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担保公司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2015-12-19潘阳
潘阳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进一步带动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在金融业的不断高速发展的同时,就需要我们有效的针对风险进行预防。作者结合自身在工作过程中对担保行业的认识和经验,在通过对大量文献进行阅读与研究你工作的基础上,对当前我国担保公司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研究,并基于会计研究视角,探讨担保公司科学处理与控制金融风险的相关会计防范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担保公司;金融风险;会计防范
1 担保公司金融风险防范的背景条件分析
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极大发展,促使当前我国进入到了信息化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一时代当中,我国各行各业不断开始利用该项技术从事自身业务、产品及服务的上线,从而使我国企业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线下产品的推广,而是逐渐开始走上线上服务,给我国企业带来了更加广阔的业务领域和数量众多的客户群体。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将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浪潮当中找准自身定位,从而获得更多的客户。与此同时,我国企业也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推动了企业的创新发展,依托互联网本身所拥有的潜在优势,不断开发与互联网结合的业务与产品,从而良好的把握了这一时代契机。
担保公司是从事担保业务重要企业形式,其通常处于第三方的角度在借贷关系、融资租赁业务关系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互联网与计算机的技术发展,同样给我国担保公司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但是,也由于网络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公司对业务盲目扩展的现状,使我国担保公司在处理风险问题时,必须对现有风险评估体系进行相应的调整,采用多种风险管理工具对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进行有效的规避。
2 互联网金融背景对担保公司的影响
2.1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我国金融业造成的影响
虽然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给当代我国各行业发展带来了契机,但是由于我国互联网与计算机领域的监管并不完善,从而也给大量依托互联网发展的行业带来了冲击。特别是对于我国金融行业而言,由于受到了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影响,促使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虽然这一新型模式的发展对我国金融服务领域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补充,但是由于国家、政府及相关机构对我国互联网行业的监控存在漏洞,这就导致所属互联网金融在运作过程中将会存在有较大的未知风险,这些风险的来源可能是某一新病毒的出现,也有可能是电脑支付的失败,或者是工作人员操作的失误。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将给我国金融领域中的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与损失。但是,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发展,大多数企业为了与此类企业争夺市场,也纷纷加入了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通道当中,从而促使了较多行业开始与互联网金融行业结合发展。因此,上述所提及的金融风险也不再单单局限与我国从事互联网行业的企业,而是逐渐扩展到了利用互联网模式发展的企业当中。
2.2 互联网金融模式对我国金融业中担保企业造成的影响
担保公司是指为借款人、融资人等提供担保服务的公司,其业务担保的内容可以是交易、偿付能力等方面的担保。因此,在担保过程当中,担保公司通常需要对被担保人的资质、资产、偿付能力、从事业务领域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调查与审核。通过成功的为业务、产品等进行担保,并促使交易、借贷关系等方面业务关系的顺利搭建,都会给担保公司带来一定的利润收入,从而促使担保公司能够在市场当中生产和发展下去。而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使用及元素的融入,给担保公司带来了巨大的金融风险。这一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当前我国企业为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利用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从事网络金融服务,或者是利用互联网开展业务的需要所导致的。由于大多数公司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线下的业务,而是开展网络业务,但是其又由于需要涉足金融投资、融资,或者是财产的借贷与交换,这就导致了其需要担保公司为其进行担保。而这些担保业务的开展,就会使我国从事担保业务的公司不得不去涉足互联网金融行业,不得不去面临来自于该领域的业务风险。为此,作者在本文当中将针对上述问题,从担保公司视角出发,探讨其应当如何处理好金融风险。
3 探讨我国担保公司应当如何处理金融风险
3.1 利用会计工作中财务管理的特点,从管理角度减少金融风险
