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拥
2015-12-19
方 拥
FANG Yong
1953年出生
1978年入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系(77级,学士)
1982年入学南京工学院建筑研究所(硕士)
1995年任教华侨大学建筑系
2001年调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2011年转至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现任北京大学文博考古学院教授、博导
北京大学文物保护委员会委员
2014年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
2014年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
1《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
《藏山蕴海——北大建筑与园林》自序:“回想1982年初,我本科毕业报考研究生,4道试题中竟有两道涉及母校的建筑和规划。在出题的老师眼里,爱校和爱国之间显然是有逻辑关系的。”两道试题一是“南京工学院的总体鸟瞰”,一是“南京工学院图书馆和大礼堂的建筑风格”,出题的老师是童寯。据说外校考生对此颇有微词,我们当然理解,同时更能体会,在貌似偏执的试题之中,洋溢着老先生对自己工作半辈子的美丽校园的那份热情。
1978年初,接到南京工学院建筑系的录取通知书,从几近绝望的待业青年到众人仰慕的天之骄子,我感到一种令人眩晕的变化。在文昌桥和中大院,有过尴尬,有过困惑,譬如夏日8人宿舍中的难眠之夜,譬如设计作业交图期的临近。但是,更可贵的还是浸润于知识海洋中的青春时光,忘不了涉猎不同而学术同样渊博的老师,忘不了图书馆和资料室中的书香。
在童寯教授指导下,我主修建筑史。1984年我毕业获硕士学位,被分配至遥远的华侨大学,可是母校的学术支持没有中断,在国家级重点文物泉州开元寺的古建筑测绘中,郭湖生教授率领的团队将母校的学术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1986年开始,我对闽南寺庙和民居、闽西南土楼、闽东木栱桥以及沿海石桥石塔等地域建筑产生兴趣,进行广泛的田野调查和相关研究。1992年,超前晋升副教授,同年泉州开元寺落架大修顺利完工,在紫云大殿庭院新立的纪念碑上也留下名字。1982年底,新加坡双林寺修护委员会主席惟俨法师来泉州,向我发出担任技术监督的正式邀请。1994年,由于“建筑历史”方面的业绩,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年,主持华侨大学建筑系教研工作,翌年通过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评估。1998年,晋升正教授,同年受聘为建设部全国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00年,华侨大学建筑历史硕士点获准成立,为学科带头人,同年被教职工无记名选举为建筑系主任。
2001年,我调任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教授。2002年,主讲素质教育通选课“中国传统建筑”,深受欢迎,连续9年每次选课学生都在200名上下。2005-2010年,兼北大建筑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持工作。2007-2011年,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项目《清史·图录·建筑卷》。2011年,经北京大学学位委员会审议,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转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建筑考古专业教授。2013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土木营造中的节俭观和生态思想研究”。2014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古代营造文献中的资治思想研究”,同年国家文物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古建筑保护工程方案审核专家,同年成为北京大学人文特聘教授。2015年,主讲素质教育通选课“中西建筑比较”,再次受到各科各级学生的热烈欢迎,选课学生人数猛超计划数。
5 新加坡双林寺大殿落架大修
3 泉州开元寺大殿屋盖修复鸟瞰
4 泉州开元寺大殿梁架修复
2《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6 新加坡双林寺龙光宝塔和经幢新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