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模式全新的系统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2015-12-19刘志成郑曦
刘志成 郑曦
用日新月异、如火如荼、突飞猛进……来形容当前国内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与建设状态,都唯恐不能准确表达行业发展的现状特征。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势头是如此迅猛,以至于我们有些应接不暇。针对学科快速成长与巨大的社会需求,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也必将发生变革,以便更好地培养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人才。
1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中的问题与思考
自北京林业大学园林专业建立以来,已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历程,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课程教学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为我国风景园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伴随着教学规模与教学内容的变革,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需要解决,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3 课程设计终期评图与成果展示
(1)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学科虽拥有一批国内著名的教授,仍不能全面满足两个年级、每个年级十个班的同时授课的教学需要。如何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不仅教好一个班,更要教好一门课、带好一个教学团队,使每一个年级的十个班都能接受这些风景园林行业著名学者面对面的传授,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努力解决的问题。
(2)由于学科领域在不断丰富,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内容也必然需要不断充实和完善,致使教学内容日趋庞大而复杂,教学时数与教学需要产生较大冲突。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高效地传授专业知识,塑造视野广博、基础扎实的本科人才,全方位适应社会与学科发展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基础课题。
(3)同时,由于班级多,授课教师多,教学周期长(3或4个学期),统一协调教学内容、作业要求、评定标准等方面的工作日趋重要,需要寻求一套系统的教学模式,以适应这一状态。需要在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系统的教学大纲与内容体系,去解决当前本科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2 风景园林设计课教学模式的改变与探索
针对上述问题,结合园林学院设计学科的师资特点,在学院领导的引领和倡导下,园林设计教研组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与研究,对本科教学方式进行做出了重大调整,尝试推行了一套更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2.1 教授领衔,集体授课,充分发挥顶级专家在本科教学中的引领作用
我院风景园林设计学科集中了一批在国内极具影响的著名教授,为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作用,尝试建立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将每个设计作业分3个教学单元完成,每个作业的第1个教学单元和第3个教学单元将园林和风景园林的十个班按年级和专业分组,采用集体授课方式,第2个单元仍采用传统的小班授课方式。第1单元统一布置作业,由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授统领每学期的风景园林设计教学工作,讲解作业要求,讲授相关课题的特点与重点,阐释学科的发展动态,使教授们能够与整个年级的学生们直接接触,全面掌控教学质量,充分发挥这些顶级专家在本科教学工作的作用。在集体授课过程中,年轻教师负责具体设计专题讲授与案例分析,具体阐释、讲解设计要点,解读设计思路,拓展教学内容,畅谈设计理想。
新老教师结合,共同教学的模式,使同学们能够更为广泛地接触设计教师,不断地面对不同的专业领航者,接受不同的设计思路,更好地拓展、启迪同学们的设计思路与灵感。集体授课的教学过程非常好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老教师能够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向年轻教师传授教学经验。
2.2 把握重点,同步推进,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进程
第二阶段的小班授课是设计教学的核心环节,强调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教学成果的多样性。
所谓内容的统一性是指在分班教学过程中,按照第一单元集体授课的教学要求,统一教学重点、教学进程与作业要求,强调对风景园林设计基本观念的理解与认识,强化对专业基础的把握与基本技能的提升,准确把握每个作业的教学方向。
所谓成果的多样性是指不限定设计风格,注重教学的引导性与启发性,鼓励创造性的设计构思,塑造设计个性。注重激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不仅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们学会创造;不仅需要汲取前人的设计灵感,更要培养学生产生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的设计思维,让他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设计训练中去。
4-6 课程设计终期评图与成果展示
2.3 交互评图,择优展示,促进教学成果的交流。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图与成果展示阶段。在每一个作业完成之后,将2-3个班分为一组,由非本班授课教师在同一时间展开评图,增进师生之间、班与班之间的交流与了解,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良好教学评价与交流机制(图1-6)。
