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双源CT血管造影分析

2015-12-19金朝林张树桐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17期
关键词:双源颈动脉造影

杨 蓓 金朝林 张树桐

武汉市中心医院影像科 武汉 430014

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脑血管病,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是其主要的病理基础[1]。颈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是其主要原因,经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检查可明确脑内病灶的存在。明确颈部动脉及颅内动脉病变情况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颈动脉检查的金标准为数字减影颈动脉造影(DSA),但其属于有创检查,且价格昂贵。随着CT设备的更新进步,双源CT应用于临床,由于其具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图像质量更加细腻,已广泛应用于全身各处血管造影检查,其成像效果可与DSA相媲美[2]。本研究中,通过对3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双源CT颈动脉造影检查,观察双源CT颈动脉造影对颈动脉硬化评价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07—2014-02我院诊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男18例,女12例,年龄30~74(62.7±5.2)岁。均接受MRI检查明确诊断,按照Pulhdno方法计算,包括大体积梗死7例(梗死灶>10cm3),中体积梗死15例(梗死灶5~10cm3),小体积梗死8例(梗死灶<5cm3)。纳入标准: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中华医学会关于“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3];DWI显示脑内明确的病灶;发病至入院时间<3d;临床资料完整;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恶性肿瘤;先天畸形;其他颅内病变如血肿、脑肿瘤、脱髓鞘及脑血管畸形;严重肝、心、肾脏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精神系统疾患等不能配合研究者;碘造影剂过敏;幽闭恐惧症;临床资料不完整。

1.2 研究方法

1.2.1 双源CTA检查:所有患者均于入院3d内行颈部CTA检查,检查前行碘过敏实验,去除义齿、首饰及其他金属异物。采用Siemens双源CT机,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先行常规定位像扫描,而后行颈部CTA检查,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下缘水平至颅底上方。使用Optivan-tageTMDH双筒高压注射器,以5mL/s流率经肘前静脉团注安射力65 mL(370mgI/mL)及生理盐水50mL。应用阈值自动触发技术,以主动脉根部中心为触发点,延迟5s进行扫描。扫描条件:管电压=100kV,管电流=104mA,B管电压140kV,管电流=104mA,准直器宽=128×0.6mm,FOV=23cm×23 cm,重建层厚1mm。

将CTA数据传输至自带后处理工作站,应用容积再现、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及最大密度投影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分析,观察颈动脉狭窄的部位、数量及程度,观察颈动脉斑块类型及数量。图像分析由两位经验丰富的CT诊断医师独立进行,并对其诊断结果进行综合。

1.2.2 DSA检查:DSA检查采用Selding技术行右股动脉穿刺,对左右侧颈总动脉(CCA)及ICA进行造影,对存在可疑血管病变,予以常规造影仍显示不明确者,可予以多角度斜位造影,结束后再行动、静态造影图像分析。

1.3 评价标准 按照NAscET标准进行计算并对血管狭窄程度进行划分[4]。动脉狭窄程度分为无狭窄(血管阻塞0%)、轻度狭窄(血管阻塞<30%)、中度狭窄(血管阻塞(30%~69%)、重度狭窄(血管阻塞70%~99%)和完全闭塞(血管阻塞100%)。颈动脉斑块类型:钙化斑块(CT值>120 Hu)、混合斑块(CT值50~120Hu)及软斑块(CT值<50 Hu)。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由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情况比较 30例患者中,双源CT显示100处颈动脉狭窄,DSA显示95处颈动脉狭窄,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分布见表1,一致性检查显示双源CT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诊断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54)。图A~D。

表1 两种检查方法对颈动脉狭窄程度诊断情况比较 (n)

2.2 梗死体积与颈动脉狭窄的关系见表2,大体积脑梗死患者存在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最高,中体积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度狭窄比例最高,小体积梗死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比较最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梗死体积与颈动脉狭窄关系比较 (n)

