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教育报业大楼,上海,中国

2015-12-19夏慕蓉俞挺

世界建筑 2015年4期
关键词:体量对偶塔楼

夏慕蓉,俞挺

上海教育报业大楼,上海,中国

夏慕蓉,俞挺

1 主入口立面

项目信息

建筑师:俞挺,张旭峰,夏彦茗,梅沁,夏慕蓉

项目地点:上海市中山南二路151号

项目功能:办公楼

建筑面积:12,000m2

设计时间:2006

摄影:胡义杰

2 布局模式演变

3 总平面

“我开始怀疑,在建筑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2006的设计,终于在2015年竣工,我已经失去兴趣,建筑师的生活里真的没有容易二字。”

——shanghailander

一年前的一天,也像最近上海的天气一样地不好。我坐车从高架上赶往报业大楼。“注意看!”我顺着俞挺手指的方向,看到一黑一白明晃晃两栋楼。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报业大楼的庐山真面目,第一次看到自己画的菱格渐变花纹变成实物。

态度

上海教育报业大楼其实是一幢高60m的高层,位于上海市徐汇滨江地区,基地狭小而方正。背靠中山南二路内环高架道路,南向黄浦江。

基地与高架距离很近,在高架桥下道路路面高度仰视看建筑很困难。所以,教育报业大楼是一处贡献给高架桥视线高度的城市景观。

基地周边的高层在设计时无一例外地采用一栋塔楼体量平整拉升的方式。在场地有限的面积里,办公只能做到一栋板式塔楼。俞挺将板楼体量在立面上刻意处理成一白一黑两个“点式塔楼”体量,其中白色体量与黑色体量在竖向错开。

4 沿高架视角

历史

2006年,为了获得更为集中的办公场所,上海教育报刊集团主持开展了上海教育报业大楼的设计及建造工作。然而,令业主与设计师都始料不及的是,项目从设计到建造,其间既经历了控规指标的调整和用地红线的变化,又经历了业主方领导班子的更迭和投资额度的调整,整整历时9年,预计2015年建造完成。在报业大楼缓慢建造起来的过程中,基地东北侧那栋仿古典主义立面的大楼晚于报业大楼破土却早于它落成。

流行在变,社会语境在变。当年的设计,设计师在整体策略、建筑形象、内部功能方面均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时间让它与当下隔了一层面纱。

对偶

对偶是俞挺在建筑学中用到的非建筑学思维。

对偶一词的百度解释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手法根深于中国人自幼接受的语文教育,因此没有接受过正统建筑学教育的普通中国人很容易认同和感知。

唐诗宋词的曼妙难以被翻译为英文,是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横亘,对偶一词背后潜藏的东方式逻辑思维和微秒的美学是西方文化难以意会。

黑与白、上与下、均质与错动、满与空、报业大厦与隔壁邻居的装饰艺术风格(Art Deco)……对偶无处不在地形成并转化为视觉语言。

立面

3个体量简洁的组合关系,建筑外立面也呈现出3个对应的选择:裙房是米黄色石材幕墙。塔楼双层表皮,白色是菱形图案的浅灰色穿孔铝板幕墙,黑色是深灰色铝板百叶幕墙。然而在9年前的设计图纸上,这三部分的材质其实分别是浅黄色烤漆玻璃、黑色陶棍百叶和文字印刷玻璃。改变是因为造价所限。

不过对于俞挺,这一变化未尝不可。背后更重要的是他对建筑气候边界问题的思考。俞挺强调立面作为室内外两种气候环境的隔离或是过渡,并援引了中国的传统建筑外立面的例子。江南冬冷夏热,古代由于建筑材料技术的局限性围护往往单薄,古人采用了附加的第二层立面来达成气候的分隔。冬季在门窗外侧增加棉布,或者是夏季在檐廊增加的挂帘。

这种源于气候或者功能的立面选择,就使立面层次的分化成为一种必然。这一气候边界的存在,提供了另一种触发设计的可能性。

5 对偶——立面材质

一部分有那么点儿追求的人总是不愿相信他们所看到的立面形象,认为那不说明问题,无法永恒。那么什么才是好建筑?

没有什么不会过时,即使是赫尔佐格与德梅隆做的表皮也在不断迭代更新。

在一部分人追求的建筑光影空间线索逻辑里,有时我看建筑宁愿任性一点,先多看看表皮。我在万神庙的那一束光下并没落泪,但那一刻古人的温柔穿越千百年的时间屏障确实抚摸到了每个人。

“在建筑的世界上还有什么东西不会过期?”

一个观点只要够深刻,它并不会过时,可以紧跟时代,修改与充实后便能发挥新的作用。这是霍尔1989年作品集《锚固》中给出的观点。通过“锚固”,建筑的意义同它的功能与社会要求一起融入到场所特定的历史中。

在这个经济繁荣、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建筑因其滞后性和局限性越来越难有抚慰人心的力量。恰因滞后,观念也许能超越建筑形式稍做停留。

当目光在高架上投向报业大厦的那一刻,你能感到这个不算那么新潮的房子狡黠地露出一丝复杂的故事性。

我在整理报业大楼的发表图纸时,闲情所致又画得一纹理,觉得比当初画的花纹要好看。回想当时,尚无经验又无观念,新的花纹就留待下次用吧。

当年俞挺对他刚入职的新员工说:“你来设计一种新的可以复制铺满这个房子的纹理。”这新员工想法很多但没交出最满意的答卷,半天琢磨出的CAD图纸半年多后变成了实物。而与这个菱格花纹一起落成的,是这个缓缓盖了9年的楼。

Shanghai Education Press Building, Shanghai, China, 2015

XIA Murong, YU Ting

6 大堂室内

7 立面肌理

Wutopia Lab

2015-01-14

猜你喜欢

体量对偶塔楼
明年目标1.5个亿?!这家体量过亿的动保企业正在谋划什么?
砳建筑:在“鹅卵石”体量中实现绿色节能办公
R2上对偶Minkowski问题的可解性
厄瓜多尔“向日葵”住宅塔楼
配之以对偶 赋之以精魂
鹿特丹The Sax塔楼
荷兰Looping住宅塔楼
万象和项目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
打造体量感的裤装2016春夏女裤流行前瞻
对偶平行体与对偶Steiner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