评图结束后,选择优秀学生作品,由统一安排展示,不仅可以充分鼓励先进,形成激励机制,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展示使同学们能够更为直观、准确的把握教学方向。
3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改革的大纲调整分析
新教学模式的推出,要求我们对整个教学内容的结构做出一系列调整,建立一套更为科学、严谨、清晰、系统的教学大纲及作业要求,方能取得良好效果。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表1 教学内容一览表
3.1 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作业体系的模块化。
园林设计课程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在整个历时1年半、3个学期或2年、4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完成一系列课程设计作业,是风景园林和园林设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作业题目的选择与制定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是达到高水平教学目标的前提。因此,建立并形成一套科学、系统、高效的作业题库是首要工作。
作业题目选择科学性、规范性是课程体系成功构建的关键。选题的科学性与规范性不仅是指题目的规模、基地现状条件、作业要求等内容(如提供的图纸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等)的科学性与规范性,更重要的是课题的选择应覆盖城市绿地与户外空间的主要类型,作业要求应清晰、明确、规范,适合学科的基本特点和学科发展的方向,即作业选题类型结构上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由于风景园林学科内容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课题选择的典型性、系统性与层次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需要建立一个模块化的作业体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有统一的教学要求,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同时,在具体内容的制定上又有充分弹性和灵活性,发挥各个教师的能动性,体现设计内容的多样性与设计行业的创造性特点,以适应培养当代风景园林建设的高水平设计人才的要求。
具体而言,教学内容分4个学期完成,形成4个教学模块,即小型附属绿地与花园设计模块、城市公园设计模块、开放空间规划与设计模块和专题设计模块。为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弹性和灵活性,每一个模块都有不同的设计课题供任课教师选择,以适应设计教学的特征要求。这些模块将是动态生长的,将伴随着教学发展需要而不断被丰富和完善(表1)。
3.2 教学方式的系统性——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的一体化。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设计作业内容与要求的统一是展开教学的第一步,是规范教学内容与秩序,统一评价体系的前提。
在过去的园林设计教学中,实际的设计操作强调较多,科学、系统的设计原理讲授的系统性与全面性常常因任课教师而异,内容不够充分和完善,经典案例讲授总体不够系统。
每一个设计作业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都有自己的设计要求,教学重点。在本科设计教学过程中,各单元设计原理讲授与学生们的实际设计操作是核心内容。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清晰的设计原理教学体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内容。设计原理体系的建立要为具体设计课题服务,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的设计手法,使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密切结合,按部就班的展开教学。使风景园林设计教学真正成为一个科学、严谨的系统,是现行教学模式的基本目标之一。
事实上,如果没有统一的课程理论体系支撑,仅仅统一完成同一个设计项目,只会是表面的统一,无法做到深层的、全面的统一。设计原理教学体系是达到教学内容恒定统一的重要途径。只有在设计教学的基础理论层面上建立一套充实、完整系统,才能将我们的设计教学带到一个全新的高度,才能真正使整体教学水平焕然一新。
3.3 参考资料的典型性——教学手段多样化
建立完善的教学参考资料库是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是学生课外学习的基础资料,也是学生拓展专业知识的工具,开拓专业视野、启发创作灵感的必要途径,具有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标,教研室建立独立的FTP服务器,供师生访问查询,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平台。参考资料库的内容包括园林设计理论与设计原理文献库,经典案例资料库和优秀学生作品库3部分。
设计理论与设计原理注重内容的权威性和前沿性,需去粗取精,以便学生们能把握知识要点,掌握基础内容。典型的案例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是学生课外学习、提高的必要条件。经典案例选择注重内容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使学生们能够在纷繁的设计作品中找到一些恒常性的特点,理解不同类型项目的基本内容、特点及设计手法,在创造性思维枯竭的时候,辅助学生们从中找到新的曙光。优秀学生作品的收集注重内容的全面性与特征性,是教学成果的积累过程,形成了更为广泛的交流平台。
4 结语
经过两年左右的实践摸索,我院风景园林设计本科教学改革以整合教师资源为基本目标,以统一、完善教学内容手段,构建了较为系统、充实的课题模块库和教学参考资料库,充分、适时地融入了当前学科发展的前沿思想与理论,已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内容体系,进一步提升了著名学者、教授在本科教学中的支撑作用,加强了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了教学效率,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