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的辅导员角色探析
2015-12-19董国强
董国强 孙 山
(1、2.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643033)
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的辅导员角色探析
董国强1孙 山2
(1、2.四川理工学院,四川 自贡643033)
学校社会工作要求辅导员在实践中扮演教育者、治疗者、指导者、资源获取者、研究者角色,这有助于辅导员明确角色定位,提升辅导技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社会工作;辅导员;角色
教育部在其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明确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作为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和教育制度紧密结合的产物,学校社会工作以科学的价值理念、丰富的专业理论和多元的服务手法,为辅导员更好地扮演职业角色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文章从学校社会工作视阈出发,在积极借鉴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辅导员角色问题进行初探,以引起高校及广大辅导员同仁的注目。
一、教育者
从1953年清华大学设立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始,我国的高校辅导员制度在六十余年的历史变迁中逐渐走向成熟,辅导员角色也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而不断拓展,但总体来看,教育者始终是辅导员最为首要、重要的角色,贯穿于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学校社会工作理论认为,教育者是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扮演的面向全体学生传授知识和应对问题的技能,提供信息及情感支持服务的角色。辅导员要扮演好教育者角色,除了要以科学理论武装学生、以正确舆论引导学生、以高尚精神塑造学生外,还要为全体学生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服务。一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应对问题的技能。辅导员是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殊教师,他们与专业教师的重要区别在于,他们主要给学生传授预期社会化过程中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外的知识和技能,如人格教育、社交学习、情绪控制、生活辅导等。辅导员应根据党委的工作部署,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结合实际,在学生班级中深入开展“光盘行动”等专项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针对部分“90后”学生安全意识淡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特点,借鉴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假期安全教育直通车”和“厨艺大比拼”等活动,帮助学生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提升他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自理能力。二是为学生提供信息和情感支持服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发挥“学生信息枢纽”的优势,借助QQ、飞信、微信、微博、博客等新媒体,及时为学生提供考试、考研和就业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积极实现就业;辅导员要在学校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等理念的引领下,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行政等专业方法,为全体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提供温暖的情感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不断增强自身的抗逆力,从而以更加健康的心态积极面对人生。
二、治疗者
近年来,随着普通高校的持续扩招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所承受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逐年增大,心理异常和心理疾病已成为制约学生健康成长的巨大障碍,客观上要求辅导员扮演好治疗者角色。所谓的治疗者,也称临床工作角色,是指辅导员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和方法,促使特殊群体学生不良行为或习惯改变。这里所说的特殊群体学生,主要指单亲家庭的学生、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受到纪律处分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等。由于特殊群体学生在高校学生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因此,特殊群体学生是辅导员作为治疗者的重点工作对象,需要辅导员为他们提供以学校社会工作为核心内容的治疗服务。具体而言,辅导员应在学校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指导下,遵循个案工作的基本原理,运用个案工作的助人技巧,与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建立起平等、信任、接纳、合作的专业关系,在构建良好的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或需求,选择相关的专业理论、实务模式和介入策略,为他们提供直接、具体、周到的专业服务,从而激发他们的个人潜能,协助他们改变不正确的认知、行为习惯,并在必要时调动学校内外的正式、非正式资源,协助学生改善成长环境,使他们受到损害的某些功能得以恢复,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因此,辅导员在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好学校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之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辅导员作为实际意义上的学校社会工作者,既要区分学校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的差异,彰显学校社会工作在治疗中的独特之处;又要加强学校社会工作与其他专业之间的融合,形成学校社会工作在治疗中的综合取向。
三、指导者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对辅导员扮演的指导者角色进行了准确的定位。在学校社会工作看来,指导者是指辅导员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基本理论和服务方法,指导学生认识所处的困境,协助学生澄清当前的需要,帮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作出决定,从而促进学生问题有效解决和身心健康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指导者的角色有两层含义。一是辅导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学生的班级、教室、寝室等场所,通过当面会谈、QQ聊天、微博互动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或需要,初步评估学生的问题或需要,并与学生在师生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口头(书面)协议,明确彼此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起专业关系;通过实地走访、发放问卷、电话访问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所处的环境,努力掌握内心探索、情绪疏导、支持鼓励、观念澄清、行为改变等技巧,加强对学生在专业学习、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指导,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创新、学会疏导心理、学会就业,真正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二是辅导员在扮演指导者角色的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师指导与学生自决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学生自决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原则。辅导员要承认每一位学生都具有潜能,尊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有自我选择、自我决定、自我发展的能力,既不以专家自居,也不应越俎代庖,注意坚持适度原则,掌握好对学生指导的“火候”,从而使辅导员赢得学生的理解和认同。
