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
2015-12-19张群谦闫文学
张群谦 闫文学
山东郓城县人民医院药剂科 郓城 274700
脑血栓是老年群体好发易发的脑血管疾病类型之一,若治疗不善,临床危害非常严重。一般认为,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黏稠度增高是脑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栓具有很高的致残率,仅有1/3左右的脑血栓患者可以恢复正常工作[1]。目前,临床上治疗脑血栓的方法较多,本研究采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选择2012-01-2014-06于我院住院治疗的96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2]中的相关标准。采用数字表进行分层随机抽样将所有患者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0例,女18例;年龄51~78岁,平均(62.4±11.6)岁。观察组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52~76岁,平均(63.7±10.8)岁。2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
1.2.1 纳入标准:①均有失语、意识障碍、偏瘫或双侧瘫痪,且体征持续时间不少于24h;②为颈内动脉血栓首次形成患者;③静态发病,且呈进行性加重;④头颅CT或MR明确诊断,影像学结果未见出血性改变。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②短暂性脑出血、心源性脑梗死、脑出血者;③有出血性疾病者;④入院前1个月使用抗凝剂者;⑤严重精神病、痴呆者;⑥有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者;⑦对相关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基本治疗,如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加用复方丹参、胞二磷胆碱。对照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单纯给予0.4mL(4 000IU)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1次/12h,持续给药7~14d。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低分子肝素钙用法用量与对照组相同,依达拉奉30mg+100mL生理盐水,静滴,2次/d,持续给药7~14d。
1.4 观察内容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临床效果评价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3]中的评价标准:(1)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2)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3)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4)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病残程度0级;(5)恶化:病残程度低于0级。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进步)/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1.7%和64.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果比较 [n(%)]
2.2 NDS和ADL评分比较 较治疗前,2组患者治疗中、治疗后2个月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评分(ADL)均有改善(P<0.05),但是观察组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NDS和ADL评分比较 (±s)
表2 2组治疗前后NDS和ADL评分比较 (±s)
组别 n NDS(分) ADL(分)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2月 治疗前 治疗中 治疗后2月观察组48 28.66±9.63 14.95±7.96 10.67±8.37 34.28±1 6.78 68.35±18.63 80.63±16.34对照组48 27.62±8.65 19.54±8.63 18.63±7.29 41.35±19.68 55.64±14.37 59.63±11.39 t值3.635 -5.631 -6.354 2.675 -4.997 -6.357 P值0.365 0.041 0.011 0.247 0.032 0.002
2.3 不良反应 2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颅内出血及内脏出血。观察组中牙龈出血3例,输液部位出现血肿1例,腹壁青紫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对照组中牙龈出血2例,输液部位出现血肿1例,腹壁青紫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颈总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中动脉主干、基底动脉下段、椎动脉上段等是脑血栓的好发部位[3]。脑血栓在发病初期多无征兆,多在静态状态下发病,多在睡眠中或睡醒后出现症状,如失语、意识障碍、偏瘫或双侧瘫痪。脑血栓发病多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在血流缓慢、血压较低的情况下,凝血因子更易在在管腔内凝集成块形成血栓[4]。临床上治疗脑血栓主要以溶栓为主。溶栓治疗以快速有效恢复患者半暗带区脑组织的血液供应为主要目标,患者发病应立即就诊,若无禁忌证,则应力争在3~6h内治疗窗口期内进行溶栓治疗,并采取措施保护脑组织、降低脑代谢控制脑水肿,在最大程度上挽救缺血半暗带[5]。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的凝血因子(如二磷酸腺苷、凝血黄素A2、纤维蛋白等)和抗凝因子(纤维蛋白溶酶、前列腺环素等)处于动态平衡中,既不会形成血栓,也能够正常止血[6]。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脑血栓患者的这种动态平衡被打破,血液更加易出现凝集,最终形成血栓。低分子肝素具有较强的抗凝因子XA活性和抗凝血酶活性,且凝血活酶生成时间无显著延长,不易出现组织出血等不良反应;同时,低分子肝素对内皮细胞有较强刺激作用,能使其释放纤溶酶原活化物以及组织因子凝血途径抑制物,能够有效缩短优球蛋白的溶解时间并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剂,具有良好的溶栓、抗栓功能[7]。另外,低分子肝素不会干扰血小板正常功能,对血管内皮细胞其他功能也无显著的负面影响,所以,对于错过3~6h最佳治疗窗口期的脑血栓患者而言,低分子肝素可代替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依达拉奉是目前唯一通过近期临床试验的自由基消除剂,具有较高的血脑屏障通透率,约为68%,对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有着非常好的清除作用[8];同时,对脂溶性、水溶性基团触发的磷脂酰胆碱脂质体膜的过氧化也有着令人满意的抑制功能。患者给药后,依达拉奉能够降低自由基浓度水平,减少缺血半暗带免疫,且可较为有效地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善患者预后[9]。除此之外,依达拉奉还可抑制缺血性脑水肿和缺血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改善神经功能,且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功能,纤维蛋白溶解和出血时间,不会增加出血风险。
本研究结果证实,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显著,既提高疗效又不增加危险性;两药协同应用,既延缓了血栓进展,又保护了半暗带,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降低致残率具有积极价值,且不良反应较单独用药未显著增加,具有较好的用药安全性。
[1]关坚红,余仲苟,张琼仙.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6-87.
[2]冯周琴.实用血栓病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185-186.
[3]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4]曹文英,谷雄荣,唐惠祥,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86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1):29-30.
[5]宋 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0):77-79.
[6]徐祖才,雷显泽,徐平,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4):132-133.
[7]齐连生.低分子肝素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44-45.
[8]关坚红,余仲苟,张琼仙,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6-87.
[9]薛战尤,李祯,刚书成,等.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