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与孩子之间,你站在哪边?

2015-12-19宫学萍

莫愁 2015年36期
关键词:打人白纸小强

☺宫学萍

问题与孩子之间,你站在哪边?

☺宫学萍

昨天傍晚,我在厨房做饭,老公下楼去接女儿。两人回来的时候,小姑娘梨花带雨哭成了一个大花脸。

据爸爸讲,是楼下的小强不肯与女儿玩过家家游戏,她就出手打了人家,结果一扭头发现老爸正向自己走来,害怕会被惩罚,就“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我赶忙蹲下身来,问女儿:“是这样吗?”

她点点头,说:“可是我很生气,真的很生气。”

我能理解女儿,但打人总是一件不对的事情,我得想个办法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这件小事让我想起前两天刚刚接诊的一位母亲。她来咨询室寻求帮助,是因为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总是拖拖拉拉写不完作业。当时,这位母亲非常焦躁,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翻来覆去不停地抱怨:“他真是让我烦死了!他真是让我丢人啊……”

“等一下,他是谁?”我突然打断她。

“啊?”这位母亲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于是我又重复问了一遍:“他是谁?”

当我们被糟糕的情绪笼罩时,视角常常会变得非常狭隘。没错,这个孩子身上是出现了一些问题,但他还是你的儿子啊。而且,一个更广阔意义的事实是——母亲正在面对一个问题:她的孩子在学业上有困难;而她可怜的孩子却至少面对两个问题:他自己的学业问题,以及一个有点抓狂的母亲。

一直很讨厌“问题儿童”这个说法,自打这个专业名词问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孩子甚至老师、家长都深受其害。这个过于简单的归纳,让我们经常忘记——问题儿童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

就像拿着一张左下角滴了一滴墨水的白纸问:“这是什么?”绝大多数人都会回答“黑点”,而忘记了“白纸”的存在。

当我们认同了自己的孩子是一个“问题儿童”,就容易在意识上把孩子和他正在遭遇的一些困难(也就是我们说的“问题”)混为一谈。这样的后果是:我们会忘记眼前这个“问题携带者”,在几年或十几年之前,就是窝在你怀抱中的那个你最疼爱、最关心、最舍不得伤害的小宝贝。

当我们把那些正在逃学、打架或者上网成瘾的孩子归结为“问题儿童”,就等于在孩子与自己之间划出了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一边是家长自己,一边是孩子和问题。结果,家长就把由于面对问题而产生的所有愤怒、失望、怨恨、伤痛,全都一股脑儿地投射到本来就手足无措的孩子身上。

其实我们可以有另外一个选择。

我们可以主动把某个具体的问题,从孩子身上卸载下来,和孩子建立一个联盟,同他一起去面对这个问题。把自己和孩子留在鸿沟的一边,把问题搁在另一边。家长要做的,是和孩子一起对抗压力,而不是在原本的压力之上,增加孩子的压力。毕竟,相对于孩子,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更丰盛。

好了,现在回到我家的这场小小风波。

听完女儿的困扰,我和她一起商量,在感到很生气的时候,除了打人,还可以做哪些事情让自己好受一点儿。也许我们可以跟自己对话“现在我很生气,但我不可以去打人”,或者在白纸上画出一幅“很生气”的图画,然后一口气把它撕个粉碎。但女儿不稀罕我的建议,她的解决方案很简单——以后再也不和小强玩了。

我尊重她此时此刻的选择。

当然,什么时候她再想去找人家过家家,我也会同样尊重。

达成共识之后,女儿的心情已经大好。我们俩手拉手,一起步行下了两层楼梯,向楼下的小强认认真真地道了一个歉。

你愿意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成为他的坚强盟军吗?

编辑 刘建淑314606305@qq.com

猜你喜欢

打人白纸小强
烧烤店暴力打人案,我们该如何看待
谁是谁的镜子?
白纸变美金
打人的年纪
各有解释
白纸上的黑点
为什么蟑螂叫“打不死的小强”?
红白纸换位魔术
小强爬行记
气急败坏 山崩地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