠旁、镇村工矿旁。新建道路和街道绿化发展很快,树种也趋向多样化。

曹妃甸区造林以沟渠和道路绿化为主,多属于农田道路防护林模式,以柳树和杨树为主,在高水位立地条件下,盐碱威胁是绿化的最重要障碍,实际观察,柳树已显现衰老,急待更新复壮,有必要提高绿化技术,尤其是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建立与城镇建设匹配的适时绿化、快速绿化的技术体系,提高绿化质量,降低绿化成本。

1.1.4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调蓄能力,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提倡“灌水—田面滞水—排水—提升—水塘存储—再灌水”的循环,提高给排水的循环利用率,既减少水资源的无为排放,又减少肥料的流失。到2020年,水田的水资源循环利用率系数由2008年的1.8左右提高到2—3,一方水发挥2—3方水的作用。同时,在蓄水坑塘发展水生植物、水禽(鸭鹅等)和适宜的水产养殖,起到净化和肥水的作用。实现水田水利与水产养殖的复合高效。旱作物种植区要大力发展浅井灌溉,发挥地层空间的水调蓄功能,提高全年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4.2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重点镇、一般镇建设是城市扩张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是农村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途径和有效载体。

在全力做大做强曹妃甸中心城区、曹妃甸临港商务区、唐山湾生态城、南堡开发区四大城市板块功能,形成城市、重点镇、一般镇,功能明确、布局合理、联系紧密的城镇体系。按照地域和产业特点的不同,着力完善功能定位,统筹规划和建设。遵循“四个集中”(即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发展思路,通过政策吸引、产业聚集、生活服务、社保覆盖等多种途径,促进区域内农村人口、外来流动人口向重点镇、一般镇流动。计划采用的具体政策措施有:

第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管理、统一资金支付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的工程进度。健全完善道路交通、自来水供应、城乡电网建设,加强城镇排水、集中供暖、天然气等管网建设,统筹安排污水及垃圾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社会服务;按照区域内人口规模和发展规划,建设标准化的教育、医疗机构,新建、改扩建一批公益性基础设施支持重点镇、一般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

第二、做好建设用地安排。在建设用地方面,保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为今后建设留足发展空间,鼓励采取多种形式盘活土地资产,通过旧街区改造、迁村并点、土地整理、开发未利用地等方式,保障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的需求。

第三、建设辐射新农社区的便捷交通路网。要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规划,加强中心村、基本村的路网体系建设,并全部纳入城市道路规划建设体系,由区相关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维护、统一管理。要着重改变乡村道路单向辐射的格局,全力打造环状联通、网格联通的城市道路网络,为新农社区建设提供基本的交通设施条件。

第四、鼓励联村建设新民居。鼓励村民以翻建原有住房的形式解决住房需求,逐步改造空心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规划自主建设等多种形式建设二层以上社会主义农民新居,提倡集中建设联村综合住宅楼。

第五、继续开展“四清四化”。开展“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改变农村长期以来的落后面貌和村民的陈规陋习。

第六、推進改善农村环境的工程项目。立足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面貌,谋划和实施一批工程项目,推进农村改路工程、改厕工程、建设垃圾中转站和生活垃圾填埋场。

参考文献

[1] 姚宝刚. 现代农业与农业机械化发展[J]. 农业机械学报, 2006,(01):79-82.

[2] 张晓丽. 定西市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 兰州:甘肃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

[3] 康继乐.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4] 张春锋,阎立波,闫芳教等. 加快河北省滨海平原现代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 河北农业科学, 2011,(06):95-97.

猜你喜欢

工作任务现代农业挑战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数字视频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种类型整合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模块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高校生理学教学中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
“旧机动车鉴定与评估”课程内容优化改革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