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 筱

2015-12-19

世界建筑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筑系东南大学底蕴

傅 筱

FU Xiao

1973年出生

1993年入学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系(学士)

1997年入学东南大学建筑系(硕士)

2000年入学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博士)

2000年就职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教授

集筑建筑工作室主持

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2009年中国首届BIM建筑设计大赛最佳建筑设计二等奖

2010年第二届中国建筑传媒奖青年建筑师奖

2010年第八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

2013年中国建筑设计奖建筑创作金奖

2014年WA中国建筑奖设计实验奖佳作奖

20年前,初涉建筑,老师发下一张钢笔画让我们临摹,依稀觉得画面干净利落,线条挺直有力,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我蒙上硫酸纸,开始一丝不苟地用直尺拉线条,老师在一旁提醒说:“这是徒手画的!”我很是惊讶!第一次了解了建筑学的“手头功夫”,也由此产生了对东大建筑的向往!

1997年,不负寒窗,进入东南大学建筑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圆了大一梦,拜读于恩师贺镇东先生门下。贺先生给我印象是儒雅谦和、气度非凡、才思敏捷、 思维开阔。有一次我推敲几个体块终觉不顺,贺先生将其打乱,然后重组,效果立现,贺先生让我明白打破固有思维的重要性,可谓获教终身!

硕士毕业后,承蒙孙光初先生推荐,有缘追随曾经让我见识“手头功夫”却未曾谋面的恩师,我的博士导师钟训正先生。记得初次拜见钟先生时,他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我恭敬地递上自己的速写本,心中忐忑不安,钟先生很认真地看完每一张速写,然后和蔼地说:“还不错哦,线条比较肯定。”这让我顿感心宽,备受鼓舞!我的速写稚气未脱,钟先生却是毫不马虎,让人感动之余,真切感受到先生对学生的那份责任心和耐心。后来,有幸跟随钟先生参与工程实践,先生对设计要求甚高,但每次都让初出茅庐的学生参与方案构思,先生用心良苦,带学生是教学第一、工程第二。钟先生对学生的大爱,对设计的高要求,深深影响了我的职业追求!

在东大求学的日子里,除了导师的谆谆教导之外,东大建筑的底蕴则是另外一种无形的恩泽。我所理解的底蕴不只是东大建筑悠久的历史,也不只是知名教授的数量,而是前辈和学长们在系里留下的足迹。但逢重大的活动,我们都能有缘领略一番,从孙钟阳先生严谨扎实的铅笔手绘施工图,到项秉仁老师取法高古的水墨渲染,乃至韩冬青老师酣畅淋漓的水彩,王澍老师颇有思考的课程作业,张雷老师洒脱奔放的快图,严师傅细致入微的古建模型……这些既是后学们珍贵的学习样板,更是一种激励和鞭策,东大建筑人才辈出,这样的底蕴功不可没,泽被后世!

从东大求学伊始,至今近20载,最终选择了教师与建筑师兼顾的职业道路,至于成绩,实不敢奢言,倒是略有感悟。10年东大求学,感触最深的是“记问之学,不可为师”的道理。幸运地是,我所教正是我所实践。对学生而言,所授非记问之学,多是实践心得之体会,对我自己而言,可谓教而知困,教学相长。秉承两位恩师教诲,惟恐有负言传身教,从业以来,兢兢业业,终不敢懈怠,盖了几个房子,教了几年书,蒙同行垂青,学生喜爱,聊以慰藉!然而游走于教学与工程之间,个中滋味,难以言表,但想贺先生70高龄,仍著书不缀,钟先生80高龄,仍执笔丹青,我辈实在自惭形秽,所幸迷途其未远,知来者之可追。

1.2 长兴广播电视台

3 紫东国际招商中心

4 青岛世园会梦幻科技馆

5《暗房》

6 S景观步行桥

猜你喜欢

建筑系东南大学底蕴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倍er高级
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建筑系图书馆
议论文的论法与底蕴
理解粮食底蕴 传承粮食文化
梁思成夫妇拒绝走关系
Historical Architecture: A Paradigm of a modern city’s develop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