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锦秋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西安举行

2015-12-19

世界建筑 2015年5期
关键词:建筑师命名院士

本期作者

“张锦秋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西安举行

Zhang Jinqiu Asteroid Naming Ceremony and Academic Symposium

1 从左到右: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兰、张锦秋院士、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

经何梁何利基金会推荐,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小行星中心命名委员会批准,国际编号为210232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小行星命名是一项国际性的、恒久性的崇高荣誉,永载人类文明史册。我国从古至今仅有祖冲之、张衡、钱学森、林元培、宋健等人享有这样的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设计大师、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张锦秋获此殊荣,是对她坚持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建筑创作道路的肯定。这无疑也是中国建筑师的荣耀。

张锦秋院士是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建筑设计大师。师从梁思成、莫宗江。1966年至今,张锦秋院士曾先后担任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清华大学双聘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亚太经合组织(APEC)建筑师、全国十一届人大委员会代表,并先后获得首批“中国工程建设设计大师”称号、首届梁思成建筑奖、 首届西安市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中建总公司总经理特别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

2 从左到右: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杨捷兴副主任、张锦秋院士、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小行星命名委员会秘书长汪琦

3.4 “张锦秋星”命名仪式现场

张锦秋院士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工作的近50年间,一直致力于“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建筑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曾先后主持完成了西安大雁塔景区的三唐工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群贤庄小区、西安钟鼓楼广场、陕西省图书馆和美术馆群体建筑、黄帝陵祭祀大殿、西安博物院、大唐芙蓉园、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天人长安塔、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重点项目,并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设计奖。

张锦秋院士在城市和建筑设计理论方面建树颇丰,其研究和设计成果, 被誉为“新唐风”。她的设计一是始终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二是强调规划、建筑、园林三位一体,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品质,追求建筑与城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进而追求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此基础上,张锦秋院士提出了“和而不同”的建筑观、“天人合一”的环境观,以及“和谐建筑”的建筑创作思想,并在建筑创作中积极实践。

张锦秋院士秉承“弘扬传统文化,激励创新精神”的态度,不仅为历史文化名城西安的保护和发展奉献了一批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的建筑设计和城市设计佳作,也为现代建筑的地区化和地区建筑的现代化、为弘扬民族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5月8日上午,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何梁何利基金会、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共同组织,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承办的“张锦秋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西安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举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莉霞,何梁何利基金信托委员会主席、评选委员会主任朱丽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张丽萍,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徐德龙院士,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原建设部副部长宋春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规划师唐凯,中国工程院崔愷院士,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中建总公司总工程师毛志兵,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胡保存,陕西省科技工委副书记张书玲,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总工程师高小平,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建筑协会理事周畅,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院长熊中元,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王振海,以及来自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科技界、工程设计与建筑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命名仪式。

下午,来自全国建筑界的院士、大师、专家学者,以及陕西省西安市建筑界、文化艺术界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齐聚一堂,举行了“承继与创新”学术座谈会。座谈会上,周畅秘书长以中国建筑界的所有同仁、中国建筑学会的名义,对于“张锦秋星”的命名,向张锦秋院士致以热烈的祝贺和崇高的敬意。美国著名建筑师罗伯特·文丘里夫妇也发来贺信表示祝贺,表示“5月8日我们的心与西安同在”。“张锦秋星”的命名,不仅是张锦秋先生个人的荣誉,也是对中国建筑界的褒奖。这是对张锦秋先生半个世纪坚持、坚守、守望的肯定。随后,宋春华、单霁翔、崔愷、唐玉恩、倪阳、庄惟敏、梅洪元、孟建民、汪孝安、谢小凡、王建国、韩冬青、刘克成、毛志兵、周文连、熊中元、赵元超等40多位专家就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在当代建筑的应用,建筑文化的自信和自觉,建筑创新与创作等广泛议题进行研讨。

5 “承继与创新”学术座谈会现场

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承继与创新是中国建筑师永恒的话题,经历了从吕彦直、梁思成到张锦秋先生几代建筑师的不懈探索。今天,如何应对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冲击?如何正确理解传统与现代的二元对立?如何寻求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传承方法?这些仍然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背景下必须面对的问题。宋春华指出,承继与创新看似并列,但重在创新,这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思考。

