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老一辈那些年的故事
2015-12-19郇岩
郇岩
有人说,在中国大地上不乏奇景,但是能真正让人魂牵梦绕和耕耘不殆的终究是自己的故乡。河南睢县是我的家乡,故土情结让我更加关注家乡的那些人和事。2015,这一年,记者这个职业让我有苦有乐,有泪水有汗水,有付出有收获。回首这一年,睢县水上义务救援队那些可爱的救援队员们奋不顾身救人的场景、睢县新华书店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的情景……都从我的脑海跳出来。但最让我动容的还是那些用不屈的身姿挺起民族脊梁的抗战老兵们。
为庆祝抗战胜利70周年,2015年7月29日,怀着对老兵的敬仰,我与我们时代传媒集团发行中心主任李百立、新媒体中心主任张华征及睢县县委宣传部网络科科长汪方勇和睢县新华书店的几位领导一同来到河南省睢县西陵镇看望慰问抗日英雄马培钦,与抗战老兵有了面对面的同哭、同乐、同悲、同笑。
车子在乡间小路上缓行,随行的宣传部网络科科长汪方勇向我们讲述抗战老兵马培钦在解放战争中为民族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曾只身一人深入匪窝、劝降匪首的故事。
曾经的峥嵘岁月已经远去,当我们将车停在马培钦老人的小院门口与老人寒暄时,马老与我想象中的抗战英雄大相径庭。当年的年轻小伙也已经成了双眼昏花、褶皱满身、只身坐在轮椅上的耄耋老人。尽管岁月流逝,但我们仍能清晰地看到子弹从老人脸颊射入嘴里贯穿的伤痕及说话时那不能打弯的残缺的舌头。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再加上身有残疾,口齿已经不太清楚, 讲起过往,有时还需要身旁的女儿转述才能让我们明白自己表达的内容。可回忆起当年的峥嵘岁月及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时,老人依然忍不住泪湿衣襟。
1943年,年仅20岁的马培钦加入水东独立团,投入抗战的大潮中。当记者问起老人当年为何要打仗、跟着谁打、一个月能打多少次仗时,老人一下子来了精神,混浊的双眼闪着异样的光,一边回忆一边喃喃说道:“当时没有多想啥,就是感觉日本鬼子太孬种,啥坏事都干,心里很恼,想教训一下他们,就参军了。 刚开始我跟的部队马玉堂任团长兼政委,王广文任副团长,领着我们打伏击、截军车,经常在各地转战,日子苦得没法说,晴天还好些,一遇下雨天儿,脚都泡烂了,那时候哪有鞋呀?行军走路光脚跑,脚上磨的都是血泡,仗着年轻,没黑没夜地跟随部队转战杞县、济南各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战斗。一个月当中参加了大大小小28次战斗,那一次那个仗都打红眼了,看着我那些小兄弟谷个子样一个个倒下时,我拼了命地往前冲,为兄弟报仇雪恨啊。你想想,他们有的才十五六岁,好日子还没过就都走了啊。”老人说到动情处,竟伸出当年打仗时被子弹击穿的半截舌头,鼻涕眼泪一大把,全然不顾地号啕大哭起来……
“从您的资料中看,1945年抗战胜利之前,您正在执行任务途中与一股从前线溃逃下来的日伪军遭遇。您一人手持步枪与敌人周旋是咋回事?”谈起这段往事,老人家轻描淡写地说道:“俗话说,人小鬼大,我那时也就是22岁,天不怕地不怕的,浑身是胆,也特别机灵,人称马小鬼。想着法子与这些人周旋,咋着也不能让这伙人跑了再去祸害老百姓。没多长时间,48人的逃兵最终全部缴械投降,有智谋不在老少嘛,您说是不是……?”谈到这里,一屋子人都被老人的幽默诙谐逗得哄堂大笑。老人咧了咧嘴,想大笑,但口水却顺着嘴角流了出来。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培钦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投入到解放战争中,为全民族的独立解放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初,和睢县搭界的宁陵匪患严重,严重威胁当地及周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被派去筹备军粮的马培钦的战友们都先后遭到杀害。匪患不除,百姓就永无宁日。马培钦主动向上级请缨,孤身一人踏上了危险的路途。“等我到了地方,见到那个土匪头头,才发现他在没当土匪的时候我曾经救过他的命。” 马培钦说:“那个时候我特别沉着冷静,对土匪头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加上我对他有救命之恩,对方终于同意缴械投降,并且把打家劫舍得来的粮食全部送给解放军做了军粮……”说到激动处,老人话锋一转说道:“好汉不提当年勇,都过去的事了,不提了,不提了……”最后,竟孩子般地招呼女儿让她下厨做饭招待我们。
毕竟93岁高龄的老人,有时候说话做事竟像老小孩。说到激动处,他的肢体语言相当丰富,地道的乡音及含混不清的话语再加上女儿的转述与他表达不合拍老打岔时,老人家的诙谐幽默让我们忍俊不禁。
“现在的日子好了,我有8个子女,都成家立业了。吃不愁穿不愁的,公家每月还给我发钱,这是我做了一辈子的梦都没有想到的。你说这天下太平多好,习近平领导的不孬,那贪官要是搁从前都应该杀头。还有那小日本,孬种啊……前天电视上说小日本跟咱争钓鱼岛哩,他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妄想哩。”一席话,逗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
时间在老人有声有色讲述中不知不觉流淌, 随着老人的一颦一笑一恨一怒,我们一起哭一起笑。聊到高兴处我们与老人开怀大笑,说到伤心地儿,也与老人同掬一捧泪。
下午一点多,采访结束,我们谢绝了老人家及其儿女的再三挽留。临行前和老人合影,镜头中马培钦老人笑得那样慈祥,轻轻抚摸老人的肩膀,松弛的皮肤却承载着信仰的厚重。发生在70年前的那场战争,无数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希望英勇不屈,血染沙场。而像马培钦这样的抗战老兵当年更是凭着自己的一腔热血,背负着国仇家恨奋勇杀敌,用他们一次次奋不顾身的拼杀在隆隆枪炮声中扛起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希望。他们,就是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时间在新闻里流逝,故事在文字里绽放。我和坚守在媒体行业的所有同仁们,寻觅着你我他身边的真善美,客观、全面、公正地传播每一条信息,努力做一位航行路上的合格“瞭望者”。也许在若干年后,回望我人生的生命旅程,记者这个职业让我看到了很多风景,做了一些有益的事,已足矣。