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露恐惧,甩掉那只手
2015-12-19刘律廷
☺ 刘律廷
暴露恐惧,甩掉那只手
☺ 刘律廷
五年级的莉莉认为自己胸口长着一只手。她说:“这只手像章鱼的爪子一样,柔软的,有弹性的,凹凸不平。”所以,莉莉避免靠近他人、靠近墙壁,以免胸口的手被伤害。无论在哪里,她都给这只手留出空间。体育课上,她要老师在自己前面空出一个位置给手。由于她的一再坚持,妈妈要在冬天给这只手准备“手套”和“护手霜”。
病情
莉莉到诊所来时,还在与妈妈喋喋不休。对话中,我观察到莉莉像典型的“强迫症”患者一样,坚持某些词组要不断被重复或某些问题以“她期待的特定方式”来回答。
莉莉:你不是说中午吃面吗?为什么去了米粉店?
妈妈:我已经给你解释过了,面店的人太多,我们约了心理医生,不能迟到。
莉莉:可是面跟米粉不一样。
妈妈:我知道不一样,你不是最后也接受吃米粉了吗?怎么吃完又跟我计较这件事儿?
莉莉:那你前面为什么答应我吃面?我要吃的是面。
妈妈:(精疲力竭地)好吧,我错了,对不起。
莉莉:可我要吃的是面,不是米粉……
……
妈妈告诉我,这样的争论和纠结,莉莉每天都有很多次。我事后跟莉莉聊,她承认:“我停不下来,如果不把事情说得完全对,我就很难受。”
莉莉从5岁半出现强迫症的表现。那段时间,父母因为出国进修,将她放在西北县城的爷爷家。莉莉从那时候起,变得特别爱干净,每天不但要多次洗手,而且要把小胳膊洗得发红为止。她经常因为反复刷牙导致牙龈出血,睡前总是把次日要穿的衣服,折了又折……
半年后,当父母再见到莉莉时,她的情况已经很严重。她走路小心翼翼,认为踩到人行道上有裂纹的瓷砖就会导致自己骨折。她总在担心不存在的灾难,反复思考论证早发生过的事。
当有人指出她的“杞人忧天”和“自寻烦恼”时,她更纠结:“我不知道该怎么停下来?怎么不去想?我头疼,恶心,睡不着,除非我确认了我所担心的事,否则我的心都要跳得爆掉!我会死的!”
从上小学后,莉莉开始有“胸口长出一只手”的感觉。伴随着她的换牙,她认为这只手也是一点点长出来的,她能准确描述长手的感觉“一点点痛,不过我可以忍受”。
当莉莉示范她如何给空气“涂护手霜”时,我基本上已经了解她的疾病程度。一般来说,强迫症的儿童会创造一些仪式行为(比如涂护手霜),来暂时减轻自己的焦虑感。然而,这会让她越陷越深,最终进入无休止的强迫行为循环之中。
莉莉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做“第三只手”以外的事情,她感觉到手越长越长,其实是问题在越来越严重。莉莉活在恐惧中:“我的手会不会被挤断?”“人家看不到我的手,会不会把它砍掉?”
庆幸的是,莉莉尚年幼,现在干预还来得及。
治疗
对莉莉的治疗,我主要采用了国际上公认的“认知行为治疗”。其中,治疗师要把握的要点是:将她暴露在引起她焦虑的情境、场合和事物之中;通过心理治疗师的示范和启发,让她意识到思维是如何引发她焦虑情绪的,从而改变不良思维,减少焦虑的症状。
以下是我与助手对莉莉进行治疗的片段记录:
此前,我们对莉莉进行了5次治疗。她知道了什么是焦虑,以及触发焦虑的原因。我们教给她FEAR的步骤,即:F认识焦虑的身体反应(我感到害怕吗?)——E认识产生焦虑的条件(我期待更坏的事情发生吗?)——A应对性的自言自语(我要怎么帮助自己?)——R结果与奖励(评估自己并管理自己)。
片段一:深入心理——带莉莉认知自己
治疗师:现在,我们模拟一个上体育课的情境。一个同学插队,他站在你前面,离你的胸口很近,简直就要贴到了……你会感觉到什么?(询问身体反应)
莉莉(面色苍白):我感觉手好痛,我头痛,简直喘不过气来!