近百年来,中国建筑师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就,张锦秋先生作为建筑大师,“是建筑业中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应用于当代建筑的领军人物”(《210232张锦秋星国际命名公报》),她曾先后设计完成了一系列传承民族精神,展现时代风貌,实现科技创新与艺术创作完美结合的卓越作品。王贵祥认为张先生的这些作品都是她在探索“中国的、现代的”这条路上所做的有益尝试,它们往往是思维、空间的现代,又有非常强烈的中国感,比如黄帝陵,给人一种肃穆、宁静、庄重、简单的感觉,这是对古典和中国的结合的最好诠释。崔愷指出张先生的作品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天、地、人的关系,具体到建筑师的工作,即如何理解和诠释人的空间、人的尺度以及人的时间和历史的概念,这是张先生多年来对建筑、环境、宇宙这样宏大话题非常朴素和简洁的一种诠释。在现阶段的建筑创作中,建筑师在建筑的语言表述上,除了形式、功能、结构(对应3个原则,坚固、实用、美观),还应该关注意义、意志、文脉,即时代的意志、民族的意义以及所在环境的文脉,张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现代的”建筑研究与创作,并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常青指出,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或者是创意、创造,一定都有其原形,原形决定原创,对原形理解的深度决定了原创的高度,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张先生的唐风创作是对年轻一代建筑师很大的启发。而对于现代建筑如何在传统中得到发展,韩冬青认为张先生讲的“四对关系”很有启发,即天人关系、时空关系、情景关系、虚实关系,也就是说建筑师作为文化的实践者、传播者,不仅要有工匠的精神,还要有人文的情怀。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基础是对自己文化的理解,年轻一代建筑师有必要沉下心去学习我们自己的文化。

同时,与会专家结合各自的工作实践进行了多学科交流,从建筑创作思想、建筑设计体制、建筑教育、中外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对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庄惟敏指出,如何避免奇奇怪怪的建筑,归根到底是文化的问题,文化的力量远远高于形式,我们应当对中国当代文化与建筑文化有一个新的认识。单霁翔则指出,今天的招投标体制和招投标评审的体制,造成了中国奇奇怪怪建筑的出现。崔愷提出当下中国建筑文化的创新不应采用一般的市场招投标,必须不再崇洋媚外,不再盲目搞国际竞赛,应该让中国的一线建筑师进行研讨和担纲。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张锦秋院士获得“张锦秋星”命名的殊荣是众望所归,也是实至名归。“张锦秋星”的命名应该作为一个有影响力的文化事件,给中国建筑的发展走向以启示,并给广大建筑师以启迪。这对于我们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坚持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传承文化传统,体现时代精神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应该有更多的后来者投身其中,为中国建筑未来的发展集思广益,为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探索之路进行理论探讨,这也是推动中国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张锦秋院士感言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参加今天的命名仪式。我从未盼望在宇宙中翱翔,因为我的工作必需根植于大地;我从未幻想自己会发出光芒,因为我一直在阳光的照耀下才得以成长。天上的星辰对我来说遥不可及。今天太空中有了一颗“张锦秋星”,这于我已经远远超出了奖励、光荣的意义,而使我的精神得到了一次升华:我,一名中国建筑师将与宇宙同存,永远眺望着中华大地繁荣昌盛演进着人类文明。这种感受真是前所未有。为此,我首先要感谢三秦大地的哺育和父老兄弟提供的创作平台,使我和我的团队能实现一个个小小的梦想。我要感谢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是你们给了我最高层次的奖励并向紫金山天文台提出了命名推荐。我要感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是你们向国际行星中心作出了提名申报工作。当然,我对紫金山天文台盱眙天文观测站的专家们怀有特别的敬意。没有小行星的发现,谈何小行星命名。210232号小行星的发现是一个漫长而谨慎的过程,你们付出了艰辛而持久的努力。天文学和建筑学都是古老的学科。你们在无限宇宙中观测研究已知的星体,探索追寻未知的奥秘。我们建筑师则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为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不断探索、构建更加美好的家园。我们工作的领域有着天壤之别,但我们矢志科学的精神是一致的,我们用自身的智慧和坚守以身许国的情怀是一致的。天地何其大,与君共勉之。

今天在座的有我的老领导,有多年共事的同事和朋友们,有共同奋斗的年轻人。过去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指导、支持和帮助,现在一并致谢。我深深体会到,我们的建筑师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要有文化的自尊、自觉、自信,并且要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才能得道多助,大家完成的是共同的事业。

苍穹中一颗星辰以中国建筑师命名,这光荣属于中国的建筑界,属于古老而新生的陕西,属于焕发青春的古都西安,属于正在为“一带一路”奋斗的西部建筑工作者。

谢谢大家!

猜你喜欢

建筑师命名院士
院士寄语
胖胖的“建筑师”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当建筑师
院士速递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