四、资源获取者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的改革发展处于攻坚阶段,社会利益关系日益复杂,学生思想问题层出不穷。由于学生的思想问题往往是由实际困难所引发的,因此,就要求辅导员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中扮演好资源获取者角色。资源获取者是指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为帮助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成长成才,协调其他教职员工、职能处室、政府部门和社会机构,向他们或通过他们向全社会争取受助学生所需要的资金、服务、政策等各种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及时、足额、有效地传递到受助学生手中,以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增进他们及其家庭福利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辅导员扮演资源获取者角色,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辅导员只有解决好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才能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魅力。由于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复杂,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辅导员的职责权限和能力范围,因此,这就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甚至更多的社会成员做到全员育人。辅导员应秉持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掌握资源获取方法,整合各类育人资源,加强与学生家长、居民社区、新闻媒体、医疗机构等单位的沟通与协作。通过加强协作,形成教育合力,构建“校园-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协助学生改善成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巨大潜力,调动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学生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例如,当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无力继续完成学业而向辅导员求助时,辅导员应积极联系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计划财务处、后勤服务集团等校内相关部门,协助学生申请国家助学金、临时性困难补助金、勤工助学岗位等各类直接的资助;应通过走访学生家庭、拜访社区领导等活动,在为学生提供直接的物质支持的同时,优化学生的成长成才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五、研究者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时期,复杂的社会结构、多元的利益关系、丰富的选择系统深刻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复杂性,要求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研究者角色,积极实现从经验者向研究者的转变。辅导员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中扮演研究者角色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因为“研究者角色把辅导员工作提升到具有一定专业性质的学术层面上来,有助于改善辅导员的社会形象和地位。”[2]不仅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而且也是推动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家化和职业化的必由之路。辅导员在工作中究竟应该如何扮演研究者角色?一是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牢固树立科研意识,紧密围绕学校社会工作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问题,合理配置科研力量,大力提倡团队合作,积极申请专项课题,不断提升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和工作水平。二是应从行动上严格遵循科研伦理,切实遵守学术规范,努力掌握研究方法,力争产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三是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发挥科学理论对育人实践的指导作用,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缺陷,实现学校社会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做到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提升中成长,从而不断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要在工作中扮演好研究者角色,除了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以外,还需要高校充分调动辅导员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工作部(处)、科技处、人事处等职能部门和教学院系应不断完善政策,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帮助辅导员解决在科研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从事科研工作的后顾之忧,为他们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总之,在学校社会工作视阈下对辅导员角色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有助于辅导员在工作中更好地扮演教育者、治疗者、指导者、资源获取者、研究者角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而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辅导员加强学习,努力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和方法,而且需要高校勇于改革,积极探索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建立学校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可行性。
[1]方劲·嵌入式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的发展路径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20.
[2]张书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M].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53.
(责任编辑:郑朝彬)
Study on the Role of Counselo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hool Social Work
Dong Guoqiang1Sun Shan2
(1,2.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Zigong643033,Sichuan,China)
School social work requires counselors play researchers in education, treatment, guidance, resource acquisition, role in practice, which helps to clear the role positioning of counselors, coaching skills, enhance the pertinence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train students to be qualified builders and reliable successors for the socialist caus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all-round developing.
school social work,counselor,role
2015-02-18
四川理工学院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2012FDY16)。
1.董国强(1981.04~),男,陕西凤翔人,四川理工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2.孙山(1970~),男,四川南江人,四川理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G641
A
1673-9507(2015)02-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