治疗师:你会想什么呢?(询问认知反应)
莉莉:我的手要断了,同学们会笑我,我的脸会很红,老师会发脾气……
治疗师:你会怎么做呢?(询问行为反应)
莉莉:我会尖叫,让那个同学滚开,或者用脚踢他!
治疗师:你可以用应对性的自言自语,帮助自己吗?你可以对自己说点什么安慰的话吗?
莉莉:我会说,不用怕。
片段二:恐惧温度计——给恐惧划分等级
治疗师:我们想象一组情境,最高的恐惧分数是10分。你根据你害怕的程度,来为这些情景打分。
莉莉(闭上眼睛):好。
治疗师:你在地铁上,一个急刹车,有人猛地冲向你的胸口。你想躲避,然而不能,这时你的恐惧程度是几分?
莉莉:8分。
治疗师:高峰期的时候,你被涌出的人潮,从地铁门口推了出去。你是后背出去的,正在你胸口快要出来的时候,咔嚓一声,地铁车厢的门关上了,你感到锥心刺骨的痛感……这时你的恐惧程度是几分?
莉莉:9分
治疗师:你在体育课上站队,前面有一位同学。你们之间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虽然这个距离在你看来还是很小,但是,在别人看来已经很大了。老师说:“莉莉,往前一点!”……这时你的恐惧程度是几分?
莉莉:4分
……
这样一种“以毒攻毒”的恐惧暴露法,通过一步步呈现会让莉莉焦虑的刺激场景,最终使得她对曾经恐惧的现实环境“逐步脱敏”。
莉莉在虚拟场景中为自己的恐惧与焦虑程度打分,在角色扮演和想象中经历“更可怕、更令人担心的事情”。渐渐地,莉莉明白现实生活中她害怕的事情,其实恐惧程度并不高。多次训练之后,她不再因为排队、上课、人群密集等事情而焦虑。
片段三:两种声音——让莉莉做出正确选择
在引起莉莉焦虑的虚拟情境中,我与助手分别扮演莉莉心中的两个声音。我们一个人扮演她的第一反应;另一个人扮演她应该有的理性反应。
莉莉像观众一样,一边观看,一边感悟自己应该选择谁。
(虚拟体育课接力跑的场景,一个个同学都完成任务,现在轮到了莉莉)
治疗师:哦!我不行的!
助手:冷静一点!其实没那么可怕!要清醒!这件事的恐惧程度不过是4。
治疗师:每个人都盯着我,我好怕还有人撞翻我。
助手:老师制定了规则,同学们会小心的。
治疗师:我有三只手,我简直不知道如何保持平衡!算了!我退出!
助手:不要紧张,你可以的!
治疗师:我头好痛啊,呼吸困难,我要病了……
助手:来个深呼吸,就像心理医生教我的那样!没事儿,加油……
(虚拟莉莉完成了接力跑,并且得到大家的掌声)
治疗师:终于结束了,下次我肯定不跑了!
助手:我做到了!我成功了!我真不错!
我与助手表演完后,邀请莉莉将自己所学习到的方法应用于虚拟场景中。也就是说,让她来重复以上助手的话语。这样一次次的强化训练,帮助莉莉辨别“直觉的声音”与“理性的声音”,从而能在现实生活中,勇敢地做出正确选择。
最后莉莉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并且在生活场景中不断强化。当然,莉莉的爸爸妈妈也同时接受了一系列培训,知道该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鼓励莉莉选择内心正确的力量。
结语
当今社会中,越来越多的儿童存在着焦虑、恐惧、强迫等表现。存在这类障碍的儿童大都温顺害羞,不太引人注意。很多家长像莉莉家长一样,一直拖到孩子的情况扰乱正常生活时,才去看心理医生。虽然莉莉在连续治疗一年后,逐渐恢复正常,然而她的智力发展与学习成绩还是受到了影响。所以,对儿童强迫症行为的干预越早越好。
编辑 吴忞忞mwum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