2.3 双源CT显示颈动脉硬化斑块分布及类型 双源CT显示,颈总动脉起始段3例,斑块4处(11.4%);中段6例,斑块8处(22.9%颈动脉分叉处9例,斑块11处(31.4%);颈内动脉颅外段8例,斑块11处(31.4%),颈外动脉1例,斑块1处(2.8%)。斑块类型以钙化斑块比例最高20处(57.1%);混合斑块13处(37.1%);软斑块2处(5.7%)。

图A~D:A右侧颈总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B左侧颈内动脉及颈动脉分叉处;C双侧颈动脉;D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

3 讨论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变化,脑血管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已经成为仅次于肿瘤的第2位死亡原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病理基础,颈动脉狭窄、闭塞导致脑组织供血供氧不足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5]。有研究认为,大部分缺血性脑卒中为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所致[6]。而颈动脉硬化后,导致远端供血供氧减少,受损神经元的血氧供给受到严重影响,对神经功能影响较大。

采用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对颈动脉进行评价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颈动脉造影的方法包括DSA、普通CTA及磁共振颈部血管造影等,均具有各自的优缺点。双源CT为近年来推出的新型CT设备,它具有两个发射器,时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在血管成像中优势明显[7]。其双能量成像可以通过双能减影将钙质与碘造影剂区分,其原理为两者在不同的管电压产生不同光电子能量谱下呈不同的衰减[8]。与64排CT比较,其减影技术对骨骼的去除作用更具有优势。本研究经过对照研究发现,双源CTA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显示具有很高的一致性,说明双源CT对颈动脉狭窄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且其图像质量清晰,并能进行各种后处理,从任何平面、角度观察颈动脉狭窄及斑块的部位、形态及程度等。无论在整体观还是在细节显示方面,双源CTA具有良好的品质[9]。与DSA比较,它还可以分辨外压性狭窄及内膜增厚性狭窄,且可显示斑块的类型。本研究中,通过CT值测量,双源CT可清晰显示斑块的部位及类型,其中发病部位以颈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比例最高,而斑块类型以钙化斑块比例最高。而不同类型斑块的稳定性不同,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诊疗方案。本文结果还显示,大体积脑梗死患者存在重度颈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最高,中体积梗死患者颈动脉中度狭窄比例最高,小体积梗死患者颈动脉轻度狭窄比较最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患者脑梗死体积与颈部动脉狭窄程度间存在一定关系,提示血管病变严重者易导致更大体积的梗死,因此一旦发现颈动脉病变严重且侧支循环未建立者,应该早期采取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综上所述,双源CT具有时间分辨率高,并能够进行双能量成像,其颈动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颈动脉狭窄及颈动脉斑块,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1]张玉,张小雨,李晓红,等.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相关载脂蛋白关系的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12):1 278-1 281.

[2]薛跃君,钱农,邵燕惠,等.双源CT前瞻性心电触发技术用于脑血管成像的初步研究[J].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3):326-328.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3.

[4]王普清,王勇,王安平,等.64层CT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研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2,9(20):819-823.

[5]刘斌,高端,田冉,等.Fgβ-148C/T、Fgβ-455G/A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观察[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14):34-38.

[6]朱同华,沈昊,沈国荣,等.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4):5 405-5 406.

[7]赵利娜,帅桃,彭涛,等.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脑血管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3,28(12):1 200-1 203.

[8]程有根,杨光钊,茅国群,等.双源CT 4D-CTA联合灌注成像在急性脑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浙江医学,2013,(20):1 816-1 819.

[9]徐方元,陈爽,关颖,等.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与血管成像联合评价颈动脉狭窄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1,27(7):1 370-1 373.

猜你喜欢

双源颈动脉造影
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狭窄及其侧支循环形成的关系
改进的双源蒸发模型潜在蒸发计算对比研究
双源CT对心脏周围脂肪组织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成分识别
超声评价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贴壁不良的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4类人别轻易按摩颈椎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肺动脉瘘的诊断价值
超声结合宫腔造影在诊断宫腔粘连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