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5-12-19徐建红
徐建红
江苏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 泰州 2253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09-2013-06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6岁,平均56.7岁。患者在入院时,均无精神病史,无神志不清,无智力障碍以及沟通障碍。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2~75岁,平均56.5岁;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年龄15~76岁,平均56.9岁;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我院患者其病理特征皆符合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所核议通过的脑梗死诊断标准[1]。所有患者均行头颅CT检查,并且确认无心肺功能与肾脏功能等疾病。依据爱丁堡研究标准[2],将患者症状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种,2组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 2组患者在入院后,均根据病情采取吸氧、脱水及降压与降糖治疗,并且做好相应的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即采用维脑路通(口服300mg/次,2~3次/d,片剂规格为每片100mg;肌注为每次100~200mg,2次/d,每支注射液规格为100mg)、低分子右旋糖酐(每次250~500 mL静滴,1次/d)、尼膜地平片(每日口服3片)进行治疗[3]。对照组给予达拉奉治疗,30mg依达拉奉配伍100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2组患者均使用常规的抗血小板聚集、稳定血压等预防并发症出现的治疗,2组患者治疗周期均为2周。
1.4 评价标准 神经功能评分标准采用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行:(1)病情基本痊愈:患者神经功能评分>90%,处于恢复中的正常状态;(2)病情显著好转:>45%~90%,判定生活可自理;(3)病情好转:评分>20%~45%;(4)病情无显著无变化:<18%;(5)病情恶化:神经功能评分上升,患者病情加重[4]。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组治疗后,对照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 对照组神合功能缺失评分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比较 (±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30 18.35±3.65 13.75±4.69对照组30 18.38±4.15 10.35±3.77
3 讨论
神经性质的临床保护药物能够有效抑制脑内细胞的死亡并且可有效阻止脑内缺血区再灌注损伤,能够在脑梗死患者病发后,采取纤溶蛋白溶解的治疗方法并结合使用依达拉奉能够未今后治疗脑梗死提供帮助[5]。在部分患者进入到脑梗死急性期,因脑内血管出现闭塞故而会导致一些以脑内血管为重要支配领域为主的脑血流大量减少,导致脑组织发生缺氧与缺血的状态,致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开始加速生长,形成了大量自由基[6]。自由基其病理便是能够让红细胞膜当中的脂质相互产生氧化反应,导致脑内细胞膜的流动性及弹性减弱,红细胞的变形功能降低,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使得血黏度上升[7]。自由基还可以利用对细胞膜磷脂分子当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氧化反应的同时,使得细胞膜发生损伤,对血管壁的完整性进行破坏,让脑梗死中血管壁的通透性显著增加,导致脑细胞大面积出现损伤进而导致脑水肿,从而加重患者脑缺血,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8]。
通过研究表明,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脑水肿,进行脑内组织的损伤修复,并且能够延迟脑内神经元的死亡过程,最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的障碍产生[9]。通过相关研究表明[10],依达拉奉有清除自由基与抗氧化剂的作用,拥有分子量极小的特点,能够轻易穿过血脑屏障,对自由基进行清除,且可直接对脑部的前列环素进行刺激生成以及抑制炎症介质生成,充分激发了能够保障神经元系统的功能与抗炎的功能。通过对比,2组临床疗效存在显著区别,且依达拉奉可有效改善和缓解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另外,依达拉奉对于人体肾脏存在少许损害,但患者停药后其损害便可即时停止,不良反应轻,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段艳培,郭慧,李爱琴.长春西汀联合胞磷胆碱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0,31(16):2 433-2 434.
[2]金轶,何海玲,王海英.红花黄色素治疗急性脑梗死46例[J].医药导报,2010,29(2):177-179.
[3]Zhang JQ,Meng ZH,Fan XN.Efficacy judgment for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by acupuncturing at Neiguan(PC6)and the screening for optimal parameters[J].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2013,33(4):526-530.
[4]Lee JH,Jo SM,Jo KD,et al.Comparison of Drug-eluting Coronary Stents,Bare Coronary Stents and Self-expanding Stents in Angioplasty of Middle Cerebral Artery Stenoses[J].Journal of cerebro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neurosurgery,2013,15(2):85-95.
[5]王建军,区健刚,邹达良.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2010,29(2):126-127.
[6]韩霞.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8):66-67.
[7]冀友仁.尿激酶超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12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29(12):15-19.
[8]杨新华.脑梗死抗凝治疗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0,3(2):59-60.
[9]张向东,淳彩璞,阿珊.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6):31-33.
[10]王安海,王玉洁,郝国.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3):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