我国担保公司应当加强现有企业管理的科学性。会计财务管理要求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的预决算分析、财务报告分析等,也就是说会计工作不仅仅是对日常业务的核算,更是针对日常业务核算当中所出现的问题,从账面信息出发,不断追溯,对初始业务进行更好的整理与分析。因此,对于我国担保公司而言,其在业务开展当中,首先应当理顺其可能会出现的金融风险。在对这些风险信息的获取之余,还必须针对这些信息进行科学化的汇总、整理与分析。这些信息的来源不能够过于局限,应当从全面化和科学化的角度出发,进行信息的处理与归集。在此基础上,我国担保公司应当不断增强其对业务流程的管理。为此,我国担保公司应当严格依照相关流程,并不断改善流程,以便于依靠流程来对审核事项进行规范性的操作與管理。
3.2 设计多种担保回报形式,减少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成本
我国担保公司还应当重视会计成本管理的特点在其中的运用。成本管理通常被用于生产、加工等企业。但是,随着我国担保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针对风险和利润之间的平衡而言,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成本管理。风险成本的减少,将极为有利于担保公司整体业务利润的增加,从而带给担保公司更加稳定与持续的现金流。为此,我国担保公司应当首先针对风险的来源,即发生源头,对其进行归类和汇总,然后列出详细的风险项目,并将其绘制成表格的形式。在进行风险、成本和利润总表的设计之后,还应当针对担保公司业务的不同环节,为各个开展业务的部分设计其专属的表格,以便于不同的部门分别对业务的风险进行有效的记录、汇总。
除了单纯从金融风险大小程度出发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客户的信用资质设计不同的担保形式、担保数额、担保赔偿额等。通过多种服务的设计,将能够促使多种形式之间有效的搭配,从而减少担保公司在业务处理过程当中所面临的总成本。与此同时,我国担保公司也可以增加其对权益、债券相应的投资,利用财务杠杆的功能,有效缓解担保公司开展业务过于单一给其带来的成本增加。
3.3 提升金融信息采集质量,建立公司客户管理的数据库
对于担保公司而言,需要借鉴会计工作信息管理的要求,针对其现有的风险进行详细的汇总与整理。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担保公司,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网上数据库的建设。无论是没有开展合作业务的公司,还是将要、正在开展业务的公司,担保公司都应当对其现有的经营管理和收益的信息进行收集,并将其储存在企业的数据库当中。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将有助于担保公司在承担担保责任审核时,对客户进行充分的评估,从而使担保公司能够找准目标客户,为其开展金融服务。
针对良好资质却没有开展业务的公司,可以利用担保公司的业务推广能力,争取与其合作的机会。针对资质不好、存在违约事项的公司,可以利用担保公司数据库的建设,尽量避免今后合作的发生。通过提升担保公司对信息的管理与处理能力,能够使担保公司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的找到目标客户,并开展业务宣传,从而使担保公司避免了大量宣传所导致成本增加问题的出现。
3.4 完善担保公司金融业务操作规范性,减少金融操作风险
担保公司的业务领域决定了对其研究不应当只局限于金融领域的风险,而是应当充分考虑现实情况,即担保公司充当第三者,为行业中不同领域、经营范围的公司而服务。这种情况的存在就促使我国担保公司必须在进行金融风险管控时,注重由于金融操作失误导致的操作风险。这一风险的产生,可能是来源于合同的合规审查不足,也有可能来源于后来业务处理人员信息录入的错误等。这些风险的存在,给担保公司履行后期担保责任、承担担保义务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使其不能够利用金融相关法律去有效的保护自己。而这些问题的来源主要是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以及担保企业没有按照行业规定流程设计审核模式,增强审核规范性等问题。为此,作者认为,应当针对上述两个问题,不断加强担保公司自身业务规范性程度,根据相关金融法律法规,严格设计企业内部信用审批流程,并根据行业准入标准对现有人员进行素质提升的培训。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发现,担保公司在我国各行各业的经济业务当中都扮演者不可缺少的角色。随着我国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互联网金融模式已经成为了我国诸多企业竞相争逐的主要公司创新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现有对于互联网行业的监控不严,以及过多企业纷纷进驻,导致这一行业竞争的加剧与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严重,致使了大量以互联网金融模式为战略发展模式的企业本身存在有较大的风险。而我国担保公司为了能够持续可靠的经营,就势必需要与这些企业发生业务关系,从而也就导致了我国担保公司面临了大量来自于网络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加剧,给我国担保公司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巨大障碍。但与此同时,给我国担保公司带来了大量的契机。
所以,作者认为,我国担保公司应当努力发挥会计在公司管理水平提升、业务质量提升当中的重要地位,并借鉴会计五要素,对我国担保公司现有的管理与发展进行不断的改革。因此,作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利用会计工作中财务管理的特点,从管理角度减少金融风险;(2)设计多种担保回报形式,减少我国担保公司的风险成本;(3)提升金融信息采集质量,建立公司客户管理的数据库;(4)完善担保公司金融业务操作规范性,减少金融操作风险。通过这些对策与建议的提出,不断增强我国担保公司未来发展过程中抵御风险、把握时代契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庭选,任方. 河南省融资性担保公司财务风险监管体系构建[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2] 张媛. 浅谈中小担保行业风险控制分析——以重庆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为例[J]. 经营管理者. 2014(32)
[3] 韩瑞芸. 融资性担保公司可投资股票、基金[N]. 21世纪经济报道. 2010-03-11
[4] 馮珉. 融资性担保公司实行准入制[N]. 安徽日报. 201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